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開幕逾1.6萬人次入場 收藏家希克今現身展館 稱國安法下仍感樂觀 艾未未部份作品未展出 有市民感失望
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今日開幕,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等人出席醒獅儀式,其後多名策展人更熱淚盈眶、互相擁抱。展覽期間,捐出超過1500件中國藝術藏品給M+的希克(Uli Sigg)現身,到涉及中國題材的希克展館,他對於館方現時展出艾未未作品的安排感到滿意,並表示在國安法下仍然保持樂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館方會展出所有作品。有市民表示對館方未能完全展示艾未未的作品感到失望,預料日後涉及敏感議題的作品會越來越少。
M+博物館在早上10點正開放,半小時前已有逾百名市民在場外排隊等候,館外張貼了高約1米的大型「安心出行」二維碼,供市民掃描入場。在博物館開放約20分鐘後,現場人流急升,再有大批市民在門外排隊等候,期間有職員一度容許市民直接入場,稱之後才再掃描「安心出行」。M+公布,截至今午5時,已有逾一萬六千人次入場,並指開幕初期參觀人數眾多,明、後兩日將不接受沒有預約的市民入場。
希克一人現身希克展館,在二樓展廳觀賞不同展品。他對於今日開幕感到非常開心和興奮,問及現時有部份艾未未作品未能展出會否感到失望,希克稱所有在兩年前計劃展出的作品已全部展示,並指原本已沒有計劃展示艾未未所有作品,又表示博物館會長期運作,相信未來可以展出全部藏品。
他續指,現時對艾未未作品的安排感到滿意,並反問「我不明白為什麼不滿意(I do not see why not.)」。被問及是否曾經說服M+團隊展出現時艾未未的兩幅作品,他則回應今次展覽就像教科書一樣在展示中國的歷史。希克其後亦表示不後悔向館方捐贈展品,在捐贈時亦沒有任何壓力,認為自己捐贈的展品有助市民認識中國近代的歷史。他續稱在國安法下依然感到樂觀,認為香港M+博物館是最好的博物館,是一個自由擺放藝術品的地方。
在「M+希克藏品:從大革命到全球化」是M+博物館六個主題的其中一個展館,展示涉及中國社會及藝術題材的藏品,如中國藝術家王興偉的畫作《新北京》,暗喻天安門六四事件;香港攝影師劉香成於1981年及1977年的北京,拍下有人取下毛澤東肖像的照片,暗示政權轉變。
從小便由內地來港定居的Oscar,觀賞完展品後表示勾起許多兒時回憶。他稱一直有留意艾未未的作品,在其它展覽和網上亦有看過,原本好期待,但得知未能展出部分具爭議的作品便感到失望,他說:「其實一個咁大嘅地方點解唔俾呢啲作品展示出嚟?感覺有啲失望,其實都有啲期待,想嚟睇到。」至於會否擔心日後展品因涉及敏感題材未能展出,他則表示現在已是這樣,之後就更加嚴重,認為未來只會有越來越少這類作品在香港出現,「因為現在香港環境都唔允許有關敏感作品的議題,雖然係預料之內,但都會失望。」
「香港:此地彼方」展館分成四個章節,「此地、身份、認同、地方和彼方」,透過一段段個人及群體的歷史如建築、電影、流行文化等等,展現香港從1960年代到當下經歷的各種轉變,講述有關港人身份認同。
陳太與陳生在開幕首日便來參觀,形容香港展館的表達手法較特別和新鮮,但歷史方面則比較零碎。陳太說:「我覺得幾好呀,新舊共融,既有新的元素,也有舊的東西,幾得意和幾特別。但就比較零碎,啲嘢都係一塊塊咁,但係短都係佢嘅道理。」對於展覽能否全面表達以往香港的歷史面貌,陳生則表示博物館空間不足,未能講述太多舊日香港,若館方定期轉換展品,便能講述更多。
M+博物館館長華安雅在今日開幕儀式後接受傳媒訪問時形容,M+博物館是亞洲前所未見的展館,對於能展出各種跨媒體藝術品感到非常自豪,希望大眾能夠享受展覽和藝術品,不會讓市民失望。對於館內部份展品曾受到建制派狙擊,有記者問會否有信心展品能面對公眾監察,她稱現時一系列展覽是經過精心策劃,雖然數量不多,但那是一個很深厚的學問,相信世界會透過M+博物館認同和明白他們的專業。
至於《港區國安法》會否成為衡量館方買賣和接受藏品捐贈的準則,華安雅則強調:「館方有非常明確的收購政策,M+博物館與所有博物館和組織一樣,會遵從法律的做法。」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