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4日發2次嚴重缺電警告 發改委批准全國加電費 高耗能企業無上限 專家:史上最大改革
內地電力供應持續緊張,遼寧省在短短4日內,已發出2次嚴重缺電的橙色預警,居民需要限制用電。國家發改委今天(12日)宣布,將放寬燃煤發電廠加減電費的空間,當中最為矚目的改革,是取消鋼鐵、化工、建築材料等高耗能企業電費加幅上限。
有能源專家指,這是電費改革史上最重大的一步,因為意味著電費徹底走向市場化。「因為你在電力緊張的時候,它電價可以漲很多。如果不受限的話,意味著高耗能(產業)要面臨比較高電價。」他指這些重工業,佔全國電力消耗近一半,如果能減少企業用電,將對舒緩電力供應緊張有很大作用。
內地早前嚴重缺電,東北三省更在無預警下停電,原因之一是由於煤炭加價,但電費不能加,所以電廠每發一度電就虧一次本。國家發改委宣布,電廠可根據煤炭成本變動,調整加電費的空間,由上限10%下限15%,放寬至上下限20%。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彭紹宗指,調整政策後,電價可更靈活反映電量供需形勢和成本變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燃煤發電企業經營困難,激勵企業增加電力供應,抑制不合理電力需求。」
不過,這個電費可加可減機制只針對工商業用戶,居民、農民和社福機構等都不會加電費。針對用電多的高耗能企業,例如鋼鐵廠、化工、建築材料等行業,發改委就直接取消了電費加幅上限。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指,這樣可以更充分地將發電成本上升的壓力,轉移到高耗能企業身上,抑制他們不合理的電力消耗,「也有利於促進高耗能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萬勁松表示,目前燃煤發電,已有70%的電量參與了電力市場,按照「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價格機制,這次改革將推動其餘3成電量,全部進入電力市場。另外,目前約44%的工商業用電量,已通過參與市場形成用電價格,今次改革亦明確提出有序推動工商業用戶按市場價格購電,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萬勁松指,政策真正建立起了「能跌能漲」的市場化電價機制,有利進一步理順煤電關係,亦能緩解電廠經營困難。
他們強調,改革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無直接影響,但對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有一定推升作用。他們指,改革措施有助改善電力供求狀況,更好保障企業用電需求,總體上對物價水平影響有限。
能源專家:電價改革史上最重大 減少企業用電能解電荒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形容,今次是內地電價改革史上最重大的一次,因為發改委取消了高耗能企業的電費調整限制,變相是將他們的電費徹底市場化。
「高耗能佔中國經濟40%至45%的電,這個對供需影響比較大。你在電力緊張的時候,它電價可以漲很多,如果不受限的話,意味著高耗能(企業)面臨比較高電價。」林伯強指,高耗能產業對電價非常敏感,加價有助減低他們生產,「因為它個頭很大,只要減一點點,大家都有了。所以這個對於短期緩解電力供應緊張,應該有非常大的作用。」
林伯強引述數據指,在今年1至8月,用電量同比增長了14%,其中大部分都是高耗能產業帶動,若能減少他們用電,相信會令電力供需很快達到平衡。不過,關鍵在於地方政府如何執行。
「地方政府很喜歡高耗能(企業),因為它個頭大,對經濟、對稅務、對稅收貢獻都非常大,所以地方政府一直對高耗能是試圖想保護的。所以現實當中,就要看地方政府怎樣響應中央電價改革。」
工業用電要加電費,老百姓又會否面對同一命運?林伯強相信,當局難以在短期內調整居民電費,「居民(電費)不能動,居民在中國是動不了的。居民電價的話,涉及到收入穩定和支付能力的問題。而且,在這種短期供電問題,居民用電只佔了15%,你動它有啥用呢?」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