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偶像直播主在香港:谁在做?谁在看?谁在赚钱?
「观众知道这些人设只是虚构,虚构人设与真实操纵者之间,“人格崩坏”的VTuber反倒营造了一种反差感,打破偶像刻板印象。」
特约撰稿人 苏启康 发自香港
“大家好,我是Rumii如月瑠美。”萤幕前的她以一把犹如娃娃的甜美声音向观众介绍自己,直播时总是轻言细语,声线尖细,夹杂一两句流利日文。我带着好奇心问:“你用了变声器吗?”她笑说:“没有,我平时的声音就是这样。”
聊天室中,观众和她讨论的不是样子或声线,也不是直播内容,他们的对话里充斥着大量问号。Rumii劝说不要只用“?”留言,但众多观众仍淘气地继续发送。“第一次直播的时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很多人(在聊天室)发送问号⋯⋯”而后来直播时,“?”也会不出现,慢慢竟成为粉丝为rumii 打气的符号。
她漂白的头发与身后粉红背景相搭配,微笑时双眼瞇成直线,说话时身体轻轻晃动,但口型似乎跟不上说话的速度,因而不太协调——这一切都因为,她并非一个触得到、摸得清的实体,而是背后有真人控制的“虚拟YouTuber”。
虚拟YouTuber(Virtual YouTuber,以下简称“VTuber”)是指在YouTube进行直播和发布影片的虚拟人物。此外,亦有其他虚拟直播主会把Bilibili、Twitch等网站作为分享平台。透过电脑的动态捕捉软件,真人的动作、表情可以呈现在虚拟人物身上。VTuber的外表以动漫、插画风格为主,而在背后操控的真人则被称为“中之人”。
这个概念最早可追溯至2016年,一名叫绊爱(Kizuna AI)的虚拟人物在YouTube创立频道,并自称为虚拟YouTuber,因其直播时表现傻气逗趣,后来被粉丝戏称“人工智障”。她曾在影片开玩笑说自己的衣服仅是投影,因此基本上是全裸状态,结果被YouTube以涉及不良内容为由封锁帐号,但其后获解封并重新上载影片,频道订阅数亦迅速增长。
“VTuber其实是一个spectrum(光谱),他们占据了不同位置。”VTuber的本质难以定义,各人对此均有不同认知,既可以是平易近人的朋友、搞笑艺人,也可以是偶像。
VTuber的收入主要来自粉丝在直播时的赞助(Super Chat),让粉丝表达对自己的支持和关注。部份VTuber亦会售卖周边商品、接洽广告,经纪公司甚至会替他们举办网上演唱会。根据统计网站Playboard数据,2020年全球前十名获最多赞助额的YouTuber中,有七名都是VTuber,其中知名VTuber“桐生可可”更以超过1.5亿日圆的赞助额位居榜首。
这个文化浪潮从2017年开始直卷日本全国,虚拟直播主经纪公司相继成立,投入大量资金推动产业发展,例如虚拟偶像事务所Nijisanji(俗称彩虹社)的母公司ANYCOLOR在2020年4月获得19亿日元融资,当中投资者包括Legand Capital、索尼音乐等。而日本科技公司COVER亦在2020年5月筹集 7 亿日圆,旗下VTuber经纪公司Hololive有20多名直播主,已成为“百万Vtuber”。
为了打进国际市场,Hololive把VTuber打造成偶像,并设立服务不同国家的部门,引入能操各种语言的VTuber,例如分别针对欧美和印尼市场的“Hololive EN”和“Hololive Indonesia”。噶呜・古拉(Gawr Gura)为现时全球最高订阅数的VTuber,已多达逾300万人订阅,亦是Hololive EN旗下的虚拟偶像。此外,Netflix于2021年4月正式推出第一位VTuber“N-ko”,是一个人和羊混合的生物(sheep-human lifeform)。
“所以,大家喜欢看真实有趣的,也喜欢看能激奋人心、带来心灵安慰的存在。所以我会说Vtuber是盛载了这两种(功用)的存在。”
从虚拟YouTuber到虚拟偶像
但说到底,VTuber终究只是穿了皮套的YouTuber?“VTuber其实是一个spectrum(光谱),他们占据了不同位置。”中文大学的赵伟强以VTuber为论文研究对象,亦就此访问过不少VTuber爱好者。他认为VTuber的本质难以定义,各人对此均有不同认知,既可以是平易近人的朋友、搞笑艺人,也可以是偶像。
他认为虚拟偶像作为VTuber的其中一种展现方式,亦即是在VTuber身上添加偶像的属性,例如身穿华丽服饰以划分粉丝和偶像的阶级关系,或者是以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营造出时刻环绕粉丝的感觉,“他们(VTuber经纪公司)会塑造一种这个VTuber无时无刻也会包围你,一种熟悉和亲切的感觉。”他继称一般YouTuber不会运用这种策略,而只不过是众多娱乐选项的其中一种。
大部份VTuber均有人物设定,描述关于该名VTuber的特质,例如年龄、身高、种族等,令观众更沉浸于虚拟世界。Aiden认为VTuber的人设具有两个向度,第一个就是他们能够忠于人设,言行一致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另一个方面,这种言行一致会产生一种魅力,它让观众看见自我不是现实生活中那么不堪的“真我”,它是一个精神上可以鼓动、带来动力的存在。“所以,大家喜欢看真实有趣的,也喜欢看能激奋人心、带来心灵安慰的存在。所以我会说Vtuber是盛载了这两种(功用)的存在。”
而另一个面向则是VTuber颠倒原本人物设定,展露出他们最真实的一面。Aiden坦言,观众知道这些人设只是虚构,所以与其看虚假的东西,倒不如发掘VTuber的真实个性,“如果贯彻不到的话,观众也会觉得对于这个Vtuber的理解还有很多需要发掘的地方,他总是能为我带来新鲜和惊喜。”这些“人格崩坏”的VTuber反倒营造了一种反差感,打破偶像刻板印象。
在一个“娱乐至死”的世代中,我们活于虚幻却渴望寻求真实。眼看到的不等于真相,看不见亦非一定是假象。Aiden说: “我们看见Mirror这么多帅哥,常也会想:这是否真实的他?他们是否真的这么kind、sporty和阳光?经常也会有这种焦虑,但如果看回所谓虚假一点的VTuber,这种焦虑反而会降低。”
虚拟直播主Rumii:我想成为大家的偶像
相较日本和欧美等地,香港的虚拟直播文化仍在起步阶段,VTuber普遍缺乏经纪公司支援,大多自资经营和独立策划影片内容,这种情况被称之为“个人势”,即相较于以团队经营的“社团势”和有公司支持的“企业势”。
Rumii是香港其中一名VTuber,频道订阅人数已达2.3万多人,是同类型频道之中最高,其后分别为“米亚MYA”和“MK妹”,订阅人数为1.6万多人和1万多人。Rumii平时直播除了玩游戏、与粉丝闲谈之外,亦会举办不同活动,例如教授日文、翻唱歌曲等。她亦尝试邀请其他VTuber合作,一起进行直播,汇聚来自不同频道的粉丝。
“其实,我有一刻会想如果我是普通人类(形象)的V-tuber,又会变了一个怎样的结果呢?不过我也会想做大家的恶魔idol,到现在还是这样想。”
不过,她并非一开始就如此热爱这种文化。“她们这把声音可以维持多久?”、“有什么好看?”两年前第一次看VTuber直播时,她还是充满疑惑。“可能我一开始觉得太新奇,对于比较新的事物,有少少抗拒,觉得好奇怪。”Rumii及后发现Vtuber真的是全情投入饰演自己的角色,慢慢懂得欣赏他们。
Rumii深受Hololive影响,因而决定朝着虚拟偶像之路进发,成为一位带给人希望的偶像。“看着她们闪闪发亮,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带给人正面的感觉。”2020年3月,她曾经应征为Hololive的Vtuber,把自我介绍影片投稿至该公司作面试,虽然最终未能入落选,却坚定了她做虚拟偶像的决心。“我会想死定了,究竟要做什么好呢?但就算是这样,我也想成为VTuber。”
凭着这股决心,她在2020年8月开始筹备做VTuber的事宜:学习电脑软件、委托友人绘画角色草图、构思直播内容,并在2021年1月发布第一条影片。不过,在过程中所花费的资金对Rumii造成一定经济压力。“一开始没有出道,委托的时候真的会好心痛,觉得用这么多金钱,所以那时都会问自己是不是为了兴趣?真的是我想做这件事,就给钱。”
对虚拟直播单纯的热爱,使她享受其中,即使未知付出的能否有回报,仍然坚持为兴趣而拼博。“其实,我有一刻会想如果我是普通人类(形象)的V-tuber,又会变了一个怎样的结果呢?不过我也会想做大家的恶魔idol,到现在还是这样想。”
除日常直播赞助外,Rumii在YouTube都设有不同月费的会员制,还把它们分类为“如月病”、“如月重症”和“如月末期”,不同等级的会员有各自专属优惠,也反映了粉丝“中毒”有多深。她更推出了周边产品,例如徽章、零钱包和毛公仔。但她来说,分享总比赚钱来得重要,“比起说我要赚回本,我会觉得有这个产品让大家去买,这个感觉好好。”
Rumii因缺乏做虚拟直播主的经验,令她不知道怎样定位自己,加上在香港没有前人借鉴,因此需要经常摸索直播的节奏、气氛和风格,在她频道成立初期,已有很多网友留意,影片观看人数亦比其他Vtuber多,无形中给予不少压力。“譬如说看见有200多人看,我就觉得要表现得有趣一点,让别人不会觉得太闷。”
她坦言自己抗压能力较低,感觉到压力就什么也做不了,“脑便会一片空白,好多东西都会被压力影响到表演不好。”她希望自己有最好的表现,不想令观众失望,所以避免在直播时留意观看人数,影响自己的心情。
打破人物设定 颠覆偶像定义
Rumii的人物设定是大魔王的女儿。魔界因被人类多次侵略,以致需要大量金钱支付士兵薪水,她逼不得已去人类世界卖艺帮补家计。看似虚幻的故事,却是自我实现的目标。“我一开始也是想做理想中的自己。”她着迷于魔幻之事,渴望成为漫画故事中的恶魔,灵感一来,只用了五分钟便写下了这个设定。
她与传统印象中的恶魔截然不同。没有锋利的撩牙、凶狠的眼神、狰狞可怕的面容。相反,她穿的是黑色蕾丝的女仆套装,粉白头发上有两只黑色小角,身上长了一条用蝴蝶结装饰的尾巴,说话时不时露出小虎牙,洁白的脸上沾了一丝丝腮红。
“但因为我也会想行偶像路线,另一个人格有时候才会出来。”在两个人格的拉扯底下,她不免感到迷惘,还未肯定转变路线是好是坏。“如果真实的我应该是在两者中间。”
Aiden认为人物设定对VTuber十分重要,因为这能让观众在最短时间掌握关于VTuber的信息,然后再决定是否花费更多时间在他们身上,“只要观众在好短时间grab到这些信息,然后他就能够自动筛选喜不喜欢这样的人设。”他认为这个筛选过程是每个粉丝也会经历的心路历程。
“但是做久了以后,本身的性格就会慢慢显现出来,现在有些放飞自我的感觉。”在一次直播中,有粉丝在聊天室写上性器官谐音的留言,Rumii不以为意地说出,顿时意识到说错了话,立即放声大叫,气到喘气,不再理会观众。她形容这是自己的“第二个人格”,比较贴地和让人容易亲近,本来不是她粉丝的观众倒喜欢她这一面,“我觉得这样关系也挺好、蛮有趣的,好像朋友一样。”
“但因为我也会想行偶像路线,另一个人格有时候才会出来。”在两个人格的拉扯底下,她不免感到迷惘,还未肯定转变路线是好是坏,“因为也不是好清楚香港观众会喜欢哪一类直播主,我会觉得无论我如何去想大家喜不喜欢现在的我,也没有办法选择,因为我也没有可能迫使自己回到以前。”
Aiden表示VTuber的人物设定是一种交织叙事,“我有自己的一套,但粉丝有自己的一套,Vtuber接受了之后又会有新的叙事出来,这个就是Vtuber和观众之间的互动。”这就如所谓的“偶像育成”,让粉丝见证自己偶像的成长。
而游走在真实与虚幻,穿插于现实与网络,那个才是真实的Rumii?“如果真实的我应该是在两者中间。”她说道。
虚拟直播:娱人娱己
Rumii打从一开始就想成为虚拟偶像,然而这个情况在香港实属少数,更多的是希望用另一种方式分享自己的生活。香港VTuber子莹没有详尽计划、人物设定,或是明确目标。就算直播时没有观众,她也能对着萤幕大说一番,理由简单不过:娱人也自娱,不想有太多负担,单纯为了兴趣。“之前我会觉得死定了,没有人我说不说话好呢?去到后期便不理会,一边玩游戏一边说话。”
子莹的频道订阅数为5千多人,她本身是一个自由工作者,试过从事日文翻译、动漫配音等工作。在做VTuber之前,她已经在YouTube分享翻唱作品,一直以来也想透过直播和粉丝互动,但碍于不想露面,还没下定决心进行直播。直至VTuber概念的出现,让她把所想的付诸实行。“大概是因为我自己有开频道,本身就想用另一个形式与观众沟通,其实好多人也不想出真样,所以便会用这个形式。”
“我和你这样沟通,我们都知道大家会有一些身份、所属,我们会有各自负担,说话不能超过一定界线”Aiden对我说,“如果你是一个Vtuber,我们中间隔了一层,你不知我是谁的话,我可以做的东西就可以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一个界限。”Aiden表示,VTuber能予人一个安全保障,同时带来满足感,去说大家怯于表达的话,做大家觉得尴尬的事。
而这延伸至创作来说,是一种创意上的突破,可以做到一般Youtuber无法给予的创作内容。他举出彩虹社的企划为例,当中邀请了一些男性VTuber把自己当作冰壶,在一个满布润滑液的地面滑行,“如果你一伙真人玩,是会被人投诉有伤风化,但大家其实喜欢看,是一些好out of the box的idea,就是因为有皮套保护着他们真实身份,才有这种额外的创作空间出来。”
若是以立体方式呈现,方法其实大同小异,惟对电脑软硬件的要求更高,例如以立体方式呈现的子莹是用“VRoid Studio”,建构角色模组的过程更为复杂。为了更精准呈现人物的反应,真人可能需要佩带头盔等仪器。
子莹亦不像时下VTuber会设计各种活动,大多数也只是游戏直播,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知是否网络延误的关系,她在直播中经常有不同的笑料。“你在A关卡应该这样打的。”观众在聊天室上发送了游戏通关的提示。而现实上子莹已经玩到B关卡。“因为我屏幕画面和直播画面延迟了一分钟。所以经常出现观众仍然讨论上一个画面的话题。”
子莹的人物形象没有Rumii的来得如此魔幻,只是一个带着浅蓝色眼镜,染了粉红色头发的女子,与现实世界的人没有两样。但要制作出一个VTuber的模型其实毫不简单,首先,创作者要决定VTuber是以2D还是3D方式呈现。若是前者,创作者需要设计出VTuber的草图,并用电脑软件“捆绑”该人物的骨架,简单来说就是令人物懂得郁动。
Rumii所使用的软件程序是“Live 2D”,也是目前大多数VTuber所使用的。最后以镜头追踪真人的动作和表情,透过“facerig”、“VseeFace”等脸部追踪软件令VTuber按真人指示做出相应动作。若是以立体方式呈现,方法其实大同小异,惟对电脑软硬件的要求更高,例如以立体方式呈现的子莹是用“VRoid Studio”,建构角色模组的过程更为复杂。为了更精准呈现人物的反应,真人可能需要佩带头盔等仪器。
从现实走到虚拟 把残酷化为美好
“虚拟偶像可以有不同的种族,即是你可以有不同的幻想,有好多吸引的人设,这些都是好有趣。”Rumii本身作为虚拟偶像的粉丝,认为虚拟偶像比真实偶像更有诠释空间,可以看到不同人用各自的方式表达角色,带来更多不同可能性,“我会觉得原来这个世界会有这样的人。”
以Aiden最喜爱的VTuber“小鸟游琪亚拉”(Takanashi Kiara)为例,她本身是一名奥地利裔人,却懂得说德文、英语、日语。Aiden表示,Kiara能让自己见识到不同文化,“我也想成为一个这么multicultural、globalised的人。”这也间接驱使他学习德文。
真人偶像总有一天随年月老去,但虚拟偶像的外表却可以保持不变,仿佛永远陪伴着粉丝一样,温柔的声线抚慰人们内心,其独有的视觉语言也让观众从现实走进一个虚幻世界。
“看Vtuber的时侯你已经进入了另一个dimension(维度)的东西,你就不会看到现实世界。”Aiden表示,VTuber或可以帮助我们从一连串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社会氛围中抽离,尤其是这几年如此动荡不堪,人们便会渴望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寻找所谓的“精神避难所”。
桐生可可曾在直播中展示 YouTube 后台数据的截图,读出订阅观众的国籍比占,其中显示了4.7%的观众来自“台湾”,事件触发中国网民声讨。她其后宣布在2021年6月9日毕业(表示隐退),其最后一次的直播吸引接近50万人同时观看,是目前为止VTuber中最多的在线观众人数。一班香港粉丝组成“桐生可可粉丝会”,在她毕业前一天在巴士站灯箱登广告。
被问及为什么不观看香港本土Vtuber的直播,粉丝会成员Frankie认为,香港虚拟直播主需要具有本土特色,内容要迎合香港人的喜好才能吸引观众,而不是单纯挪用日本那一套文化。“为什么不看正统的日本人做日本的Vtuber?要看一个不是日本人模仿日本人?”Aiden表示,香港部份VTuber尝试模仿日本现行的那一套,例如起名会用日文片假名、影片的封面设计等,失去自己独有的特色,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虚拟直播文化由日本兴起,然而香港有了本地VTuber,观众就真的会去看吗?桐生可可粉丝会成员陈先生说:“我的母语是广东话,听一个香港VTuber用广东话,但是说一些偶像的说话,我个人觉得有羞耻感,我自己看都会尴尬,想回避这种尴尬。”另一位成员EC表示,不会看香港本地的虚拟直播主,因为VTuber的圈子很大,有很多选择,自己虽然听得懂广东话,但不会选择说母语的VTuber。
William一直有关注虚拟YouTuber的信息,也是Rumii的粉丝。他认为Rumii与日本虚拟直播主虽然相似,会说日语、唱日文歌,但同时具有香港本土特色,是“日本包装,香港味道”。另外,他觉得Rumii很有做直播主的天份,能随时引人发笑,“她有时会做一些好搞笑的事情,不经不意地做了出来。”对他而言,观看Rumii的直播就如与亲密朋友聊天,“过程中我找到共鸣,好像朋友之间的关系,即是你找到一个谈得来的朋友。”
Hololive旗下的虚拟偶像也会为她们的粉丝起名,就如姜涛的粉丝称“姜糖”,Anson Lo的粉丝则称“神徒”一样。Aiden指出,VTuber经纪公司有其独特的营运策略,帮助VTuber和观众建立某种特殊关系,“但这种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呢?还是好暧昧,而我觉得这种是一种战略上的暧昧。”
桐生可可粉丝会成员陈先生说:“我的母语是广东话,听一个香港VTuber用广东话,但是说一些偶像的说话,我个人觉得有羞耻感,我自己看都会尴尬,想回避这种尴尬。”
不能被复制的VTuber
人们对虚拟直播主印象总离不开那娇滴滴的声音,但子莹仍然保持自己原有较低沉厚实的声音。“我挣扎了一段时间,如何算好呢?但我又不想迁就我的声音做一个形象出来,后期我放弃了。做自己喜欢的形象,说自己习惯的声音。”子莹在决定做VTuber的时候,曾介怀低沉声线会否有影响表现。“我有试过调高一点,即是很可爱的那种。”访问期间她尝试调高声调,听起来自然而然,“我觉得别人做没有问题,我做的话有少少想打自己,最后还是放弃了。”
虚拟VTuber同样具有创作者的身份,其直播和作品内容才是最重要,和现实一样不能只行偶像派路线。即使人物外表、设定怎样吸引也好,没有人格魅力和特色,也终归也只是一个披着美丽外壳的普通人。虚拟偶像背后真人的性格才是吸引人看下去的原因。Aiden则表示,才艺和性格这两方面在每个VTuber身上的比例也不一样,“就好像try and error一样,今次人格魅力占两成,才艺占八成,但订阅数可能还是好少,便再tune一tune。”
VTuber界中有“转生”一词,其中一个意思是指VTuber皮套的改变。Aiden认为VTuber为了带动人气而转生是可以理解的事,但对粉丝而言未必能够接受,因为他们追求的是“中之人”和皮套那种外表和内在的配合,两者缺一不可。例如绊爱曾在 2019 年设立了额外3个分身,除了声音外表没有任何改变,但事件仍然引起部份粉丝的不满。
Vtuber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线,Frankie表示即使虚拟偶像在现实多么不堪,都可以接受他们的性格和设定,当中的矛盾、冲突反而令他们变得更为有趣。“就算一开始的设定是可爱、乖巧,观众发现他真实的一面,原来很巴辣、野蛮,观众都会喜欢。”他认为VTuber最重要是与观众联系,维系直播气氛,令观众觉得这个人是独特,不可以随便被取替。
“我是一个和观众距离感比较大的人,就是因为这样,留下来的都是好喜欢我的粉丝,真是被我的直播吸引。”Rumii虽然不擅长与粉丝维系关系,不会逐一回应他们的留言,但直播期间还是坚持与粉丝互动。“有些人觉得留言你也不回复我,就去找其他人看”。从一开始不懂与人相处,到能与观众自然地说话,Rumi表示做虚拟直播主帮助到自己与人沟通。“就算我不用翻看(以前的影片),也会感觉到和一开始的自己在说话方面是真的有成长,无论是在声音、内容、感觉方面。”
人们对虚拟直播主印象总离不开那娇滴滴的声音,但子莹仍然保持自己原有较低沉厚实的声音。“我挣扎了一段时间,如何算好呢?但我又不想迁就我的声音做一个形象出来,后期我放弃了。做自己喜欢的形象,说自己习惯的声音。”
虚拟VTuber作为一种文化产业
VTuber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观众在直播时的Super Chat,亦有来自影片的广告分红及广告收益。Rumii表示一开始没有想过要全职做直播主,只是想可以赚一些零用钱。但随着她的知名度提高,收入渐趋稳定,“现在做下去叫我做全职也是可以”。
她每个星期大约会开4-5次直播,而每一次的赞助由数百元至千元不等。在2021年4月1日,粉丝曾为她举办愚人节活动,Rumii在短短两小时就获得逾一万港元的赞助。
子莹指出,VTuber因为语言关系受地区性局限,而广东话族群本来就比较少,香港VTuber难以吸纳新的观众,商家看不到商机自然不会投资,因此她现时做虚拟直播主也为兴趣为主,未有转做全职工作。
ACG文化(动漫、漫画、游戏)在香港仍属少众,喜爱这种文化的人或被认定为“宅”和“毒”,被贴上不善交际、玩物丧志等标签。作为ACG衍生出的VTuber的前景看来更为恶劣。Frankie认为VTuber在香港是有机会发展,只是需要粉丝以行动支持偶像,“Vtuber是没有影响力的,有影响力的是那群支持者。如果没有Superchat,很多人也没有用。如果要培养一个习惯,首先要给钱,我相信香港很多人都肯给钱支持。”
“因为我觉得目前问题是观众好少,如果要支撑这么多个全职VTuber,以现在的观众数量,其实是不足够。”Rumii说。“我会希望有一日可以多些人看VTuber,不过,我们也不知道这一天何时才会来,只可以默默地努力,因为其实大家也不知道将来会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