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斗煥一生評價兩極 成也美國 敗也美國
南韓一代軍事強人全斗煥撒手人寰,國內外唁電寥寥無幾,總統府青瓦台甚至表明沒有計劃送上花圈或吊唁。家屬大概也自知人緣極差,喪禮從簡,並表示希望按全斗煥生前的願望,把他安葬在南北韓分界線附近。
曾犯下叛亂罪的全斗煥,不能入葬國家公墓,他曾在《回憶錄》中表示,盼日後把他的骨灰撒在前線陣地,「在此迎來統一之日」。也許他心知肚明,只有葬在渺無人煙的軍事重地,死後方能避過仇家的騷擾。
全斗煥廣為人知的暴行,是他血腥鎮壓光州民主運動長達10日,釀成數千人死傷的慘劇。其實,全斗煥的心狠手辣早已在戰場上表露無遺。1970年,還未當權的他率領陸軍第9步兵師協助美軍打越戰,這支外號「白馬部隊」的韓軍卻屢犯戰爭暴行。
根據韓媒在戰後的報道,韓軍至少屠殺了9,000名越南平民,有多個村莊更是被「白馬部隊」姦淫屠盡。全斗煥不但沒有因此受到懲罰,回國更受到英雄式歡迎,在軍中扶搖直上,難怪他由始至終都不認為在光州的軍事行動是屠城所為。
越戰一役,全斗煥的強悍、親美、反共贏得華府賞識,雖然美國政府一直否認支持他發動政變奪權,但從全斗煥大模廝樣動用美製武裝直升機、坦克鎮壓光州民眾,華府的沉默實在脫不了關係。據悉,全斗煥答應中止朴正熙時代的核武開發計劃,換取美國支持上台。
南韓左右兩派對全斗煥的看法迥異,左翼進步派痛恨他任內的壓迫,一直要求追究他在光州暴行的責任;右翼保守派卻認為他有功於國,執政7年成功扭轉經濟萎縮的困局,1987年的增長率更高達12.8%,失業率跌至前所未見的2.5%,外易由逆差轉為順差。今時今日南韓在電子、半導體和汽車工業的優勢,正是全斗煥進行經濟產業結構轉型的成果。
然而,南韓經濟在全斗煥治下騰飛,同時也反過來侵蝕他的獨裁統治,1987年6月掀起的全國民主抗爭浪潮,受惠於全斗煥政策而壯大的南韓中產階層,倒戈支持學生,要求直選分享權力,確保經濟成果不會被小圈子政府奪去,此時美國表明反對韓軍介入,四面楚歌的全斗煥不得不同意交出權力,讓南韓過渡向真普選。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