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訪澳再拋終結韓戰建議 謀在北京冬奧上尋求中朝支持
南韓總統文在寅結束澳州訪問回國,此行收穫甚豐,促成澳洲總理莫里森採購價值10億澳元的南韓K-9自走火砲,成功打開「五眼聯盟」(The Five Eyes:美、英、加、澳、紐)的軍火市場。期間,文在寅公開表明不會考慮跟隨五眼抵制北京冬奧,獲得中國稱許。竭力在中美角力之間保持平衡的文在寅,在澳洲又拋出震撼議題,聲稱中、美、朝已原則上同意簽訂韓戰的《終戰宣言》。
文在寅在坎培拉談軍事合作,談韓中關係,談韓戰,顯然是經過精心計算。要知道莫里森決心擴軍抗衡北京在南太平洋的軍事活動,不久前才跟美國總統拜登和英國首相約翰遜締結「澳英美聯盟」(AUKUS ),引進核潛艇,如今再大手筆採購韓製火炮,不僅標誌著南韓的軍工水平已得到西方主要國家的認同,也足見坎培拉視首爾為區內重要的盟友。
文在寅和莫里森在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主張南中國海的主權爭議,應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解決。換言之,南韓在南海問題上緊跟AUKUS,即不承認中國在南海的九段線主張。難怪莫里森會後以「立場相近的國家」來形容南韓,文在寅也表示期待AUKUS會為印太地區和平繁榮作出貢獻。然而,靠攏五眼的同時,南韓不忘頂住美國的壓力,向北京伸出橄欖枝。
文在寅在澳韓峰會後向記者強調,南韓「與美國建立堅實聯盟的同時,會致力跟中國保持和諧的關係。」此行除了要向莫里森推銷他的《終戰宣言》倡議,文在寅也為可能要親自出席北京冬運開幕,尋求對方的諒解。71年前的韓戰,澳洲是緊隨美國第二個宣布出兵支持南韓的國家。莫里森強調澳洲不是朝鮮半島事務的旁觀者,又指構建自由和穩定半島的原則不容妥協,韓媒解讀為是提醒文在寅,在《終戰宣言》上不要過分倒向中國和、北韓的立場。
要理解文在寅的《終戰宣言》外交背後,不得不重溫韓戰這段歷史。1950年6月25日,北韓領袖金日成越過38線 揮軍南侵,短短個幾月,南韓李承晚政府便丟失大部分領土,退到東南的釜山一帶負隅頑抗,就在金日成快將統一朝鮮半島,同年9月15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北韓人民軍後方的仁川登陸,迅速扭轉戰局,隨著北韓首都平壤被攻克,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毛澤東決定以人民志願軍名義參戰。
志願軍渡過鴨綠江後,很快便把聯合國軍逼回38線以南,甚至攻下前稱為漢城的首爾。不過,聯合國軍隨後的反擊也是非同小可,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便是在韓戰中死於美軍空襲。戰事拉鋸了兩年多,雙方互有勝負,也死傷慘重,強如美軍也有3.6萬多人陣亡,志願軍則據報犧牲了40多萬人,最後雙方都無心戀戰下,於1953年7月27日簽署了《停戰協定》。這場死傷達300萬人的戰爭,便在沒有一方取得勝利下嘎然停止。
《停戰協定》是朝鮮半島各方在過去68年來停止交戰的唯一法律依據。不過,該《協定》只是為停火而設,雖然志願軍早在1958年撤出北韓,但嚴格上中朝跟美韓仍是處於敵對狀態,韓戰在法理上並未結束。另外,由於當時李承晚反對議和,《協定》上只有金日成、志願軍司令彭德懷及美國陸軍上將克拉克簽字,也令到首爾在日後關於韓戰的事務上異常被動。
文在寅是北韓難民之子,政治立場左傾,向來對平壤比較包容,任期剩下不到半年的他,若能促成韓戰正式結束,既可名留青史,也可迫使美國加快交出韓軍的戰時指揮權,提升南韓的國際地位。事實上,文在寅深信終戰會是南北韓邁向大和解的開端。中國已表態支持他的《終戰宣言》建議,南韓不抵制北京冬奧,便是要投桃報李。文在寅仍未表態是否會親自出席冬奧開幕禮,但隨著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明不會去之後,若文肯走一趟,北京必會奉為上賓,屆時或能要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北韓領袖金正恩施壓,迫對方在《終戰》問題上讓步。
美國國務院未有正面回應文在寅指華府已原則上同意《終戰宣言》的講法,發言人Jalina Porter僅說:「我們一貫致力奉行與北韓對話和外交,尋求實現朝鮮半島持久的和平。」對美國而言,韓戰終結將意味著目前美軍在南韓的三萬駐軍會頓失法理依據,一旦被迫撤軍或大幅減少兵力,美國在第一島鏈便會出現缺口,危及日本、台灣和澳洲,這正好解釋為何北京會對《終戰宣言》樂見其成,反而東京及美國共和黨議員會大力反對。
華府同北壤交手幾十載,深知一紙和約對北韓根本不算甚麼,只要有需要,對方隨時可以反臉不認人。2009年,北韓便以南韓加入美國倡議的防止大殺傷力武器擴散機制為理由,單方面退出了《停戰協定》。如今拜登政府對文在寅的《終戰宣言》倡議雖未有關上大門,但同時也兩手準備,由美國主導的韓美聯軍司令部本月初宣布,即將更新對朝作戰計劃,應對北韓核導彈威脅。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