七成移英港人大學畢業 三成半已就業 從事專業、交通及倉務佔多
面對本港移民潮,特首林鄭月娥說過「有啲故仔去到好淒涼」,又說「不想由政府開口挽留」。英國港僑協會針對移英港人的最新調查發現,七成受訪者擁有大學或以上學歷,近四成人離港前,月薪為兩萬至四萬港元。受訪者當中,逾三成半人目前已有工作,最多為專業、科研及技術人士,以及從事交通及倉務工作。近七成人認為,未來半年至一年的財政狀況偏向穩健。
不過協會亦建議,英國當局應加快處理國民保險號碼的申請,並向僱主及招聘中介等提供明確指引,讓他們認知BNO持有人在英國工作的權利,同時開設以就業為目標英語培訓課程,協助港人融入英國就業市場。
七成人半年內抵英 四成離港前月薪兩至四萬元
英國港僑協會在今年8月期間,以網上問卷形式,了解移英港人的就業狀況、意向、技能和經驗等問題,收到609份有效回覆。受訪者年齡由18歲至65歲或以上不等,當中以35歲至44歲最多,佔三成六。受訪者中,逾九成人移居英國不足一年,其中七成人更在半年內抵英。
逾三成半受訪者目前已經有工作,不論全職、半職或自僱,另有四成半人未有工作或正在尋找工作。調查發現,逾六成半受訪者擁有11年或以上工作經驗,當中三成更有21年或以上工作經驗,零至五年經驗的則有一成半人。
學歷和薪酬待遇方面,近七成人有大學學位或以上,當中逾兩成更有碩士或以上資歷。大部分受訪者在離港前,月薪為兩萬至四萬港元,佔近四成;月薪四萬港元以上的,佔近三成半,兩萬港元或以下的,則有兩成多。另外,近七成人認為未來半年至一年的財政狀況都偏向穩健,只有一成表示不穩健。
離港前職業 金融及保險佔最多
普遍受訪者抵達英國後,一至三個月內開始尋找工作,佔近三成;另有一成四人在出發前已開始找工作。逾五成受訪者傾向申請全職工作,近三成人申請兼職,另一成人目標為特約形式工作。
離港前,這批港人原來在香港的行業,以金融及保險為最多,其次為資訊及傳訊、教育、專業、科研及技術人士。移英後,最多人尋找批發及零售行業,其次為行政及支援服務活動、交通及倉務為主。至於目前已有工作的移英港人當中,最多為交通及倉務、專業、科研及技術人士、住宿及膳食服務活動。
申請國民保險號碼需時 影響求職
受訪者中,七成人都是上網找工作,一半人經求職網站找尋,如Indeed、LinkedIn、Reed及Totaljobs。關於求職遇到最大的挑戰,最多人認為是語言障礙,受訪者覺得當地的工作文化跟香港不同,大部分人抵達當地後都願意轉行;其次是認為缺乏技能或資歷,雖然香港大部分專業資歷在回歸前獲英國認可,但回歸後英國對兩地的資歷轉移曾有更改;另一個挑戰是,部分受訪者受制簽證問題而無法找工作,如未有當地國民保險號碼等,受訪者普遍都要等候一至三個月才取得國民保險號碼。
協會建議,英國政府當局應加快處理國民保險號碼的申請,並向僱主、工會、商會、招聘中介等提供明確的指引,讓他們認知BNO持有人在英國工作的權利。同時,提供有效系統識別、評估和轉換香港專業資格和工作經驗。協會並提議當局可與行業、學術或培訓機構更緊密合作,向就業市場提供認可或轉換資格的明確訊息,亦建議為對香港新移民者,提供以就業為目標及負擔得起的英語培訓課程。
英國政府今年第二季斥資4,300萬英鎊,折合約4.6億港元,推出「香港英國歡迎計劃」(Hong Kong UK welcome programme)協助香港新移民融入英國社區,包括設立網上迎新中心、資助港人住屋開支、報讀英語課程,並會在當地學校開辦課程,教導香港及英國的歷史聯系。協會指,今次調查是首次由在英港人社區團體撰寫的研究報告,希望協助英國各級政府、僱主及民間社會,制定方針協助港人適應及融入英國就業市場。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