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公布,微生物學系成功從臨床標本中,分離出新冠病毒Omicron病毒變種,預料是亞洲首個研究團隊成功分離和培養O……

港大微生物學系成功從臨床標本中,分離出Omicron變種病毒,港大會用病毒株開發和生產滅活全病毒疫苗,亦會研究測試是否有效及Omicron病毒特性。本港亦再多一宗Omicron輸入病例,患者來自尼日利亞,累計有四宗變種確診個案。

本港防疫政策有沒有需要調整,包括收緊出入境限制?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本港現時只有七成多疫苗接種率,還要只是第一針,絕對不理想,「要有99%以上,開關時病毒走入來,才不會令我們的醫療系統癱瘓……不理想到,只要開關都有很有問題,尤其是對外國開關。」他認為通不通關要看兩地病例多少,但目前對病毒認識太少,宜緊不宜鬆,「買個保險,做得嚴啲先,睇清形勢。」

探討開發滅活疫苗可能

本港上周四(25日)出現Omicron變種新冠病毒輸入病例後,港大團隊本周一已成功分離出變種病毒株,歷時僅僅4天,距離世衞從南非收到變種病毒報告也只有5天。研究團隊正對病毒株進一步分離和培養,以得到更大量的變種病毒用作後續實驗。培養出來的病毒將會在動物模型上,評估傳播性、免疫逃逸性和致病性,亦會探討開發和生產滅活全病毒疫苗的各種可能。

世衞上月26日表示,新變種病毒Omicron是「值得關切」的變種,構成非常高的全球風險。Omicron在全球蔓延,澳洲、比利時、博茲瓦納、英國、丹麥、德國、香港、以色列、意大利、荷蘭、法國、加拿大等地,先後檢測到Omicron變種病毒病例,各地政府隨後收緊出入境限制,並提升檢疫措施等級。

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認識到這個變種病毒有很強的潛在威脅,分離變種病毒是展開對變種病毒緊急研究的第一步。病毒的分離和培養在港大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P3 laboratory)進行,為本港唯一新發傳染病研究的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

左起:港大微生物系主任杜啟泓、講座教授袁國勇、教授陳鴻霖。黎家威攝

本港接種率絕對不理想 通關要視乎兩地病例宜緊不宜鬆

袁國勇解釋,分離出Omicron病毒株,是希望有足夠的病毒,可以與曾經染病、接種過疫苗的人,分析他們血清中和抗體的數量,是否足以預防變種病毒,同時檢視本港科興和復必泰疫苗的保護是否足夠。研究另一個重點也會測試本港現時的檢測方法有沒有假陰性,因為外國發現有些測試,無辦法準確判斷到Omicron病毒。未來港大就要用病毒株在實驗室去驗證,究竟現時本港的測試,是否對Omicron仍然有效。最後希望培植出滅活疫苗,目前已跟內地疫苗公司協商,希望趕及下一次可能出現的全球大流行前,讓民眾接種疫苗。

至於本港現時的防疫政策,有沒有需要因應變種病毒而調整?袁國勇直言「無論用咩方法,都不可能滴水不漏。」他認為本港過去五個月基本上已經清零,但久守必失,「如果不是100%的人打了疫苗,仍有機會在香港傳播,尤其是無可能永遠都邊境控制咁嚴格,長遠做不到。」

不過,他指本港現時只有七成多接種率,還要只是第一針,絕對不理想,「要有99%以上,開關時病毒走入來,才不會令我們的醫療系統癱瘓。」他指,新加坡接種復必泰,情況都很嚴重,何況本港四成人接種科興,老人家接種率又低,「不理想到,只要開關都有很有問題,尤其是對外國開關。」他認為通不通關要看兩地病例多少,但目前對病毒認識太少,宜緊不宜鬆,「買個保險,做得嚴啲先,睇清形勢。」

他引述根據新加坡的經驗,當地兩針接種率已達85%,很多都是採用核酸疫苗,但爆發率依然很嚴重,尤其是長者接種率低,死亡率很快會很高。他覺得,要對變種病毒多一點保護,始終都是要「打多啲疫苗」,打科興就一定要打第三針,又或要轉疫苗,才會有更好的保護,「第三針一定是需要,滅活疫苗要打三至四針先足夠。」

港大微生物學系成功從臨床標本中,分離出Omicron變種病毒。黎家威攝

從本港最先輸入兩宗Omicron病例中,袁國勇指,二人已接種復必泰,感染Omicron的病狀很輕微,幾日內的抗體高了十倍,反映現時復必泰疫苗令免疫系統有幾好記憶,能發揮到作用,也沒有出現嚴重併發症,但同意現時病例太少。他特別解釋一點,新變種病毒看似對年輕人的病狀輕微,但「不是咁簡單,不是毒性弱就不打針,因為年輕人染病後,最後會傳給老人家,老人家會死,整個醫療系統都會負荷不了。」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