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盈餘下跌8成6 醫護人手升 病房服務員大減近四成
醫管局最新年報顯示,上年度盈餘大幅減。2019/20年度的37億6千4百多萬下跌至2020/21年度的5億3千5百多萬,醫管局解釋,作為公營機構,盈餘少乃源於實際提供的服務多、以及越貼近原先的財政預算,是正面因素;而2019/20年度盈餘較多則受疫情初期暫停部分服務。而一直指醫護人手緊絀,但根據數字,醫療、護理、專職醫療以致醫管局人手總計均連年上升,其中醫療人員從2018/19年度至2020/21年度上升百分之七。相反,同一時期健康服務助理與病房服務員人數的跌幅分別達四成一及三成九,登記護士人數跌幅亦近一成。
醫管局昨日發表2020至2021年度年報,在疫情下醫管局盈餘大幅下跌,從2019/20年度的37億6千4百多萬暴跌至2020/21年度的5億3千5百多萬,醫管局發言人解釋,作為公營機構,盈餘少乃源於實際提供的服務多、以及越貼近原先的財政預算,是正面因素;而2019/20年度盈餘較多則受疫情初期暫停提供部分服務、以及未必能聘請希望聘用的人士有關。
至於人手方面,政府一直指醫生人手緊絀,要引入海外醫生,但看看數字,醫管局人手總計有88,690,較2019/20年增加4189人,較2018/19年的79,659更增加一成一。其中醫生增加至6,906人,較2019/20的6,681人及2018/19年的6,440人上升。牙醫、實習醫生、到訪醫生、駐院醫生、高級醫生與顧問醫生等均全部見人手增加。 (見圖一)
護理人員、專職醫療(包括臨床心理學家、物理治療與職業治療師等)、護理支援、以及非直接病人護理人手(包括高層行政人員等地)也按年增加。
醫管局的人手總計增至88,690人,較2019/20的84,501人增加,較2018/19的79,659人增加更近一成。
整體而言,護理人員及護理支援兩個類別的總人手增加,然而報告顯示當中三個人數不斷下跌的工種,均為前線照顧病人的職位,即健康服務助理、病房服務員、與登記護士,相較2018/19年的跌幅分別為四成一、三成九及近一成。(見圖二)
今年10月通過的免試註冊途徑的修訂一直被業界批評為打擊專業自主,放棄專業水平和病人福祉。立法會通過之前,當局於今年8月底再提出三項主要建議修訂,包括放寬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要求,以涵蓋非香港永久性居民醫生;容許非本地培訓、在外地求學但未實習的香港永久居民醫科畢業生在香港參加執業資格試;同時為具備專科資格的有限度註冊醫生提供銜接安排,以加入特別註冊制度。這樣,如非本地培訓醫生以有限度註冊方式在本港四間公營醫療機構工作最少五年,且持有獲醫專頒授或承認的專科資格,那不管是否香港永久性居民或是否持有認可醫學資格,均可申請特別註冊;再於公營醫療機構最少工作五年,並獲僱用機構確認服務令人滿意及稱職,便可申請正式註冊。
三項修訂當時被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批評為將關卡一筆勾銷,缺乏諮詢及無視業界意見,憂慮對本港醫療水平、審批與評核機制帶來負面影響。食衞局局長陳肇始當時則表示新例並沒有取替現時執業試制度,僅為新增引入醫生的途徑,特別註冊醫生仍需向醫委會註冊。
本報就醫生是否嚴重短缺,以及前線護理人員流失會否影響服務等、向醫管局查詢。醫管局書面回覆指,人口上升及老化帶來服務需求,醫護人手一直短缺。該局關注人手情況,以多種措施吸引和挽留人手,包括退休後延任至65歲、加強護理職系的晉升階梯、增設副顧問護師職級吸引資深同事留任;預計延任措施未來五年可吸引1,600多名醫生、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於60歲後留任,及4,000名其他支援員工參與。其他措施包括招聘本地及非本地受訓醫生、特別酬金計劃、自選兼職辦公室、投放額外資源培訓支援人員、檢討薪酬福利與晉升機會等。
至於盈餘下跌,醫管局回覆指2020-21年度的總營運開支達847億,較去年度(769億)上升10.1%,而總收入則為852億,較去年度(807億)上升5.6%。本年度總營運開支較預期低,主要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下服務量較往年下降,冬季服務高峰期亦較緩和;另該局人手短缺,員工薪酬開支較預算為低。本年度5億餘款已撥入收入儲備,截至今年3月31日儲備總額增至72億,確保財務穩健以應對經濟和疫情等不明朗因素,並應付因多項醫院增建與重建項目陸續落成和啓用而增加的財務需要。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