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歷史建築主教山配水庫,去年在民眾以身擋挖土機,一遍保育呼聲下得以保留。一年後,水務署最新公布,已完成花費二千萬元的加……

一級歷史建築主教山配水庫,去年在民眾以身擋挖土機,一遍保育呼聲下得以保留。一年後,水務署最新公布,已完成花費二千萬元的加固工程,配水庫將於下月15日重開,公眾可參加導賞團免費參觀,下周三起可以報名。

水務署助理署長鍾永基指,參觀者可在配水庫自己行、自己睇,「行出平台(架高地台)近啲睇條柱絕對無問題。」被問到可否摸?他說,要尊重歷史文物,但「掂下石頭唔會摸爛佢,除非你有一指神功。」

水務署圖片
水務署圖片
水務署圖片
水務署圖片
水務署圖片
水務署圖片
水務署圖片

為期半年公眾導賞 未決定保育方向

擁有過百年歷史的主教山配水庫,去年被挖土機鑿開,意外被市民發現。水務署助理署長鍾永基表示,今年初為配水庫展開加固工程,支撐配水庫頂部混凝土天花、磚拱等可能有潛在鬆脫的結構部分,亦增設臨時排水設施,疏導雨水。至於被鑿開的部分,已加設透光玻璃天窗,可以遮風擋雨,天窗玻璃坡度設計有助減少熱能、降低風阻。為了公眾導賞,配水庫內增設架高地台和樓梯,配水庫外圍另設有保安圍欄及閉路電視。整個加固工程花費二千萬元。

公眾導賞團由下月15日開始,至明年6月14日開放,為期半年,每團有12個名額,再加兩名導賞職員。除公眾假期外,一周七日都可參加導賞,每次導賞約90分鐘,由下月1日起可在水務署的配水庫專頁網上報名,署方預料每月最多可帶1000人參觀。對於參觀人數會否影響保育?署方指出,每次只有12人參觀,相信配水庫絕對容納得到參觀人數。導賞團會由外判公司承包,每團成本價約2000元,整個項目花費約60萬元。

導賞團路線由巴域街開始,再登上配水庫,沿途會參觀1904年已封閉的隧道口、已封閉的天窗、混凝土拱形天花、花崗石柱、仿羅馬紅磚拱券、50年代加建的水管等。鍾永基解釋,參觀者在配水庫範圍,基本上可以自己行、自己睇,「行出平台(架高地台)近啲睇條柱絕對無問題。」被問到可否摸?他說,要尊重歷史文物,但「掂下石頭唔會摸爛佢,除非你有一指神功,否則絕對無問題。」

左起:水務署高級工程師(水塘安全)黃曦諾、水務署助理署長(市區)鍾永基、水務署高級工程師(公共關係)羅偉濠

本土花崗石柱 具香港特色

至於哪一部分最有歷史價值、香港特色?水務署高級工程師黃曦諾說,配水庫在1904年落成,由英國工程師採用英國技術,當時未必很有香港元素加入去,但建築物料,包括最顯眼的多條花崗石柱,相信都是出自本土,來自本土山頭或礦場,更不排除是開鑿這座山頭時的石頭,都有香港特色。

受挖土機開鑿影響,整個配水庫有一成二部分受損,四條柱被拆毀,但署方已有保留受損部分的建築材料。對於未來的保育方針,鍾永基表明對配水庫成為公園還是博物館,持開放態度,希望在導賞團中聽取公眾意見。至於公眾需否接種疫苗後才可參與導賞團?他即說:「我哋無啲咁嘅嘢。」不過水務署人員其後補充,以政府場地而言,要用「安心出行」。

主教山配水庫去年被挖土機鑿開,古蹟辦更被揭發在2017年,誤判配水庫為水缸,未有跟進,引來社會保育呼聲。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去年12月到場視察後表示不好意思,形容是「掛萬漏一」,古物諮詢委員會今年3月將配水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