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駐中使館人員全撤 暫採遠距服務 《金融時報》:憂失去外交豁免有安全風險
立陶宛與中國外交關係面臨嚴峻挑戰,立陶宛外交部發出聲明,證實已召回駐中國臨時代辦及使館人員返回立國,館務暫時改成遠端服務。據外電報導,立陶宛駐中使館人員因被要求交出外交證件,立陶宛擔心失去外交豁免權,影響人員安危,19名立陶宛駐中使館人員及家屬已在15日離開北京。台灣外交部也隨即發布聲明表示,對於立陶宛面臨中國外交與經濟脅迫毫不退縮,表達最崇高的敬意,並重申「台灣將持續與立陶宛站在一起」。
據路透報導,立陶宛駐中國使館人員及家屬共19人,已在15日離開北京前往巴黎;大使館內空無一人,無人應門,電話也沒人接聽。
據《金融時報》(Finiancial Times)報導,中國政府要求還留在中國的立陶宛使館人員交還外交證件給中國外交部,以因應他們的外交地位降級,這也讓立陶宛擔憂,這些人若還留在中國,可能因失去外交豁免權,而發生安全風險。
立陶宛外交部發布聲明證實此事,內容提到駐中國大使館臨時代辦奧德拉·恰皮恩(Audra Čiapienė)已返回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等候磋商;由於目前北京使館沒有替代的外交官員,將採遠距方式維持運作,「和以前一樣,儘管能力有限,仍將透過遠距方式提供在中國的立陶宛公民領事服務」。
針對立陶宛撤離使館人員事件,目前中國外交部尚未做出回應。
立陶宛在8月宣布同意台灣官方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後,北京隨即以要求雙方互撤大使以表抗議,立陶宛駐中大使戴安娜-米克維西恩(Diana Mickevičienė)在9月初隔離期滿後,也隨即返國;此後立陶宛最資深的使館人員為「臨時代辦」Audra Čiapienė,他也在19名撤離中國的名單之一。
台灣上月在立陶宛首都紐爾維斯成立歐洲首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也是與北京建交的國家中,首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此舉讓北京更為不滿,宣布將駐立陶宛使館降級為「代辦級」。
立陶宛外交部聲明提到,目前正就立陶宛駐中國外交代表機構和中國駐立陶宛代表機構運作的技術問題進行討論,等待中方決定更新立陶宛駐華外交官的認證。
立陶宛最後提到,願意繼續與中方對話,一旦雙方達成互惠協議,大使館運作將全面恢復。
針對立陶宛外交部聲明證實召回駐中國臨時代辦及立國使館人員,台灣外交部表示,面臨北京政府持續性的外交與經濟複合式脅迫,立陶宛與台灣發展關係的立場與意願始終堅定不移,毫不退縮,台灣外交部謹向立陶宛政府及其外交決策領導階層,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台灣外交部重申,台灣將持續與立陶宛站在一起,結合國際民主夥伴的力量與資源,展現民主陣營的團結與韌性。
台灣政府也呼籲,台灣企業及全體台灣人民鼎力支持立陶宛與台灣發展更緊密且互惠互利合作,讓台立雙方在經貿、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領域的夥伴關係進一步強化,促進兩國繁榮與人民福祉。
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瑪竇(Matas Maldeikis)及遭中國宣布制裁的國會議員薩卡利埃內(Dovilė Šakalienė)等共6人,上月底抵台參加「開放國會論壇」;根據立陶宛媒體報導,中國海關傳已將立陶宛自電子作業系統移除,導致立陶宛貨物無法清關,但在歐盟表達關切後,已恢復作業。
立陶宛總統及外交部均稱,與台灣交往,並未違反一個中國原則,歐盟執行委員會也力挺立陶宛;另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也都曾多次公開聲明,力挺立陶宛。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