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委會51人爭40席 建制板塊洗牌 營造有「競爭」
北京重寫選舉規則後的首場立法會選舉提名期今日截止,九七回歸初期曾經出現的選舉委員會界別復辟,由51人爭40席,當中大部分都是首次參選,不乏專業、學術或商界背景,對外營造所謂建制精英的形象。報名此界別的參選人中,不足三成是現任建制議員「轉跑道」尋求連任,當中僅9人來自五大建制政黨,顯示建制板塊內再洗牌,一批新的代理人上場。
盛傳中方協調今次選舉及不同界別下,地方選區及功能組別均無自動當選,但10個地方選區中有6個在新制下只是「差額選舉」三揀二,3區四揀二,僅一區為五揀二,核心建制人士幾乎篤定過半。提名期最後一日再出現曾在不同地區參選的人空降,2018年曾參與九龍西立法會補選的前人民力量曾麗文空降新界北參選,2019年曾在將軍澳軍寶選區落敗的中醫師李嘉欣則在九龍東接替建制派謝偉俊出選。
功能組別方面,醫療衞生界及教育界分別有6人及5人競逐,建築署前助理署長陳澤斌最後一日報名挑戰建築測量界連任的謝偉銓。不過,部分參選人與對手關係相對較密切,鄉議局主席劉業強對撼同屬經民聯的黨友、沙田鄉事委員會主席莫錦貴;在總商會商界一,尋求連任的經民聯林健鋒遇上測量師姚逸明挑戰,翻查選舉申報,姚逸明申報是麗新集團旗下麗豐控股高級副總裁,經民聯監事會主席林建岳則是麗新集團主席。據悉,姚並非經民聯成員。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則說,每個功能組別情況都不同,每個人也有其社會脈絡,只要是符合出選資格,在經民聯角度而言都是好事。劉業強未回覆查詢;姚則回覆稱,自己沒有任何政治聯繫,「今次參選純為個人的決定,與任何人士無關」。莫錦貴卻在聽到問參選原因後說正開會。
今次新增的選委會界別可粗略分為四大板塊:商界、政界、社團及智庫/學界,超過六成過去無參與任何各級選舉。值得留意的是,過去活躍諮詢架構或建制動員有角色者親自披甲上陣,例如蘭桂坊集團主席盛智文、團結香港基金黃元山,在建制派地區動員有角色的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理事長蘇長榮、「梁粉」考評局前主席陳仲尼。另亦有明顯獲商界祝福的人士參選,例如聖公會教省秘書長管浩鳴獲新鴻基郭基泓、九倉吳宗權、東亞李民橋李民斌兄弟、不連任的地產街議員石禮謙及民政事務局前局長曾德成等提名。有學界及智庫背景的亦有嶺大劉智鵬、周文港、城大孫東、科大吳宏偉,及曾任職中策組的新世界發展研究主管洪雯。
有在選委會參與助選的政界人士承認,在提名期開始前一星期及先前拜票都不知道參選人落戶那個界別,而對比10月選委會選舉,明顯有知名度不高人士最後一刻衝閘報名,該人士形容今次中方協調的選舉機器更加成熟,表面看不一定知道51人中誰是祝福名單。
今次獲多個重量級人物提名的盛智文形容,不同人都有對他參選感到意外,但他形容自己一直熟悉政府運作及參與公共機構事務,「我一向覺得自己一半投身公務,一半留在私人企業」。港英年代與彭定康友好,1997年之後也與各任特首合作過,甚至曾在民主黨籌款時捐款,雖然他不認同對方看法。他說在立法會再無「每事拉布」後對新局面有興趣,所以投身選舉。
盛智文亦說過去與各黨派一直保持友好關係,不過自己從無靠建制派政黨辦事,如果有問題,往往都直接向政府或相關機構表達意見。除了再次「唱好」新選舉制度令香港重新開始、不用盲從英美,盛智文認為有不同背景的人參選,可嘗試用新思維協助解決新問題,對政府也更有幫助。
至於一旦當選怎樣分配時間,盛智文形容自己是忙人,曾經在全球有36家公司,但認為摸清楚立法會運作,就可以一心多用(multitasking),並笑言蘭桂坊與立法會只是10分鐘距離,「從來都無問題」。他說:「一般而言如果我工作,我會全心全意,例如在海洋公園工作13年,一蚊都無收過。」至於會否在當選後同樣不收人工,盛智文說會留待當選之後再決定。
選舉委員會共51人報名,新界北共4人,九龍東共6人,完整參選名單見選舉事務處網站。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