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對決2】25%可決定結果 港人看投票:台灣直接民主「太猛」 憂民粹影響未來
今年前10月香港移民台灣人數已達1406人,全年總人數可望再創新高,加上已入籍的台港人、港生,也有十餘萬人,對於台灣明天(18日)舉行的公投,大多表達關切。眾新聞訪問多位在台港人、港生,對於公投各有不同看法,有人希望投下四個不同票,也有人認為應該分開來看,不應「包裹式」左右選民的決定,缺乏討論空間,也會走向民粹主義。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認為,以現行公投法規定,25%同意且大於不同意票,就能決定政府政策走向,「台灣的直接民主也太猛了」。
台灣本周六(18日)將進行史上首次未與大選共同舉行的公民投票,分別有被簡稱為「重啟核四」、「反萊豬」、「反三接」及「公投綁大選」等四個案,國民黨早就喊出「4個同意」,象徵對蔡英文政府投下不信任票;民進黨政府有了2018年公投案皆輸的慘痛教訓,選擇正面迎戰。雙方各自動員群眾,在各縣市、街頭及民間舉行說明會,規模跟以「人」為主的選舉相比,毫不遜色。
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接受眾新聞訪問時表示,香港2010年曾推動「五區公投」,因此公投對於香港人來說,不會覺得遙遠;他認同,政治制度以「代議民主」為主,也需要「直接民主」補強。
「台灣的直接民主也太猛了!」桑普認為,依照台灣公投法規定,只要有25%選民同意、且多於不同意,就通過公投案,「這並不是多數決」,罷免與公投都適用這麼低的門檻,「消耗台灣很大的政治資源」。
桑普說,4個公投案都是非常專業的領域,台灣2300萬人中,真的了解核四的應該很少,了解藻礁議題的更少,公投綁大選大多是知其所以然;至於反對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若同意案通過,將違反已簽署的世界貿易組織協議,成為非關稅壁壘,形同陷蔡英文政府於不義。
桑普認為,若萊豬案通過,可能也會使得台美關係倒退,「百害而無一利」,而且「總統應依公投結果進行必要處置」,「必要」意涵為何?是否可以違反WTO規則,都值得進一步思考。
桑普呼籲,希望台灣民主深化,也希望所有入籍台灣、約十幾萬的台港人踴躍投票,行使公投權利,希望都能投下「四個不同意票」。
台灣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生葉子揚今年四月到台灣讀書,他接受眾新聞訪問時表示,因就讀科系關係,所以對於四個案子都有關注,他目前就讀位於高雄的中山大學,在供應台灣電力的主要污染源中,高雄首當其衝,若繼續下去,對高雄人來說並不公平,「我住在台北,但兩個城市的空氣污染程度明顯有別,感覺高雄天空經常都是陰陰的」。
葉子揚說,大潭港建設不是今天才發生的事,國民黨執政時已存在,三接並不是直接蓋在藻礁上,若要遷移到基隆或林口,也同樣會有破壞環境的疑慮,「天然氣的污染,跟燃煤比,真的差很多」;縱使科學研究指出會影響全球暖化,但不應該過於誇大其效應。
他認為,最關鍵的還是台灣能源轉型的問題,若不能順利讓三接蓋好運轉,可能還要拖很多年,對世界面臨的氣候變遷危機來說,台灣也應該負起責任。
葉子揚說,也有學者指出,藻礁還會長回來,但這次公投案感覺起來,還是跟民眾對於政府的信任度有關,與自然科學反倒較沒關係;另一方面,這也與台灣民眾獨立思考的能力有關,應該擴大視野,多看一點外面的世界。
關於台灣核四,香港也有同樣的擔憂,因為香港中華電力公司在深圳的大亞灣核電廠持有股份,也供應香港電力;「其實廣東有多座核電廠,但香港人完全沒有表達意見的機會」;他認為,即使核電廠不太容易發生事變,仍會造成永久污染,包括目前核廢料都放在廠房中,「就算不管核四本身的設計問題,也應從宏觀角度,看長遠未來的發展」。
對於萊克多巴胺的豬肉,葉子揚認為,根據科學數據來看,目前法令允許量很低,更重要的是若通過,會影響台灣與國際的關係,他坦言,「這次台灣公投才知道什麼是萊克多巴胺,在香港不曾討論過」。
關於「公投綁大選」,他認為,上次九合一大選有太多票同時投了,民眾真的了解公投案的內容嗎?還是都看候選人的小單張投票?最重要的是選民不了解內容,最後就與支持的候選人主張一樣,反倒讓公投案失去理性辯論的空間,「沒有經過思考過程,對我來說就只是一個decoration(裝飾),包裝政黨自己想做的事」。
台灣輔仁大學新聞系學生張智凱對眾新聞表示,最關注的是「公投綁大選」,因為這涉及到「投票率」或「理性討論」何者較重要的議題,香港人可能會此較為關注,公投綁大選可以節省成本、提高投票率,但也可能因此討論時間不夠,變成是投政黨而非政策,是很有趣的討論。
張智凱說,究竟是政策花更多時間討論,較具有代表性,或是投票率高就有代表性,這也會影響之後更多公投,所以傾向不贊成公投綁大選。
另外,張智凱認為,萊豬也很有趣,在野政黨永遠都反對開放,執政後就會支持,從來沒聽過。像是核四,涉及太多專業問題,不是專家,網路資訊太多,相較之下核能比較環保,但不知是否真的危險,無法確定。藻礁問題上,施工還是可能會造成意外,有許多不能掌控的因素,難得的自然景觀較偏向保留它。
已入籍台灣的天爸接受眾新聞訪問時也表示,這四個議題明明應該在立法院裡面討論,已經透過選立委及市、縣議員去討論這些事情,如果我們的民意授權的比例,讓某群人不喜歡的結果出現,那也是民意授權的結果。如果每個議案都因為在立法院討論輸了,就改用公投的方式試圖改變,那是不尊重民主的遊戲規則,對於這次公投,「感到既無奈又憤怒,所以會去投票,把我的意願透過選票說出來」。
對於這次公投,桑普認為,過去門檻超高,才改為現在的制度,但包括未來制度是否需要修改,例如議員是否可以罷免?都可以進一步檢討,這也是台灣民主深化與學習的過程,不應有黨派之私。他認為,重大政策動輒公投,會對於執政黨或總統全面能否執政施展理念有很大影響,政策不協調,對台灣人民也不利,「應該回歸代議政治,四年選一次,也藉此檢討台灣民主制度進一步深化的可能」。
葉子揚也認為,兩方面都沒有內容,民進黨提案「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其實也沒有內容,這是整個台灣社會的公民教育,日常生活要跟民眾說明清楚,不是到了公投才跟民眾說明,最後會淪為操作,「民進黨也只是應對國民黨提出的攻擊」。
張智凱說,兩黨在四大公投爭取的都是利於自己的利益,這幾天遇到很多街站,但遇到民進黨,就說要四個不同意,遇到國民黨的則全部都要投同意票,感覺這次公投像是民粹,而非民主投票,四個公投案應該獨立分開。
至於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稱,民進黨對所謂四項公投進行政治操弄,呼籲台灣同胞要擦亮眼睛,不要被這種政治操弄所蒙蔽,桑普認為2019年習近平談及「習五條」,引起台灣民意激烈反應,讓蔡英文「撿到槍」,這次或許沒有那麼那麼大的發酵作用,畢竟公投是投事不投人、不投黨,但中共運用這種曖昧的方式,達成分化台灣的效果,正是中共超限戰、銳實力的展現,台灣民眾要有慧眼識破,不要以為自由決定沒關係,「投票之後會有後果,全體台灣人都要負責的」。
桑普說,若讓中共喜歡的選項得逞,每個選項都會造成危機,藻礁、三接問題會形成能源危機,核四問題會核輻射危機,美豬問題會造成外交危機,公投綁大選則會成為政爭不惜的危機,若4個都通過,中共就成功了,「若放任這個情況下去,對台灣很不利」。
香港在2010年有泛民利用五區補選做變相公投,葉子揚認為,最重要是推動整體公民教育,但這需要很長時間,現在全世界都在談民主衰退,可以投票,不代表民主制度很好,這是更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也代表台灣民眾的國際視野有待提升,這也會影響台灣民眾的世界觀,「若世界觀進步,就不容易受政黨操作,重要是看國民做什麼事情,才對國家未來及世界有好處」。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