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記者續證被拒 打壓外媒破壞香港聲譽
【香港這一天】結集
英國《經濟學人》(Economist) 指港府拒絕延續駐港記者黄淑琳(Sue-Lin Wong)的工作簽證,沒有提供理由, 呼籲港府維持外國媒體新聞自由。入境處回覆稱不評論個別個案, 又稱會按照相關法律和政策處理每宗申請個案。
香港是開放城市,位置獨特, 一直以來有來自世界各地機構派出記者駐港, 報道大中華及亞太區新聞。 外國記者過去申請工作簽證從未聽聞被拒。2018年,《 金融時報》編輯馬凱(Victor Mallet)由於身兼香港外國記者會(FCC)副主席, 捲入前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出席午餐會風波, 申請延續工作簽證被拒,其後離港;2020年《紐約時報》 儲百亮(Chris Buckley)、《Hong Kong Free Press》編輯Aaron Mc Nicholas亦遭遇同樣命運。黄淑琳是近年所知的第4個個案 ,同樣是原因不明。
2020年, 有報道指入境處設立國家安全部門審查外國記者簽證申請, 但官方一直沒有証實或否認。
FCC發表聲明,表示深切關注再次發生記者申工作簽證被拒, 促請港府保證根據明確程序處理簽證。 香港記者協會發聲明促請港府解釋原因,並指入境處的回應, 完全無法釋除社會疑慮;重申外國媒體對香港相關報道, 不但涉及公眾知情權,更攸關香港的國際地位,若政府沒恰當理據, 不應貿然拒絕駐港記者的工作簽證。
據悉,黃為澳洲籍,目前已不在香港。《經濟學人》 報導一般沒有登出相關記者名字。根據《經濟學人》網站,黄是《 經濟學人》的中國駐地記者, 主要報導中國大陸及香港的社會及政治新聞。據悉, 她一直未能取得大陸簽證駐內地。她也曾在路透及《金融時報》 工作,在2019年期間曾報導香港示威。
2018年《金融時報》馬凱申請被拒,其後入境也受到限制, 估計是由於香港民族黨因素;《紐約時報》個案與中美交惡、互相限制對方記者有關。《 Hong Kong Free Press》編輯個案至今仍是一個謎。黄淑琳個案可能並非由於《 經濟學人》,而是她擁有澳洲籍,澳洲與中國關係近年急速急化, 不排除是北京借個案向澳洲發出警告。
有理由相信的是,入境處審批外國記者工作簽證, 已加入國家安全審查,包括向駐港國家安全公署諮詢意見, 處理外媒簽證,已不再純粹是香港內部事務。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朱家健接受《環球時報》 訪問時表示,「有些事情也不用說的太明, 外界會猜到其中隱含的信息。審批有依據並按照程序, 或許問題出自申請人過去的言行與工作範圍和簽證性質不符。 不獲審批工作簽證人士需要反思以前曾做過什麼事、 發表了什麼言論。誣衊港府「侵犯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和人權」 是危言聳聽。
過去3個外媒個案涉及《金融時報》、《紐約時報》及《經濟學人》 ,都是享負盛名、具公信力國際媒體,在財金界具影響力, 港府將記者拒諸門外,沒有一個合理說法,是最差的對外宣傳, 倒自己米。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