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競爭」選舉大開眼界 選委會爭位戰果難測
【香港這一天】結集
立法會換屆選舉提名期今日結束,共接獲近150份提名。 中央出手重新制定選舉遊戲,落實「愛國者治港」, 過去近30年具英殖統治及香港特色的選舉制度, 換上中共管治下具中國特色的一套, 正如前行會成員張志剛上周撰文形容,「立法會選舉基本上已經是一 場全新的遊戲」,「在一個全新政治格局底下, 我們過去用的一些政治術語,其實已經不合時宜,有需要重新定義, 否則往後的討論就只會愈講愈糊塗。」他說,新格局下, 所有參與制度的都是愛國者、建制派,曲線清走「不搞清一色」 的煙幕。
過去兩星期提名情況及開始前中聯辦大樓外議員出入景象, 令港人上了國情一課,具中共特色選舉是甚麼一回事, 令人大開眼界。新制度下產生的議會缺乏廣泛民意代表性、 制衡政府力量嚴重削弱,近乎「政協式」政治花瓶的立法會, 民主派不但不落場,一直支持民主派候選人的市民「剝花生」 觀戰的興趣也不大,過去功能組別及地區直選, 仍有空間吸引政治中性人物參與,制度改變後, 特別是地區取消多議席比例代表制,選委會委員手執提名權,「 中間」人士也缺席,整場選舉變成由官方操盤、調控的遊戲。
2003年50萬人上街,中聯辦逐步積極介入香港事務, 背後協調建制派選舉人選是公開秘密, 今屆選舉提名期前多名建制派人士及議員到訪中聯辦, 民建聯黃定光在鏡頭前承認向官員說明不參選及接棒人安排, 毫不避忌。前民主黨黃成智昨報名參選新界東北, 承認中聯辦過去大半年兩度接觸他,了解其參選意向; 亦有知名親中商人主動幫「非建制派」人士取提名,建議出選地區。
地區直選方面,最終10區全部有競爭, 最少9區有所謂非建制派參選,可說是以中聯辦操盤下打造的「 有競爭」選舉格局。對比過去選舉, 中聯辦今次選舉手明顯伸得更長更深,相信不會出現法律爭議, 但多少影響公眾觀感,特別是民主派選民,會對整個選舉更反感, 投票意欲自然更低。
中央年初決定對立法會選舉進行大手術,增加被形容為「國家隊」 的選委會議席,在醞釀方案初期, 建制派傳出立法會90議席將3分天下,即選委會、 地區直選和功能組別各佔30席,最終直選只有20席。20席中, 當時估計民主派應可取10席,加上一直有優勢的功能組別, 泛民仍可保持10至15席,雖然失去關鍵少數否決權, 但仍可製造一點聲音。
從參選名單所見,雖然直選及功能組別都出現一些並非傳統建制派, 而對自己政治背景各自有不同說法的人士,但「西環」開綠燈, 可說是「自己人」,既然都是「自己人」,除了必須力保的一批( 選委會可能有20至30人的核心名單),其他議席最後誰勝出, 對大局毫無影響。一些極度惹火人物,例如何君堯、馮煒光, 假如在暗票下落馬,並不出奇,畢竟議會內外,反對力量萎縮, 口口聲聲「殺無赦」的狙擊手已完成任務。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