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投票率暴跌創歷史新低 邊境投票保不失三成
中央重寫香港選舉制度後的首場立法會選舉反應冷淡,地區直選及泛民傳統優勢界別的投票率均創歷史新低。地區直選投票率僅僅高過三成,報30.2%,不但創下1997年回歸後新低,更創下1991年立法局引入直選議席後的歷史新低。17,500多人在邊境口岸投票,戲劇性貢獻0.39個百分點,令投票率力保不失三成。
在過去曾屬於民主派票倉的多個功能組別,投票率同樣慘烈地創下1985年立法局首次引入間選後的歷史新低。社福界的投票率更由2016年83.6%暴跌至低於兩成,教育界、法律界、會計界、工程界、建築測量界、醫療衞生界同樣創歷史新低。與此同時,親中陣營主導的選舉委員會界別、人大政協界及商界(三)等界別則超過九成。
雖然特首林鄭月娥及親中人士先後辯稱,投票率高低與新選舉制度無關,但專門研究獨裁政體的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學者Lee Morgenbesser向眾新聞說,投票率對全世界或威權政體都非常重要,因為高投票率可以抵銷選舉制度公信力的負面批評,低投票率下則非常困難。
在多數民主派杯葛及公眾對選舉制度麻木下,2019年區議會選舉全港大排長龍的情況,過去入夜告急及競選團隊叫口號的情況不再,多區票站顯得冷清。
雖然官方及親中人士大力宣傳,公共交通工具在投票日免費乘車,但地區投票率全日仍然持續不振,最終投票率僅得30.2%,創下1991年立法局引入直選以來新低。實際投票人數有約135萬人,就算不計算人口增幅,都較2016年淨跌約85萬人投票。相對2019年區議會選舉投票率的71.2%,更是「跳樓式」下跌。
香港政制發展,於1991年首次引入直選議席,地區直選投票率是39.1%,其後1995年立法局直選投票率僅35.8%,今屆甚至只得30.2%,是歷史新低。
今次地區直選除了第一個小時錄得3.18%投票率,其後每小時投票率增幅都低於此數,傍晚6點半過後每小時增幅跌至1.5個百分點左右,反映每小時投票人數越來越少,一改過去越夜越精彩的拉票狀況。
但全日有17,500多人在三個口岸投票,戲劇性地貢獻0.39個百分點投票率,令投票率剛好略過譚惠珠等親中人士設定達三成的目標。如果扣除邊境投票,投票率則為29.8%。
在民主派過去的票倉新界東,今次改制後粗略分成新界東南及新界東北,投票率同樣大跌至僅約28%,是各區中投票率最低。
選管會主席馮驊結束投票後見記者,表示不評論低投票率,亦無如慣例對比去屆投票率,並指留給其他人來評論。至於過去投票率情況,他卻向記者說:「你自己上網查,因為好難在不同基礎下比較,你們自己去分析。」
採用個人票的多個功能組別投票率亦全線下跌,社會福利界、教育界、法律界、會計界、工程界、建築測量界及醫療衞生界(由以往的醫學界及衞生服務界合併)同樣創歷史新低。社福界投票率由上屆2016年八成暴跌至今屆的兩成,法律界、教育界、會計界投票率同樣由七成多暴跌至低於三成半,同樣創下自1985年以來新低。
功能組別投票率分別是:
社福界 19.41%
教育界 29.02%
醫療衞生界 29.56%
法律界 33.59%
建築測量界 38.28%
會計界 30.45%
工程界 49.10%
在截止投票前,多次評論選舉的民建聯監事盧文端稱,投票率高未必是好事,並說投票率高低與選舉制度好壞並無直接關係,他自己評估今次選舉與回歸前立法局選舉相若。盧文端說,今屆投票率低有很多原因,今次很多反中亂港分子不能入閘,社會沒有以前的對抗氣氛,雙方支持者都沒有那麼踴躍出來投票,建制派支持者因為「邊個選到都一樣」,自然不會踴躍投票。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