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盟在10月3日正式通過解散議案,而成立了27年的職工盟培訓中心也相繼停止服務,而一些職工盟獨有的培訓班,例如太陽能板……

為工運打拼31年的職工盟月初正式解散,連帶成立了27年的職工盟培訓中心也被迫劃上句號,在今個月末完成課程就要曲終人散。中心多年來培育各行各業的技術人員,突然被迫停運,除了導師和學員受影響,更可惜的是職工盟獨有的培訓班例如太陽能板、輪椅維修等課程都要絕跡,這些手藝未必能夠承傳下去。曾修讀職工盟輪椅維修課程的李錦昌,對此門技術要消失感到不捨,但他鼓勵「香港人自己唔好睇死自己。」又說職工盟學員各散東西,但最緊要是人有理想,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維修課學員李錦昌展示自己手術後的傷口照片。郭日朗攝


「我死過兩次㗎啦」李錦昌輕描淡地道出逃出鬼門關的經歷,他幾年前因為心肌梗塞,被送進醫院。他憶述自己心臟曾經停過兩次,而心臟現時只剩下35%的功能。他指着小腿至大腿長且深的疤痕,娓娓道來這次「死過翻生的經歷」後,回到病床上的那一刻,心裏最想的就是幫助人。他住院時看到很多病人需要使用輪椅,心裏不禁想怎樣才能幫到其他人。手術康復過後,他碰巧看到職工盟有「電動及手動輪椅維修助理基礎證書」課程,便毫不猶豫報名參加。

這個輪椅維修班是職工盟獨有課程之一,李錦昌覺得維修班除了令他學到技能外,更重要是被維修班導師黎Sir 耳濡目染下,比以前更想幫助人。他記得有一次他和幾個人一起「由無到有」地製作一張給老人家的「沖涼床」(可讓行動不便老人在躺在床上洗澡的設備),而院舍接收了「沖涼床」,讓老人家使用,他滿足地說:「成班人圍威喂咁整一件嘢出嚟係好開心。」 

李錦昌因白內障已有一年多沒有維修輪椅,但技巧依然熟練。郭日朗攝

對於課程的安排,李先生大讚職工盟,他指職工盟除了請導師黎sir教他們維修技術,還邀請了護士、社工和社會福利署職員到課堂分享,學員除了學習維修輪椅外,也讓他們學到如何在工作時幫助輪椅人士,例如如何協助病人從輪椅扶去另一張輪椅,如何推輪椅上落小梯級,「我覺得職工盟做得最好就係呢樣,佢教到你之餘,仲俾到有用資訊你。」

李先生畢業後,經職工盟的轉介到香港耀能協會工作,但工作期間發現自己的視線越來越模糊,及後發現原來有白內障,因為維修需要操作器械,在協會工作了3個月的他也被逼停工。他卻十分豁達,「其實無遺憾㗎,況且我依家學到呢門手藝呢,我喺出面都可以幫到人㗎。」現在他雖然沒有再在耀能工作,但身邊朋友有需要維修,他都會義務幫忙。

李錦昌對於曾經就讀的學校要停運,感到不捨。郭日朗攝

當他聽到職工盟解散的消息,他第一反應是十分愕然,因為他覺得職工盟不是一個政治組織,而是一個公益團體。他報讀輪椅維修班時,剛好碰上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他還記得職員和導師都會告訴學員,在課堂上盡量不要講述自己的政治立場。他到現在也不太明白職工盟為何要解散。感到十分不捨,「我覺得職工盟真係做得好好。」他又提及前主席吳敏兒及李卓人,「真係幫到市民做嘢,感謝他們為工人發聲。」他表示,舉辦輪椅維修班的機構只有職工盟,相信日後懂得維修輪椅的人會越來越少。
他慨嘆:「依家嘅香港只可以過得一日得一日。」但他用自身經歷鼓勵港人:

啲人成日問我個心得35%點捱,但我話已經好好㗎啦!仲有35%,仲跳得。環境咁壞,點解唔笑住過呢?

他用同一心態面對工盟解散,認為職工盟解散也不要緊,最緊要是人有理想,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香港人自己唔好睇死自己。」 

黎Sir在職工盟培訓中心已經教了2 年。郭日朗攝

李錦昌口中的恩師,是職工盟輪椅維修班的導師 - 黎錦新,人人都稱他做「黎Sir」。黎Sir 自小培養了電子機械的興趣,修讀機電專業,也做過機械維修技師,他年輕時已有機電工程的知識和經驗。不幸地, 10多年前他因病導致脊髓受損,需要坐輪椅,令他開始關心輪椅維修的需要,更以自己的專長在不同的慈善機構幫忙維修輪椅。他憶述有一次,有一位老人家在街上看到坐輪椅的他,突然詢問他在哪裏可以維修輪椅,原來老人家的輪椅在家門外被人弄壞了,但賣輪椅的商店,不懂修理,也不知道要到哪裏修理,他亦不捨花錢買一部新的輪椅。黎Sir看到老人家竟為維修輪椅的途徑而詢問陌生人,他慨嘆香港真的很少人懂得維修輪椅。

職工盟亦深明此道理,認為要培訓更多人懂得維修輪椅,可以幫到更多基層殘疾人士,維修代替購買新輪椅。職工盟在機緣巧合下知道黎Sir擅長維修輪椅,就請他在職工盟培訓中心開班任教,一拍即合,黎Sir至今已當做導師兩年,他表示自己是香港唯一註冊的「電動及手動輪椅維修助理基礎證書」課程導師,而職工盟亦是香港唯一一個開辦這個課程的機構。他笑言課程雖然名為「輪椅維修助理」,但實際也不只教他們做助理,課程中學員能夠學到如何維修電動、手動輪椅,還有護理床,「大便椅」,「沖涼床」等等護老院常用的設備,他自豪地說「所有學員都可以獨立出來做維修工作。」 

對於培訓中心的結束,黎Sir都感到十分可惜。郭日朗攝

黎Sir亦有「特別的教學技巧」,他喜歡在考試前叫一批學員將輪椅完全拆掉,再叫另一批學員把輪椅還回原狀,他形容這種訓練比培訓局的考試更加嚴格,學員能夠盡早適應考試的臨場壓力,更能讓學員應對未來各類型的「奇難雜症」。

被問及培訓中心的結束,對他有甚麼影響,他只淡淡然地說「對我嚟講影響就唔大,有得就必有失嘅。」但他相信培訓中心的結束對社會的影響就很大,因為社會對於職業技能培訓的需求十分大,中心的結束,對工友來說少了一個學習的機會,同時亦少了很多選擇。況且學員亦反映培訓班做得很好,他都感到十分可惜。

他坦言明白職工盟在這特別時期的抉擇,但他強調,課堂上完全沒有觸及政治觀點,亦沒有以顏色分辨學員, 黎Sir 亦會建議同學不要在課堂上討論政治議題,因為大家來培訓中心都是為了學習,沒必要為政治而吵架。他表示即使不同政見的同學在畢業之後都會一起交流。他形容現在培訓班被「一棍打死曬,全部停曬」,對學員與大眾也是無益處。他期盼職工盟未來可以與培訓局聯繫,如何延續課程。 

黎Sir 向李凱講述自己對中心停運感到可惜。郭日朗攝

訪問過後,黎sir得悉記者隨即跟李凱做訪問,黎Sir立刻表示要去找李凱聚一聚舊。李凱是職工盟培訓中心副行政總監,他在2003年畢業後便加入職工盟,最初是參與工會爭取最低工資運動,而歷時9年政府終於在2012年立法訂立最低工資,而他亦覺得「歷史任務完成」。剛好,當時職工盟培訓中心有空缺,便轉到培訓中心工作,一直到現在。

李凱表示,除了爭取工人權益,工人最需要的,便是一技旁。因為很多行業的技術都日新月異,例如清潔、園藝、樹藝等,技術也需要不斷更新。而且有很多工友會因為失業而不停轉工,所以課程是讓工友做轉職的「踏腳石」。

服務工友多年,令他最深印象的是一位失明學員。職工盟本身沒有開設為失明人士而設的咖啡師課程,所以那名學員就在一般的咖啡師課程學習。他憶述那名學員在開始上堂時是有點吃力,但所有學員會一起協助他,導師亦特別為他想出一些教學方法, 例如用手感受一下溫度,用一些輔助語音工具協助他, 那名學員最後也順利完成課程,畢業後更在咖啡店工作。 他覺得這些學員和導師的互相幫助令他十分感動,更體現出課程的意義和價值。

李凱作為石籬校舍的「開荒牛」,亦有很深感受。郭日朗攝

與李凱做訪問地點,正是職工盟召開解散記者會的培訓中心石籬校舍。對李凱來說這個地點有多一重意義。因為校舍是教育局2013年開始批給職工盟作培訓中心,李凱是當時剛剛轉到培訓中心工作,所以李凱算是石籬校舍的「開荒牛」。石籬校舍前身是一間荒廢校舍,所以也有很多問題,例如水電渠都要處理,他笑言校舍男廁一開始「全部都係屎水」,那時候也是大家一手一腳處理的。

見證着中心「由無到有」,再一下子停運,李凱也表示十分痛心,他指一開始只有5個中心,發展到現在有十多個中心,而且過去十年,中心的發展也越來越好,增設了不同種類的課程,現在一下子停運,他的感受很深。加上培訓中心140名員工,約100名導師亦要被遣散, 大家都對「唔係因為經營不善而結業」感到無奈。

隨著職工盟的解散,培訓中心的服務相繼停止,職工盟獨有的課程,例如太陽能板、輪椅維修等亦可能在香港成為絕響,他相信未來難有空間再以職工盟「牌頭」舉辦課程,他表示會繼續與再培訓局商討方案,亦可能會聯絡其他培訓機構,看看有沒有可能開辦這些課程。

李凱與辦公室外堆積如山的文件。郭日朗攝

至於李凱自己的未來發展,他笑言仍忙着解散等事宜,「隨時我哋仲忙過工盟嗰邊」,所以未及思考自己未來的去向,他表示「都係等完曬啲嘢,靜咗落嚟先再算啦」。他亦表示培訓中心的同事,將來亦會探索如何延續培訓工作,他舉例有些同事自己有各方面的專業,可能會自組公司舉辦自資課程。

大部份課堂已經結束, 亦不會再開辦新課程,教室顯得空蕩蕩的。郭日朗攝
大部份課堂已經結束, 亦不會再開辦新課程,教室顯得空蕩蕩的。郭日朗攝
大部份課堂已經結束, 亦不會再開辦新課程,教室顯得空蕩蕩的。郭日朗攝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