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六四晚會過後,2,000名中大師生及市民湧到中大,大批市民參加燭光晚會後,亦特地從銅鑼灣趕到中大校園,只為見……

2010年的六四晚會過後,2,000名中大師生及市民湧到中大,大批市民參加燭光晚會後,亦特地從銅鑼灣趕到中大校園,只為見證民主女神像豎立於中大土地的一刻。當時,時任中大學生會會長黎恩灝對著群眾鏗鏘高呼,「如果有一日,大學要強行將民主女神像由中大拎走嘅話,我呼籲今日嘅群眾,返嚟中大保衛神像!」

11年後,人們還沒來得及趕到校園,六四的足跡,已一夜之間在城內逐一「被消失」。繼港大日前深夜突然拆卸國殤之柱,中大亦以從未批准展示為由,於今日(24日)清晨移走擺放在校園內11年的民主女神像,還有嶺大的六四浮雕亦在相若時間,被校方悄悄移除,二樓學生會外牆的民主女神壁畫,同樣被灰色油漆掩蓋。

不過,灰油試圖遮蔽歷史,但在歷史洪流存在過的這些人,依舊「未敢忘記」。多位中大及嶺大歷屆學生會幹事趕回校園悼念,前中大學生會會長楊政賢更在草叢中尋到民女的碎石,談及回憶時一度感觸哽咽,皆因民女落戶中大時,正正是他以新生身份踏入中大的時期,「民女見證住每一代中大人,代表中大風骨,而家校方係背棄咗創校時嘅信念」。

2010年的六四晚會過後,民主女神像由維園被運至中大,至今擺放11年。資料圖片

落戶中大前一波三折 陳茂波當年支持擺放校園

2010年5月29日,陳維明製作的民主女神像和《天安門大屠殺》浮雕運抵時代廣場,被食環署指違反娛樂場所條例收到警告,警方更到場「搶走」兩件展品,觸發「強搶民女」事件,並拘捕支聯會13名常委及義工。5月30日,支聯會抬著另一尊民主女神像遊行,結束後再將民女送往時代廣場。由於「強搶民女」一事引起極大反響,警方最終於6月3日無條件歸還民女,並提早開放維園展出民女像,讓「她」陪伴港人出席六四晚會。

當時民女尚未有容身之所,中大學生會遂提出將民女移送至中大長期擺放,卻遭校方以「堅守政治中立」為由拒絕。結果,六四晚會後,2,000名中大師生及市民護送民女到中大,有市民參與六四晚會後趕至中大,部份群眾築起人鏈,開路予運載民女的車輛前進,有人高舉「不想記起,未敢忘記」標語牌。大學火車站對出的大學廣場,從此立起民主女神像。

2,000人護送民主女神像及六四浮雕到中大,有人手拖手築起人鏈「開路」。資料圖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當時為中大校董,他亦曾就民主女神像事件表態,翻查昔日傳媒報道,陳茂波指自己作為校友,認為委員會反對民女擺放中大校園內的理由牽強,「當時學生在天安門廣場設民主女神像,就是象徵反官倒、反貪污、爭民主,本身不牽涉政治立場表態」。陳指,大學應崇尚自由開放,有廣闊包容胸襟,歷史學術不應設禁區。

即使悼念六四硬件不在 相信人心不死

在民主女神像來到中大的一刻,時任中大學生會會長黎恩灝穿著學聯「Freedom now」T恤,頭戴紅色頭巾,站於人群高處聲嘶力竭,道出中大師生和香港人的宣言,要求校方高層以政治中立為由拒絕擺放民女而道歉,眾人振臂高呼,黎恩灝回想,「11年前,當時社會好開放,公眾輿論好清晰,民情係相當洶湧,而當時中大處理手法係令中大形象受損」。

黎恩灝現為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法學院博士候選人,身處外地,他仍然心繫民女,「我覺得好荒謬、氣憤,但其實並唔意外」。他指,《國安法》後政權對六四活動有如「洗太平地」,「港大移走國殤之柱已經打開咗個缺口,其他院校都會爭相仿傚,好似內地處理高度敏感案件,都係過聖誕前去做,減低外間輿論壓力」,斥此做法「令中大蒙羞」。現時校方更將問題諉過於支聯會、中大學生會解散是「無理取鬧」,「如果用文明、理性態度去看待,應該主動同擁有人、原作者聯繫,唔係跟從港大做法,咁樣係不文明、不尊重,必然會引嚟國際社會同學術界不滿」。

黎認為,民女除了象徵六四事件,還有另一重積極意義,「代表中大師生會抗議大學用政治掛帥、政治獻媚去犧牲學習自由、表達自由」。他憶述,民女落戶後,多年來學生會都善於利用該空間去促進時事、校內發展議題討論,「係中大之於社會、之於公共事務嘅重要地標,甚至係文化資產」。不過,他留意到中大校友、學生亦在校園內舉行悼念活動,仍然相信「人心不死」,「即使悼念六四嘅硬件無咗,軟件仍然會喺度」。

與民女同期踏入校門 前學生會會長原址撿「遺體」

前民陣召集人楊政賢,於2012年曾任中大學生會會長。他今午帶同鮮花回校園悼念,先蹲下在民女原本位置放下花束,後來他走到附近的草叢左找右找,尋到一堆碎石,「應該係佢(民女)個躉嘅碎石,其實無諗過會搵到,因為今朝睇新聞,見到校方用高壓水槍洗太平地」。他珍而重之地拿起這一片片「遺體」,「其實係一種grief(悼念),悼念緊大學嘅風骨,畀一班大學高層、呢個政府摧毀咗」。

前中大學生會會長楊政賢回校悼念,談及與民女的回憶一度哽咽。趙婉婷攝
楊政賢於民女擺放位置附近的草地尋找到相信是「她」的碎石,希望好好保管。趙婉婷攝

民主女神像對楊政賢來說,有著多一份意義,因為他和她是同時期進入校園的「新生」。說到這位消失了的「同學」,楊哽咽起來,「民女落戶中大嗰日,其實就係我第一日入嚟中大呢個地方」。當他到達火車站,首先眺望的是民女位置,但已經空空如也,「無咗之後,呢個環境好似無咗一個signal(標誌)」。

楊形容,民女代表一代中大人的生活,也是同學政治啟蒙的見證,「以前做學生會嗰陣,喺呢個廣場做宣傳;2014年佔中前後,同學聚埋呢個地方,商議香港前途」。他指,在性小眾平權的學生運動中,同學更試過為女神像穿上一條LGBT旗的裙子,「她」就是同學的一部份。楊指,連中大校方的宣傳刊物,也存在民女的身影,「佢代表住中大創校時,有班先賢為咗守護真相,保留香港歷史、中國文化去設立中大;今日佢『被消失』,象徵中大唔係一個會保護真相嘅地方」。

人人一把口一百種真相,中大校方以「未批准展示」為由移走民女。楊斥有關做法鬼祟,民女擺放在火車站廣場11年已是中大人的共識。於2010年,除了學生會支持落戶,不同學系、工會、老師都有聯署支持,惟現時被校方單方面粗暴破壞,「唔係批准唔批准,佢唔係淨係屬於校方,係中大人嘅公共財產」。說到底,他認為是政治作祟,「因為要遵從政治正確,受到壓力,所以要將六四屠城記憶由中大抹走」。楊亦曾於港大就讀碩士,形容這次是雙重打擊,他認為「今次港大、中大、嶺大校方係有協調、有系統地去清洗六四記憶,對學術自由、言論自由都係非常大嘅抹殺」。

在一系列的抹殺歷史行動中,楊認為現在是切實的「記憶戰爭」,中大人、以至港大人都要以各種方式保存歷史,口述、錄像、文字也好,重點是「說」出真相,「未來仍然有好多嘢會突然唔見咗,活生生嘅人都會被消失,要諗下點樣連結唔同嘅人,講好故事」。手中的「遺體」碎石,也是真相的一部份,楊指會好好保管,「希望有一日我哋可以擺返民女嘅時候,可以將呢啲碎片拼返落去」。

護送女神像的2,000分之一 舊生:當時氣氛好緊張

另一中大舊生Leslie,今早睡眼惺忪下看到有關中大移走民主女神像的報道,一度誤以為是看錯,「開頭我仲以為係咪講緊港大國殤之柱,之後發現唔係喎,點解突然一瞬間就拆咗?」。

對民主女神像的上心,全因在民女落戶中大那天,Leslie是時任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會主席,他也是護送民女入中大的2,000分之一,「當時六四晚會之後,大家就呼籲係學生嘅、得閒嘅,就一齊落去聲援」。當時大量群眾聚集,有人手持橫額,直至看到載著民女的吊臂車出現,眾人既期待,但又感到緊張的再次凝聚起來,「因為唔知道校方有咩回應,唔知校方幾時會採取行動」。

「千人迎民女」之後的數個星期,中大學生會與多個屬會不斷出聲明,要求校方將女神像永久放置校園內,Leslie的屬會亦有撰寫聲明支持。他認為,民女對中大人意義,不止是六四象徵,「佢放得喺中大最主要嘅火車站入口,就係畀到一種感覺,無論出面社會變成點,有幾風雨飄搖,條紅線點樣郁都好,你嚟到校園嘅範圍,就同出面社會唔同,可以討論一啲出面未必討論到嘅嘢」。Leslie憶述,除了有很多論壇、講座在民女位置舉行,連民主牆的位置,都因為民女而有所轉變,「民主牆本身喺本部嗰邊,但自從民主女神像落戶,嗰個位置已經係新嘅民主牆」。

Leslie認為,民主女神像對中大人而言,是象徵校園擁有別於社會的言論自由。資料圖片

Leslie形容,校方處理是「快刀斬亂麻」,「趁住聖誕節、平安夜,又完咗sem(學期),清晨無乜學生,拆嘅阻力最細」。對於中大指因「未有批准展示」而移走民主女神像,Leslie反問「咁呢10年嚟校方係咪唔知嗰度有個女神像?」。他認為,民女自11年前落戶,期間更曾做過加固工程,「無批准但放咗10年都無處理到?呢10年嚟,中大校方嘅處理根本就係容許佢喺嗰度存在」。

不過,他相信即使失去民女,中大人的人文精神仍可以維持,「入中大嘅同學,你會感受到中大氣氛、氣場同其他大學唔同,多啲了解中大歷史,開校先賢到底做過啲咩,呢個精神都可以繼續薪火相傳落去」。

六四浮雕入嶺大過程順暢 時任學生會:校方較開明

至於在嶺大被移除的六四浮雕,同樣由陳維明創作,作品於2009年5月完成。陳維明以過萬張六四圖片融成一幅平版浮雕,包括軍隊坦克緊隨退場學生、北京市民以單車送死傷者到醫院,以及王維林身擋坦克的經典照。2010年9月,作品曾於多間大專院校作巡迴展覽,2011起於嶺南大學梁銶琚教學樓旁,成為本港所有大學第3個六四景點。

六四浮雕由陳維明製作,當中有多個六四屠城場面。Galileo Cheng / HK Frontline Media圖片
浮雕上包括王維林以身擋坦克車的六四事件經典一幕。Galileo Cheng / HK Frontline Media圖片

「有好多人都唔記得咗,嶺南其實係基督教大學,但估唔到喺平安夜發生啲咁嘅事」,鄧建華是2011年時任嶺大學生會代表會主席,亦是當年與校方磋商將六四浮雕永久放置嶺大的代表。他與當時的莊員、西貢區前區議員陳嘉琳今日一同帶白花回嶺大悼念,「悼念大學,同時悼念六四死難者」。

鄧憶述,中大接收民主女神像的那一天,其實六四浮雕亦同樣先被運至中大。學聯、支聯會及後希望將浮雕巡迴各大書院展出,「希望可以有唔同空間繼續講呢件事」。半年後,浮雕的最後一站就是嶺大的永安廣場,「當時我哋嘅展覽,除咗講個浮雕,亦都有講中國維權人士嘅遭遇」。

嶺大前學生會幹事會成員陳嘉琳(左)、鄧建華(中)與舊同學今日一同帶白花回校悼念。黎家威攝

直至2011年,學生會開始與大學商討,可否將浮雕永久擺放嶺大,鄧形容當時校方較開明,「嗰陣校長係陳玉樹,我都無諗過可以咁順暢」。短短半年內,學生會撰寫計劃書,並與校方商討擺放位置,結果六四浮雕順利落戶嶺大,「當時仲為咗個浮雕,搞咗個開幕儀式」。以前的年代,比現時總能活在陽光下。

被抹去的,除了六四浮雕,還有一幅民主女神像的壁畫被灰油遮蓋,「其實呢啲都記載住大學最自由嘅時光」。鄧建華指,學生會一直有就六四屠城事件舉行紀念活動,「學生參與唔同社運、學生自治實踐,呢啲都係連繫壁畫一齊出現,同八九民運嘅藝術作品係密不可分,而家藝術品一件件消失,反映學術自由、學生嘅自由都一步步無咗」。

2011年時任嶺大學生會代表會主席的鄧建華指,當時與校方商討六四浮雕落戶嶺大,由於校方較開明,過程相當順暢。黎家威攝

陳嘉琳則指,每逢六四,每間大專院校的學生會都會連結,反思這一代可以做的行動,「學生會之間聯繫幾緊密,唔係話淨係中大有民主女神,我哋有浮雕」。她批評,這兩天連續移走多個六四相關藝術品,認為是校方收到命令行事,「唔止一間學校要獻媚,好明顯有個deadline(截止日期)大家要去追趕,而大家已經唔介意好張揚去做(移走)」。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