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抗疫措施變成打擊「可能違法」書籍策 略,有冇搞錯……

 

【香港這一天】結集

位於駱克道的銅鑼灣書店於1994年創辦, 以出售內地無法出版及發售的政治書籍而聞名, 涉及中共領導人秘聞及官場鬥爭的書籍,更特別受內地遊客歡迎。 2015年10月至12月期間,5名股東及員工相繼失蹤, 事件變成國際新聞。 觸及內地政治敏感內容書籍在97後仍可在港公開出售, 與89年後維園每年舉行的燭光晚會有共通的地方,都具有重要象徵意義:香港實施一國兩制,出版自由、 表達自由不變。現在都成為過去式。

銅鑼灣書店事件後,書店成為歷史, 內地敏感書籍在本地書店逐漸消失。港區國安法去年7月1日生效, 康文署陸續將被視為可能違法書籍下架,出版自由急速萎縮。 傳媒近日發現再有一批書籍「被消失」, 包括資深傳媒工作者區家麟的著作《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 香港新聞審查日常》。連學術角度分析個案, 探討香港新聞審查的著作也被審查,是莫大的諷剌和悲哀。

網媒《立場新聞》報道,有讀者本月中借閱區家麟的著作後, 近日申請續借被拒,圖書館目錄亦不能尋回該著作。《 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香港新聞審查日常》 2017年由中大出版社出版,由區的博士論文翻譯成中文, 以學術角度分析個案,探討香港傳媒運作。康文署回覆記者查詢稱, 香港公共圖書館的館藏必須遵守香港法律規定。 當康文署發現有關館藏內容可能涉嫌違反《國安法》 或有關法律規定,會以嚴肅態度處理,暫停有關館藏服務, 並與有關部門研究內容是否違反相關法律。

去年7月,康文署將多名政治人物著作下架作覆檢,包括包括前香港 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今年5月初,康文署 要求覆檢圖書館館藏,並抽起9本書籍,包括港大學苑《 香港民族論》。英文網站Hong Kong Free Press 日前報道,康文署已下架 29 本有關六四及天安門事件的書籍,包括民運領袖王丹的《 王丹獄中回憶錄》和熊焱的《從六四到伊拉克戰場:熊焱牧軍日記》 等。

對於有關書籍有否下架以及下架原因,康文署回覆《立場》指, 會定期註銷殘舊或破損及過時的資料, 以及失去參考或研究價值的館藏,若果發現有館藏內容可能違反《 香港國安法》或有關法律,會以「嚴肅態度」處理, 暫停有關館藏的服務。

《香港國安法》是已生效法律,特首林鄭月娥不斷強調「有法必依、 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康文署是政府部門, 假如認為有書籍可能違法,應徵詢律政署及國安部門意見, 假如沒違法的話,應按其他書籍做法收藏及借出,以「可能違法」 為理由下架及註銷收藏,是變相實施審查及禁書制度。

書籍一旦被康文署指可能違法,書店負責人害怕觸犯法例, 為安全計,很可能將有關書籍收起,甚至要求作者回收,有關書籍變相被禁,「禁書」名單越來越長,「禁區」越來越多, 書店不敢賣,出版商不敢出,作者也不敢寫、不想寫。海關關長何珮 珊上月履新見記者時,特別提到會防範打擊例如書籍、雜誌等「 軟對抗」物品輸入。

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防疫、抗疫措施變成打擊「可能違法」書籍策略,有冇搞錯?!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