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嬰2016年在聯合醫院透過真空吸引術引產出生,其間醫生吸拉嬰兒頭部四次才成功。事後女嬰因腦部出血,僅存活8天便夭折,死……

女嬰2016年在聯合醫院透過真空吸引術引產出生,其間醫生吸拉嬰兒頭部四次才成功。事後女嬰因腦部出血,僅存活8天便夭折,死因庭今(15日)就事件展開研訊。產婦供稱分娩當日因「痛到頂唔順」,曾要求醫生為她剖腹,但醫生拒絕並指:「你仲有力氣講嘢,不如你再試下,我一路幫助你。」產婦哽咽稱不知道原來「幫助」是指用吸盤引產,若她知後果如此嚴重,她不會用此方法,「我真係好艱難先陀到呢胎」。負責引產的醫生庭上解釋,當時開刀取出嬰兒有難度,故建議以真空吸引術助產。

女嬰母親翁美容現為46歲,懷孕時41歲。

死者為女嬰詹雪琳,她於2016年1月30日在聯合醫院出生,8天後在瑪嘉烈醫院離世。案件由死因裁判官何俊堯審理。

女嬰母親翁美容(46歲)作供稱,她於1995來港,與內地人丈夫在港結婚,其後與夫長居內地,在港則住藍田一公屋單位。她指,丈夫在內地有看醫生,吃藥物和補品。

稱「醫生講乜都順從」 分娩後沒抱過女兒

翁於2015年懷孕,當時41歲。她定期回港到聯合醫院做產檢,胎兒一直穩定,健康良好。直到2016年1月28日,翁到聯合醫院做產檢時,醫生指她血壓偏高並要求她留院,翌日建議她催生。翁稱因信任醫生,「醫生講乜都順從」,故同意注射催生素。至30日凌晨她的宮頸全開,但仍未能順利生產,「痛到我頂唔順」。她要求剖腹產子但被拒,醫生建議用真空吸引術助產。

翁形容感到「吸下停下」,首三次均不能將女嬰吸出來,直至第四次才成功。女嬰出生後醫護便圍住她搶救,她沒抱過女兒,有醫護指女嬰心跳不正常,帶走了女兒。翁指當時心情很亂,不知女兒有何問題,只知是頭部有問題,並影響到腎臟。

明白生產方法均有風險 惟不知醫護用吸盤引產

代表醫管局的律師指,翁入院時曾簽署解釋不同的生產方法的文件,列明使用「真空吸引杯」引產可能會對嬰兒及孕婦造成風險。翁同意有簽署,她明白每種生產方法都有一定程度風險,但不知醫護人員所講的「幫助」是指用吸盤引產,如她知後果如此嚴重,她不會選擇用吸盤,她哭訴:「我真係好艱難先陀到呢胎......。」

進行引產的醫生陳頌妍當時為婦產科駐院醫生,尚未取得專科資格。陳作供指,翁當時懷孕38周,院方為她以藥物引產,其間因嬰兒心跳偏快,頭部有下降跡象,第二產程(即子宮頸全開至嬰兒成功生出)過長,故建議用真空吸引術。陳稱有解釋風險,有提及使用真空吸引會有嬰兒「腦下出血」的風險,但沒提及「帽狀腱膜下出血」此字眼。她指翁當時口頭同意。

駐院醫生吸胎三次不成功 召較高級醫生諮詢

陳醫生當時評估嬰兒枕骨於「右前方位置」,用吸盤配合孕婦用力,三度吸引助產但未成功。其後她召較高級醫生前來作諮詢,由另一醫生畢詠雯作第四次吸引並成功。陳指翁曾提出剖腹,但她認為因嬰兒頭部已「落盆」,如開刀取出嬰兒有難度,亦有機會弄傷嬰兒及孕婦。

嬰兒出生後,陳留意到女嬰有哭、有郁動、毋需用儀器呼吸,頭部沒有明顯外傷,但有明顯水腫,但此屬吸引助產後的正常現象,「非常常見」。她承認沒有把嬰兒頭部印痕位置記錄,強調位置「唔係好離譜」。

聯合醫院婦產科副顧問醫生畢詠雯。

官指枕骨位置評估有誤 副顧問醫生:問題不大

婦產科副顧問醫生畢詠雯則指,當她接手做第四次真空吸引時,發現嬰兒頭部已下降至近會陰位置,枕骨在「正後方位置」,認為最快及最安全方法是再用吸盤吸一次。她當時不考慮以產箝助產,避免孕婦及嬰兒承受雙重風險。

死因裁判官關注,陳醫生錯誤評估嬰兒枕骨位置,導致落吸盤的位置亦有錯。畢回應指即使醫生評估嬰兒枕骨位置「調轉咗」,落吸盤的位置亦差不多,問題不大;如吸盤位置不是太離譜,她不會鬆開重新再找位置,因吸住的位置會腫起,再吸或會吸不實。她接手後,沒察覺到有任何特別現象或原因導致前三次引產失敗。

畢又指,今次事件之後醫院新增指引,包括須畫下吸盤印在嬰兒頭部的位置,及為孕婦作第三次引產不成功後,需傳召兒科醫生在產房看守。

案件編號:CCDI-261/2016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