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crew辛苦嗎?」在Kubrick看完戲,我和友人鑽入油麻地地鐵,列車轟轟運行,風大得要喊著說話。友人是影視工作者,生活日夜顛倒,工時非一般的長,嗜煙如命,總覺得他快把生命燃燒殆盡,常處於想quit 的邊緣。

「還是很辛苦,人事都很麻煩!不過我最近看開啦!」

我丈二摸不著頭腦,這話何解?

「你聽過阿卡西紀錄嗎?」

他開始解釋給我那是甚麼東西,阿卡西紀錄是宇宙的圖書館,紀錄了每一個靈魂的足跡,需要用靈性的方法開啟,當然,友人自己沒有靈力,是靈媒幫他開啟的。他說的「看開了」,是因為知道了自己的前世今生。

「導師話,原來我有很多前世,其中一個畫面是在海邊垂釣,那個感覺很calm。」「說我的靈魂轉生在不同地方,難怪我覺得這裡不是我的歸屬,原來我注定是一個explorer 來的。」

所以他就看開了,說是了解到時空恢宏,自己現在經歷的都是很微小的事情。除了開啟這個「阿卡西紀錄」,友人平常也會收集設計精美的塔羅牌,轉發星座post,手戴纍纍串串的水晶鏈,顯然一個new-age的擁護者,而他不是少數,這些風潮最近是越來越流行了。

  • 甚麼是new-age?

貼地點的強調人探求內心,專注自身,透過禪修自己反思和解決自身的問題。超自然成分重一點,「老師」或「精神導師」會教導人們接連靈界,有各種工具諸如焚香、水晶、塔羅牌等等。糅合星座、星象等占星學;多數相信泛神論,各種神話中的希臘女神、濕婆神祗,圍繞我們的可愛靈體,例如小精靈、天使,會給blessing我們,主宰人的運氣等等。

說是new-age,其實這些包羅萬有的靈修方法很大部分吸收自東方的佛教,還有古老的薩滿巫術,隨著歐美物質文明越趨膨脹,人們心靈空虛,轉而尋求較自然原始的生活方式,瑜伽風潮慢慢捲起,又從西方吹回東亞的年輕群體。於是各種瑜珈班、塔羅占卜師、精神導師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如果人們能夠從這些得到救贖,整修好自己的心靈,確實是無傷大雅。然而,New-age以潮流的形式顯現多於以信仰形式顯現,而且往往帶濃厚消費主義特色。由於new-age流派眾多,雜亂無章,筆者主要觀察香港或鄰近地區的情況。

禮佛抄經,賣拜佛系週邊和服飾的「佛媛」
  • 佛廟、塔羅、水晶能量

最近官方喉舌點名批評「佛媛」,即是禮佛的名媛,拍下自己參拜、抄經、品茶的照片,她們通常作清新打扮,背上名牌包包,有些會穿上漢服、或「緊身」的尼服,務求和清雅的環境搭配,塑造自己清高脫俗的形象。其實香港也有類似的潮流,不過香港真信佛的人不多,佛家文化和寺廟也沒有中國源遠流長,港女網紅大多目的是打卡呃like。

慈山寺打卡風潮

只要冠上「日式」的冠冕,加一點名人效應,媒體爭相報導,消費「療癒」「隱世」等字眼,港人便會趨之若鶩,原本清靜的佛門,搖身一變成為旅遊勝地。若不是慈山寺要預約入場,裏面早已人山人海,變成旺角了。

出自新假期網站

隨著社會越加壓迫,人們對生活迷茫絕望,很自然尋求在現實中找不到的救贖。之前也試過和友人前往廟街玩塔羅,友人每有抉擇不能定,就會去找「師傅」,不過事與願違,不時都會發生「算錯」的情況,於是就會棄此家,找別家。如是者整條廟街有一半師傅他都有緣幫襯過。

人們面對一些人生的路口時,總是渴求指引,渴求一個偶像給他們崇拜,其實他們懶得修行,也懶得自己去找答案。即使是舊年代,周作人就曾評價民間佛教是「低級的佛教思想」。

修行側重下列諸事,即敬重佛法僧三寶,裝佛貼金,修橋補路,齋僧布施,周濟貧窮,戒殺放生,持齋把素,看經念佛,而歸結凈土信仰。這些本是低級的佛教思想,但正因此卻能深入民間,特別是在一般中流以下的婦女,養成她們一種很可憐的「女人佛教人生觀」。

現代人連看經念佛和持齋把素都做得半桶水,顯然連「低級佛教」的程度也夠不到的,而new-age蔚為風潮的原因也是如此,入場門檻低,範疇廣而雜,人們的了解也不會很深入,遠遠不到「皈依」這門信仰。new-age的分別是,融合了一點好像很「科學」的心理學和統計學,以顯得不是那麼迷信。

塔羅牌問前途姻緣,其實和舊式算命差不多,只是換了一個西方元素的包裝,而本質上和之前很流行的人生教練life coach無甚分別。精神脆弱時,如果有人好像很了解你,也認同你,甚至幫你解決,人很容易就會投入其中,也會心甘情願付錢,不得不感嘆,這些new-age shit,真是一個黃金商機。

以上是港幣價格

水晶、次寶石商店開的成行成市,以前其實只有做生意的人會買,甚麼紫水晶洞聚財,還有撈偏*的大佬們煞氣重,要僻邪。現在打入年輕市場了,很多都是講功效的,庸俗點的,戴上能催旺桃花,財源廣進;高深一點的,精神導師會教人們set a message,誠心對水晶許願,還會告訴你不同水晶配甚麼心輪,有甚麼遠古能量,能平靜心靈,提高專注力等等。百貨應百客,功效如何不作評論,但商家們行銷技巧倒是一道「值得一看」的風景。

instagram水晶店舖

這些服務和商品的market value,不外乎是實現人的「渴求」和「慾望」,若果人沒有付出,又怎會無緣無故夢想成真呢?這不是和業力背道而馳嗎?筆者沒有宗教背景,也只是一介俗人,我不會否定這些「信仰」對人們的幫助,也不想探討是否真實。只是在提醒大家,有些人會利用spirit欺世盜名,因此我們要小心保管自己的心靈,不要把她遺落在這個消費至上、慾望橫流的世界。


*撈偏:香港話,指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