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港深共贏繼續講 官員心態問題與她無關?
【香港這一天】結集
林鄭月娥是香港回歸後第4位特首,剛發表5年任期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連日馬不停蹄,幾乎日日見報,為施政報告內雄圖大計解畫,香港處於另一個經濟發展的「新起點」,在「新局面、新機遇下,為香港謀劃新未来。」回歸24年,林鄭字裡行間的香港彷彿白過、走了冤枉路, 她帶港人重新上路,走正路。上任特首梁振英是最早一批參與深圳改革開放的港人,林鄭今日出席一個粵港澳大灣區論壇,變身深圳專家,大談「深港合作」之道,不點名批評有人包括官員態度不正確。她最懂。
她說,過往有包括政府官員在內的人,看待深港合作時,抱「大香港」態度,認為是將本港優勢帶入深圳,亦有人出於羨慕深圳的發展,形成「小香港」態度。她認為兩種心態都不積極,應該抱互補共贏心態看待深港合作。她指自己是過往十多年屬於與深圳合作的最前線官員,可以證明深圳從來沒有「睇低」香港。
香港和深圳兩地互動合作,人流、物流、資金流動繁忙,並非新鮮事物。中國80年代改革開放,深圳成為經濟特區,港商已早著先機北上發展,深圳一河之隔,早已「互補共贏」;其他廣東地區及省市陸續開放,歡迎港商及外資,原因十分簡單,亦是「互補共贏」,內地當日需要資金、人才、現代管理知識、法規,香港需要土地、人力、市場,「互補共贏」自然發生。
改革開放實施40年,香港與內地合作的基礎一直是4個字:互補共贏;港人北上投資、居住,你情我願,沒有所謂誰「睇低」誰的問題,過去有「睇低內地」心態的主要是精英,特別是政務官。
林鄭提出所謂「大香港」、「小香港」態度,覺得有所謂「態度」問題,深圳有沒有「睇低」香港,無從客觀地証實,亦並無實際意義,林鄭太著意「態度」問題,強調證明深圳從來沒有「睇低」香港,大概是指香港有「睇低」 深圳之意。港深合作進行了40年,今日仍糾纏在所謂「態度」問題,是真正問題。
加強與內地合作,由首任特首董建華在首份施政報告已提出,之後兩位特首曾蔭權和梁振英亦不斷講,大大小小無數宏圖、架構,一時要「開發大西北」、又有「一帶一路」。2015年,中央提出發展粵港澳大灣區,2019年公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香港未來」又回到40年前已開始發展的大灣區,剛發表的施政報告,推出北部都會發展,全面港深「同城化」,建立「兩城三圈」,提出一系列跨境基建項目。
林鄭上周四訪問廣州,會晤市領導,送上一份《施政報告》,特別介紹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章節, 原定當日下午與深圳市領導舉行的會議取消,林鄭結束廣州行程後返港,港深政府將另行安排日子會面,官方沒有解釋會議取消原因。 有前深圳官員指他們早於80年代已提出透過發展新界北部加強兩地合作,深圳早已放棄「等埋香港」是半公開秘密,會議改期背後有沒有特別原因,無從估計,但與政商圈子流傳的港深合作說法,過去深圳急、香港唔急,風水輪流轉,現在倒轉深圳不著急。
港深合作,涉及不少政府與政府之間在不同層面的協調和溝通,林鄭針對的「態度」問題,實際上是官員的問題。她1980年加入政府,近日無論是有關土地供應、建公屋速度、發展郊野公園、架構重組、之前通識科,都暗指之前政府走錯路或做得不足,彷彿一切與她無關,是不是心態問題、態度問題?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