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鏈球一哥」林瑋香港紀錄至今未被打破 28歲黃金年齡退役轉型做教練:任性都有個限期
在香港鏈球教練人數寥寥可數,男子鏈球香港紀錄保持者、「鏈球一哥」林瑋,三年前大學畢業,希望鏈球教練與運動員身份雙軌並行,打算一邊從事教練工作,一邊繼續在鏈球上再創高峰。但當他向田徑總會表示希望報考教練班時,才獲告知現役香港隊選手(指有香港排名的)不能考取教練牌照,要待退役後或不再參加國際賽才可報讀。經過一番內心掙扎,林瑋選擇在28歲、擲項運動員黃金年齡退役,雖然無真正簽下《退役聲明書》,但也要向田總口頭承諾不再代表香港隊,才終可報讀教練班。
「任性都有個限期,之前出國集訓同比賽使成十幾廿萬,仲要全部都係自費。而家都成30歲人,又有家室,真係好需要有穩定嘅收入,大嘅唔食,細嘅都要食。」 結果,林瑋向現實低頭。
今年31歲的林瑋,香港中文大學運動科學與健康教育學系畢業,曾於2015年中華台北田徑邀請賽男子鏈球勇奪金牌,比賽中投擲出65.14米成績,更打破香港紀錄,至今仍是男子鏈球香港紀錄保持者。
他與太太育有一子,現時擁有一份穩定的全職工作,每星期會到運動場教授田徑班,收入尚算理想。回想起三年前的決定,林瑋仍然深感惋惜:
其實當時我都同佢哋拗咗好耐,因為我好唔忿氣,問佢哋:『你哋覺得一個運動員,做返佢相關體育嘅行業,會得著大啲同埋恢復得好啲,定係走去返份地盤工,然後再去練習個成效會大啲呢?』,好老實講,我記得當時佢哋都無人畀到一個合理嘅解釋我,佢哋只係不斷用一啲制度上嘅嘢嚟撻我。
選擇向現實低頭的他,至今仍然不解田總這個「潛規則」的用意,「其實做教練對運動員一定係最好,起碼我唔使分心去另一邊先,就算我做嘢,都係集中返喺運動場。」尤其時間管理上,田徑教練工時較彈性,能夠配合運動員日常進行系統性訓練,對於運動員的發展及進步,其實相當重要;相反,若運動員去從事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除了要擔心精神壓力之外,訓練量亦會相應減少,成績自然亦受影響。
雖然曾有人對林瑋講過,如果他能夠自己繼續訓練,然後做出好成績,就有能力討價還價了,但他認為機會不大,因為以他所知,田總不喜歡運動員和教練身份重疉,而且田總「絕對跟從規矩、政策」,所以他最後還是決定放棄繼續當運動員的念頭。
林瑋一直對於需要運動員先退役,才能報考教練班的要求感到很莫名奇妙,質疑總會漠視了運動員處於什麼年齡,以及生活上所帶來的壓力,「廿歲出頭,梗係可以專心練習啦,因為基本上你都未讀完書,生計方面都仲可以唔使諗住;但去到25、26歲,真係要開始諗返工搵錢喇喎,唔通你咁大個人仲要攤大手板問屋企人攞錢咩!所以運動員以生計行先,真係無可厚非囉。」
運動員如磨心:「無成績係我哋錯,無錢又係我哋錯」
林瑋這趟鏈球旅途由2008年開始,這十多年間自是認識了不少運動員。他坦言,大部分田徑界運動員都不會很計較金錢,因為都將夢想放在第一位,但是當經濟影響到生活,便難免開始自我懷疑,「當錢呢樣嘢影響到生活,甚至生存,例如食飯錢同車馬費都無嘅時候,就會慢慢開始質疑自己做緊嘅嘢,係咪真係啱呢?係咪真係可以維持到生計呢?如果有家庭負擔就仲難搞,所以好多運動員都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他憶述自己最初成為田徑運動員的時候,會選擇逆來順受,「最多平時慳啲使」,但當打算與太太組織家庭,便發現穩定的收入是如此重要。
其實我覺得運動員就好似一個磨心咁,無成績係我哋錯,無錢又係我哋錯,仲要有人同我哋講『條路你自己揀』。當然,條路係我揀,我亦都無怨言,但而家個情況係,喺你追夢的過程中,所有嘢都畀人控制死晒,你無權利選擇,所有嘢都要逆來順受。咁當我哋覺得再無力氣同能力繼續喺呢個體制入面,咁咪唯有選擇離開囉。
林瑋認為政府及田總對田徑運動員的支援已經不多,但總會卻連田徑運動員最容易賴以謀生的職業仍設定關卡,令他感覺上完全忽視了田徑運動員的需要。
他提到很多其他運動項目都有運動員兼任教練,而且沒有反對他們身兼兩職,「其實個制度真係好唔合理,唔知點解係田徑先會咁樣。以我所知,例如籃球,好多甲一嘅球員,佢哋同時都係籃球教練;欖球都一樣係,好多香港欖球員打緊premiership、打緊港隊,都有教練牌。」
他亦批評總會對運動員的掣肘太大,只是不讓全職運動員兼任教練的話,那尚算合理,因為他們全職,是受薪的,儘管大部分都只是7100元一個月,但香港好多運動員都無受薪,總會卻不讓他們藉擔任教練來謀生,那就令人難以理解。
林瑋於2019年自費到台灣交流習訓,他指當地的田徑運動員,從來都沒有「是否需要退役當教練」的煩惱,因為他們絕大部分都是身兼教練,好多都係大學畢業就即刻考個教練牌,然後一邊教班一邊練習,繼續衝成績。」
雖然林瑋是男子香港鏈球紀錄保持者,但仍與亞洲以至世界水平有差距。在香港現時的體育制度下,若林瑋要再次成為鏈球全職運動員,便要擲出71.23米(2022年體院標準)才能達標。不過,林瑋所保持的香港紀錄為65.14米,即意味着他需要擲出比自己PB(Personal Best)再遠多6.09米,才能進入體院,成為受薪運動員,亦因如此,即使林瑋是「香港鏈球一哥」,卻仍無法成為全職運動員,當然亦沒有完全來自運動員身分的收入。
林瑋認為體院門檻過高,更指其他田徑項目的精英運動員標準甚至令年輕運動員卻步,田徑界因此難以招募新血,「制度存在好大問題,你將個門檻set到咁高,究竟係咪想打造一班,只要你一畀錢佢就即刻出去攞獎牌嘅人?還是想培育一班有潛質攞獎牌嘅人,培訓佢哋去攞獎牌呢?呢個問題就等於有雞先定有蛋先。」
馳騁田徑場逾十載 只一年成為全職
林瑋記得自己曾經在追趕體院的標準中掙扎了五、六年,但最後只有一年能成為全職運動員,成功進入體院。由於體院精英運動員的標準是每年提升,到四年後又重置一次,「通常第3、4年嘅標準已經講緊係可以入(亞洲及全運會賽事等)決賽嘅成績了。以我哋嘅田項計,大部分主力比賽入決賽嘅門檻已經好高,仲要攞決賽嗰班運動員嘅成績嚟做標準,會唔會太誇張呢?」
林瑋又慨嘆香港根本沒有足夠資源去培訓一班好的田徑運動員,特別是擲項。他指,擲項尤其需要非常空曠的場地,以免訓練投擲時傷及他人,可是香港沒有足夠場地,因而導致運動員訓練時數不足,水平肯定難以提升。
近幾年,他留意到擲項開始出現斷層的情況,「好似我同(香港標槍運動員)許懷熙,叫做有啲成績(許曾出戰亞運,被喻為香港「標槍王」),但我哋呢批一走嘅話,就即刻斷晒層,係斷得好犀利。」他分析得如此肯定,皆因現實如此,「一來願意玩擲項嘅人越來越少;二來好多大學生運動員一畢業,就未必會再玩落去,因為好多都憑田徑作為升學的踏腳石,所以當佢哋到就業時,就未必繼續玩;三來玩田徑又賺唔到錢,仲要佢哋放工去練習!唔係個個人都頂得順。」
項目太冷門對手少 轉戰推鉛球望突破
雖然林瑋已經向田總口頭承諾過會選擇退役,不再代表港隊出賽,意味着他再無機會穿上港隊戰衣出征,但他仍不斷找機會在田徑場上馳騁,現在除了繼續培育年輕的擲項運動員之外,他間中也會參加一些本土賽,保持自己在田徑場上的熱情之餘,也希望能有機會繼續突破自己。他甚至豪言想嘗試打破男子推鉛球的香港紀錄。為何不是他的本項鏈球?皆因鏈球在香港實在太冷門,未必場場有對手,惟有轉玩鉛球。
不過,他又補充,現時心態上比較隨緣,「都想突破自己,但就唔會好似以前咁有目標,破到紀錄就破,破唔到都無咩所謂。」
以為他已放下無奈退役的不甘心,但他又向記者透露,自己仍然死心不息,近年他有再就代表港隊一事與田總中人對話,「因為我長期都係香港第一,我就去問佢哋:『你可唔可以畀我代表香港?』因為我仲想要件香港隊衫,都係有種光榮同埋使命感。」
對方如何回應?「都係不斷重複話,我已經係退役運動員,無資格再代表香港隊,最後都係不了了之。」自此之後,林瑋終打消再次披上港隊戰衣的念頭。
說到運動員的辛酸與追夢的代價,這位在田徑場上十多年的香港「鏈球一哥」先是抿嘴而笑,接着說不後悔選擇當運動員,「如果唔係玩咗田徑,我可能已經跟咗黑社會㗎喇,因為我由細到大都喺天水圍長大,細個羣埋嗰班都係班好鬼曳,成日周圍搞搞震嗰啲人,所以田徑真係改變咗我好多。」他又笑說,如果自己無接觸田徑,可能現時會是個所有事情都用暴力解決的人,「講唔啱就打㗎喇,以前我就係咁,哈哈!」
田徑真係為我帶來好多嘢。我以前無乜目標,個人亦都無乜長處,如果唔係田徑,我都未必咁快搵到自己個價值喺邊,所以雖然玩田徑係好辛苦、又無錢,我都無後悔過自己曾經做田徑運動員,始終人生就係要有苦有甜。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