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奬58】羅卓瑤中止4連獎項落空紀錄 詩意呈現離散處境奪最佳導演 憂「不知能否在香港看到這部片」
移民澳洲的香港導演羅卓瑤以《花果飄零》勇奪第58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中止連續4次入圍落空紀錄;羅請演員黎卓玲代領致謝詞時表示,感謝評審把這部電影帶到台灣來,因為世界上可能只有澳洲和台灣有機會看到,「她是香港的導演,她在香港拍這部片,但是不知道能不能在香港看到這部電影」。
評審認為,羅卓瑤以非常詩意的方式,講述歷史和現實,以獨特的形式展現了導演的能力與視野。
《花果飄零》此次僅入圍最佳導演一項獎項,評審以「極具詩意」形容作品成就;羅卓瑤得獎,也成為金馬獎史上首位執導作品未入圍最佳劇情片、卻奪得最佳導演獎肯定的導演。《花果飄零》由羅卓瑤的先生、也是知名導演方令正,身兼編劇、攝影、剪接。
黎卓玲轉述羅卓瑤的謝詞提到,過去多次提名落空,好像是人家跟她說不夠好,每次完成作品,自己都會覺得不夠好,下次更加努力,《花果飄零》也不例外,但她相信,牟中三老師的一句話:「世界有窮願無窮」,這句話鼓勵她繼續拍下去,願的是有一天,能得到唐君毅老師最後一本書所寫:「天德流行境」便一生無憾。
羅卓瑤在《花果飄零》片中,以極為有限的成本,未起用專業演員,也沒有一般商業電影的劇組編制,用極為克難的方式,由個人旁白自述,描繪一段返回香港、澳門的返鄉記憶之旅,並透過2014年雨傘運動、澳門戒嚴等民主抗爭歷程,一路回溯到百年前遭暗殺的抗清烈士楊衢雲,串起一段個人在歷史洪流下追求理想與犧牲生命的抗爭歷史。
《花果飄零》片中有一段情節,描寫一名曾在國外奪得鋼琴比賽大獎的「天才」,最後回到香港卻淪為流浪街友,這名「街友」提到,以後在香港擔任政治領導人物,都要聽得懂布拉姆斯(Brahms)的"Theme And Variations In D major"才行。影片也藉由俄羅斯音樂家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Vasilyevich Rachmaninoff)的流亡遭遇,與片中主角的命運交織,相互映照。
羅卓瑤曾透過視訊連線出席金馬影展映後座談,提到片名《花果飄零》,是出自唐君毅的文章,隱喻中華民族的離散處境,表面上很憂傷,但其實下一句是「靈根自植」;這句話也提出一個疑問:異鄉人要如何落腳他方?
她和丈夫方令正當時亦透露,已在準備本片續集,已在準備本片續集,《靈根自植》即為片名和探討重點,並決定將來要赴台灣拍攝。
羅卓瑤曾在1990年以《愛在他鄉的季節》首度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之後在1992年《秋月》、1996年《浮生》、2009年《如夢》四度入圍,但都空手而回,這次終於如願騎上金馬。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