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為求通關跟隨大陸標準,要求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出院後再在大嶼山隔離14日。不過,港府標準疑似較大陸更嚴,眾新聞翻查國……

政府為求通關不止跟內地標準,甚至比內地更嚴謹,要求新型冠狀病毒康復者出院後,再在大嶼山醫院感染控制中心隔離14日。眾新聞翻查國務院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的疫情防控方案(今年5月第8版)顯示,無症狀患者若隔24小時檢測陰性,可以不用集中隔離,只需要在家居隔離14日。多名內地專家也曾公開稱,「復陽」個案的傳染風險極低,而過往研究顯示,復陽個案未有檢測到活病毒,相信是殘餘病毒。

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高本恩在社交平台貼文,質疑政府做法,既浪費資源又損害病人權益,是一個不道德的決定。

高本恩在TWITTER貼文,認為要康復者再隔離是浪費資源、影響病人,不道德。

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未交代收緊出院標準的科學根據及決策過程,反而先反駁本港專家對收緊出院標準的質疑。陳肇始致函《南華早報》反駁港大高本恩在Twitter質疑收緊出院標準做法是不道德,形容有關質疑建基於「小的風險都是合理」想法,違反「清零」的目標,又認為政府提出的措施是考慮到社會整體利益,不應該說是「不道德」。

陳肇始去信《南華早報》反駁高本恩對出院再隔離的說法。(資料圖片)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系臨床助理教授薛達接受眾新聞查詢時表示,根據文獻,「復陽」患者預料不會感染其他人,他形容政府收緊出院標準及再隔離措施是過度謹慎,因為那些康復者根本不用再隔離。

國務院機制中僅要求無症狀確診者出院後加劇隔離。

政府收緊出院標準下,除了要求病人必須相隔24小時檢測呈陰性,也必須額外在大嶼山醫院感染控制中心隔離14日。

眾新聞翻查國務院疫情防控方案,對確診病例及無症狀感染者出院處理稍有分別。雖然兩者都需要先在指定醫院先隔離14日,如果無症狀患者兩次檢測呈陰性可解除集中隔離,其後須「繼續進行14天的居家醫學觀察」及在第2及4周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複診。至於確診病例,當局建議繼續隔離醫學觀察,但無列明地點。

事實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去年4月的出院指引中,均提及出院病人可考慮指定家居隔離或指定地點隔離。

國務院聯防聯控小組就無症狀確診者出院指引。

在出院標準中,政府近日取消科學委員會8月批准、用抗體水平加CT值33或以上也可以出院的做法,留院病人必須要連續兩次檢測呈陰性才可移交到大嶼山醫院。不過根據衞健委辦公廳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 修訂版)》,則保留香港科學委員會抗體加CT值的標準,如果檢測持續呈陽性結果超過4星期,指引表明「建議通過抗體檢測、病毒培養分離等方法對患者傳染性進行綜合評估後,判斷是否出院。」食衞局在周二新聞稿中取消同類安排。

眾新聞早前報導,廣東及武漢市疾控中心專家研究顯示「復陽」傳染風險低。翻查資料,地方政府或官媒曾經引述專家稱「復陽」個案的傳染風險不高。例如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及中央指導組專家董朝暉在今年1月,先後說已康復及出現抗體的無症狀患者一般不會傳染,鍾南山當時形容「總體而言,復陽患者帶不帶傳染性?我個人不是太擔心。」

寧夏自治區上月初出現復陽個案,自治區疾控中心副主任李海軍表示,復陽患者向外傳播風險「相對較低」,涉案兩人本身CT值高、代表病毒量相對低,認為整體風險較低。

港大薛達向眾新聞表示,毫無疑問,特區政府新措施是過度謹慎,也不確定對公眾健康或安全的好處,而內地專家有關「復陽」的研究也大致適用於變種病毒身上,因為根據感染機制而言,變種病毒與先前病毒株大致相同。他表示,香港超過1萬人出院,反問不論香港或全世界,幾時出現過復陽個案導致本地爆發?「真的無證據顯示這些(復陽)個案有任何方式導致社區爆發,我們點解在此越收越緊?」

薛達說,如果收緊出院標準、要求完全陰性(CT值達40)才出院作為妥協,進一步要達標病人再隔離,似乎不是基於科學決定,反而憂慮導致病人實際留院時間大幅增加。

「(在檢測陰性後)我真的看不到要進一步隔離他們的需要,不論是指定機構或家居隔離,因為他們(感染)風險而言,他們真的無問題,大部分都不會復陽。對於真的復陽個案,他們傳染給其他人的能力也似乎不高。基於目前證據,似乎出院後再做任何隔離都講不通。」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