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職業生涯中,第一次遇到有藍色刺激劑的水炮車。」今年41歲Jack Garland是英國BBC黃牌節目Newsni……

「那是我職業生涯中,第一次遇到有藍色刺激劑的水炮車。」今年41歲Jack Garland是英國BBC皇牌節目Newsnight的影像記者,曾採訪2013年南蘇丹內戰、2014年烏克蘭革命…站在戰火中對他來說是平常事。2019年公司派他出差香港4次,見證6月12日大規模示威、衝突到11月的理大圍城,他形容理大一役不如以往「如水式」示威:警方用水炮車、催淚彈、橡膠子彈驅散示威者,示威者用上弓箭、汽油彈作攻擊,他就憑着理大紀錄片贏得傳媒大獎。兩年過去,回望理大陣地戰,他向眾新聞細說當中體會。

「我們知道香港經歷過2014年雨傘運動,所以從2019年反修例發展的蛛絲馬跡中,察覺到一場大型示威即將來臨。」Jack在8歲時曾經短暫來港兩天,在飛機上俯瞰香港,看到高樓大廈處處,第一次感覺到國際大都會的脈絡,想不到事隔30年再重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成為多個衝突現場,「每次上司指派我們到採訪現場,往往如一場賭博,因為你不可能預測有甚麼大事件發生,當天我們決定在11月14日飛抵香港,是因為觀察到由『全民大三罷』蔓延至大學校園的示威,感覺到理大是個重要採訪陣地。」

理大是他第4次在港採訪的衝突事件,他與記者Gabriel Gatehouse已駕輕就熟,帶齊頭盔、背心、防毒面罩,「這次我們一落地就已經如資深記者,雖然試過被警方的橡膠子彈射中,吃過無數次催淚彈,不過還是第一次被有藍色刺激劑的水炮車射中,幸好我們用水及酒精清理後並無大礙。」他形容藍色水劑令人感到灼熱,那種痛如被火灼傷,絕對是個恐佈經歷。

Jack Garland第一次在理大被水炮車射上藍色水劑,衫及皮膚都染上藍色。圖片由Jack Garland提供

作為前線記者,他到過伊拉克、阿富汗、南蘇丹、津巴布韋等戰地,要記錄理大峰煙四起的場面並不新鮮。在香港,他的鏡頭拍下年輕人被捕一刻的倔強眼神、受傷一刻的痛楚表情,亦訪問到有義務救護員留守到最後一刻而流淚…Jack坦言,對於採訪對象處於絕望或崩潰情緒,鏡頭後的記者更要保持冷靜:「正如醫生先要嘗試從病人角度出發,但又不能太情緒化。對我來說,作為一名記者,如果每次我和一個非常沮喪的人交談時,我也表露出沮喪一面,我將無法完成我的工作。我們角色就是要講述他們的故事,盡可能讓更多人看得見、聽得到。」

眾新聞製作的紀錄片《紅磚危城》在香港被評為三級片,要加上「部分行為可能構成刑事罪行」、「部分內容或評論亦可能未獲證實或有誤導成分」等警告。《2021年電影檢查(修訂)條例草案》上月在立法會通過,將調整影片檢查機制,檢查員可禁止視為不利國家安全的影片上映或發布。被問到假如其紀錄片被視為禁片,不能在港播出會有何感受?Jack坦言他會很傷心,因為他的工作就是希望更多人透過影像看到真相,「影像與文字合併起來是很有張力的媒介,而我盡可能不用太多剪接,直接讓畫面說話,因為這會令觀眾更像親歷其中,感受到現場感。」但他同時認為現今資訊平台,很難做到百分百審查。

由左至右: Jack Garland、Warwick Harrington及Gabriel Gatehouse憑着《香港示威:理大之戰》紀錄片,贏得外國記者協會年度電視新聞故事大獎。圖片由Jack Garland提供

Jack Garland與團隊成員Warwick Harrington及Gabriel Gatehouse憑着《香港示威:理大之戰》紀錄片贏得Foreign Press Association London年度電視新聞故事大獎。當時評審指出,「Newsnight團隊憑其勇敢、精湛拍攝,了解到抗爭者一方的故事,亦顯示到他們之間的割裂和警察戰術,對新聞有戲劇性的展示,這影片比從香港看到的任何其他事物都更具啟發性。」Jack不願意評論香港民主,警民孰對孰錯,但認為兩年間反修例風波有許多事情值得繼續跟進。

「英國與香港有著特別的聯繫,我希望新聞紀錄片可以讓觀眾關心香港正在發生的事情,並能讓他們思考及了解箇中的歷史。」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