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到原獨火塘。今天【原獨答客問】加入火畔,跟大家續談殖民相關話題。

Sources: Bob Brewer/Unsplash

最近俱樂部有一位成員在火塘邊說起笑話:「我媽說,你呀,要樂觀才行。我心想:我明知有生之年不能看到原運的成果,還是每天為這個努力,這還不叫樂觀,什麼才是樂觀?」

當時火塘邊恰好有兩名外來訪客,默默聽了這個笑話,之後又默默詢問:「如果你們相信有生之年見不到原運的成果,甚或相信原運會失敗,那又為什麼要投入?又該以怎樣的態度去投入努力?」

這個問題看來寬泛模糊,其實關乎原運的核心,因此特別提出來在火塘邊說明。

我們首先應該釐清一點,那就是成功或失敗的判斷就像海面的泡沫,並不是什麼穩固的東西。假設原運把取回土地、主權獲得承認當作目標,並將這目標寄託在三五十年內,那麼這運動失敗的概率約為百分之百。抱著這樣的認識去從事運動的話,大概每天都會很悲憤。但如果我們把原運想像成持續不斷的走路,將取回土地、主權獲得承認的目標,想像成必須在途中完成的功課,那麼原運的第一要務就不是做這功課,而是持續走路。

至於「持續走路」這活動的確切內容,當然就是文化的存續了。抵抗殖民者的文化入侵,保有自身的文化與政治認同,是原住民族之為原住民族的基礎,用最簡單的方式說,就是要活下去

  • 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必須活下去,但這不代表語言本身不能與時變化。
  • 承載傳統的活動必須被抱著清楚的傳承意念而持續,這包括歲時祭儀和生產活動。一般人總以為歲時祭儀最是重要,其實生產活動同等重要,因為這些活動往往包含著從事活動所需的知識,和作為規範的儀式。
  • 祖源和遷徙的記憶必須傳承下去,這是所有原住民族主張的根源——原住民族土地權利的正當性不來自殖民者的歷史記載或政治決定,而來自代代相承的記憶。

簡單的審視一下上面所列,任何人都可以看出這是規模極其龐大的工作,而且唯有參與者抱有清晰的意識才可能達成。但一般原運者鮮少考慮到這些面向。原運就像一般的政治、社會運動一樣,或者被侷限在街頭,或者被框架在國家的權力機關,其餘的一切都被切割成零碎的小片斷,例如設個電視台,開個母語課,辦個傳統編織營隊,辦個傳統運動會等等。於是現在的原住民幾乎無從想像,這些片片斷斷在過去究竟是怎樣構成祖先們無可分割的整體生活——而文化,就在這些「不知道」當中一點一滴的消失了。

原運者理當是實踐自身文化的人,讓這文化擺脫殖民枷鎖、在未來被自由的實踐,正是原運的終極目標。我們不能期待終極目標達成以後再來實踐文化,因為終極目標的達成以文化還在被實踐為前提基礎。

那麼,只要能夠始終實踐文化,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有可能達成取回土地、主權獲得承認等目標。或許今天的每個原運者都無法活到那一天,從這個角度來看,你可以說他的運動是百分之百失敗了。但在更長遠更寬廣的範圍內,每個原運者都可以百分之百獲致成功,只要他甘心在看不到政治成果的前提下,依舊始終不懈的實踐文化。


❝ 原獨語錄068|政權來來去去,原住民始終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