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COVID-19疫情在34天本土零確診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9日)晚證實,一名在中央研究院P3實驗室處理新冠肺……

台灣COVID-19疫情在34天本土零確診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9日)晚證實,一名在中央研究院P3實驗室處理新冠肺炎病毒的研究人員確診,初步判定感染Delta病毒,被列為本土個案;較特別的是,這位研究人員二度遭實驗室老鼠咬傷,外傳可能因此染疫,但專家表示,目前仍無證據顯示有所關連。台北市長柯文哲今也認為,「實驗室外洩病毒機會較高」。全案經漏夜疫調及採檢,共匡列94人送集中檢疫所進行隔離,到今早(9日)為止,已有包括個案男友在內共80人PCR核酸檢測報告為陰性。

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今邀集陳時中及各部會召開擴大防疫會議。台灣行政院提供

台灣連續34天無本土確診個案,陳時中本月7日才剛說「本土已清零」,卻發生這起實驗室染疫個案,台灣總統蔡英文第一時間也表達高度關注,並指示行政院長蘇貞昌及陳時中,要求相關單位迅速查明個案原因,確實執行各項防疫工作。台灣行政院今召開擴大防疫會議,行政院長蘇貞昌也指示,研究人員處於病毒的第一線,防疫措施和相關症狀的通報機制,應該整體來檢討落實。這是台灣COVID-19疫情爆發後,首宗實驗室感染確診個案。

這名25歲女性個案編號為16816,工作地點在位於台北市的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被列為第一至三類高風險人員,早在6月28日和7月26日已接種過二劑莫德納(Moderna)疫苗,仍感染確診。柯文哲說,患者是中研院P3實驗室的助理研究員,她的工作就是處理COVID-19病毒研究。陳時中昨天說明,患者已在12月3日離職,至於離職原因是否與染疫有關,需要進一步調查。

台北市政府今早召開記者會說明最新疫調情況。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說,患者先在10月15日被實驗室的老鼠咬傷,當時她自行做了快篩,結果是陰性,之後未再進實驗室操作;直到11月19日,再度被實驗室老鼠咬傷,但這次未再做快篩。

黃珊珊說,患者在11月26日開始有咳嗽狀況,12月1日頻繁咳嗽,12月4日打噴嚏、流鼻水,12月8日出現嗅味覺異常,先到診所就醫,並買了快速篩查,結果是陽性,12月9日男友騎摩托車載她到醫院,再轉介到忠孝院區採檢,結果是陽性,Ct值是15.17。

台灣出現實驗室染疫個案,疫情指揮中心昨晚緊急召開記者會說明處理情況。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由於患者曾二度被實驗老鼠咬傷,外界懷疑是否因此感染病毒?陳時中昨僅稱實驗室確實有相關病原存在,但這些病原與染疫的序列之間關係為何?包括中研院內部調查報告及外部專家檢驗小組都在進行中,須等初步結果出來後,才能進一步判斷。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補充說,患者所在的實驗室不只有操作英國病毒株,也包括其他病毒株,所以究竟是否因實驗鼠咬傷造成感染,還要進一步調查才能確認。

柯文哲對實驗老鼠傳染確診的說法,也不表認同,他說從醫學知識與全世界數據來看,新冠肺炎病毒並沒有從動物傳到人的案例,較可能是實驗室處理新冠肺炎病毒導致的外洩事件。

另外,從發病時間來看,若與老鼠無關,外界懷疑是否是社區感染?陳時中說,患者在社區染疫的可能性低,因台灣已34天社區零確診,患者也沒有出入境紀錄,相關接觸者也沒有疑似跟國外接觸的人,機會相對低。因在工作處所有相當風險,也接觸過病原,判定是本土案例。柯文哲也認為,台灣已經清零30幾天,不認為是社區感染。

陳時中也喊話表示,大家要提高警覺,但也不須過度恐慌,目前距離社區感染還非常遠,病毒無所不在,大家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不要因為本土疫情趨緩,忽略防疫基本動作;他也再次呼籲民眾打疫苗,因為疫苗確實可以顯著降低重症和死亡的可能性。

台北市政府公布患者的足跡紀錄,呼籲民眾若與個案足跡有重疊且有症狀,可到台北市各醫院急診室及篩檢站進行篩檢。台北市政府媒體事務組提供

由於患者從上月26日就出現症狀,卻遲到本月8日才到醫院就醫,黃珊珊說,從電信足跡來看,她14天足跡遍及台北市及新北市,主要工作在台北市南港,與居住地汐止也有一定的地緣關係,主要是搭乘捷運板南線到台北市區的頻率很高。

因接近年底跨年活動高峰期,相關活動集會限制是否會受此影響?目前距離社區感染情況還非常遙遠,要等第一波檢測出來,才能判斷整體疫情發展,以及是否會影響年底耶誕及跨年集會活動。

柯文哲今則表示,這起案例對台灣影響多大,要過幾天才知道,不過這兩、三天如果又出現不明病例,那這些活動應該shut down(關掉)。

台灣曾在18年前也發生SARS實驗室病毒外洩導致確診個案,陳時中表示,包括疾管署防疫醫師、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天都緊急到場了解情況,召開會議決定防制作為,初步措施包括:個案所屬實驗室暫停使用,同樓層人員全數居家隔離;調閱實驗室進出紀錄及錄影帶,以掌握可能接觸者及瞭解運作情形;實驗室全棟人員12月10日停止上班,進行自我健康監測,避免若第一圈擴散時,能在第二圈予以阻止。

陳時中說,已要求中研院10日內提出調查檢討報告,指揮中心將派生物安全專家調查小組前往該實驗室進行調查,看是否有何疏漏或需要改善之處。

患者所在的P3實驗室,是指以「生物安全等級」(Biosafety level,BSL)進行分級的第三級實驗室,所謂BSL,是指在封閉實驗室環境中,為隔離危險生物製劑所需的生物安全防護措施,P3實驗室則專門處理可能藉由吸入導致嚴重或致命疾病的本土或外來病原體。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