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拜登於今年1月上台以來,僅花了半年的時間,就已透過白宮主導的各類國際峰會,成功地將台灣海峽問題「國際化」,使國際社會紛紛意識到「台灣」已成為「新冷戰」格局下中美這兩大世界強權對立的最前線。國際社會中,近期對台海議題討論最多的國家,正是離台灣最近的——日本。

「台灣有事=日本有事」共識的形成

日本政界、智庫以及輿論對台海議題的討論,主要聚焦在「國家安全」與「區域秩序」的層面。尤其是從日本安保環境變遷的視角所展開的討論中,正在迅速地形成「台灣有事=日本有事」的新共識,事實上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已開門見山地提出如此的主張。

日本涉及台海安全問題的新共識,其邏輯乃基於兩大觀點。

其一,台海一旦發生戰事,無可避免地將波及包含釣魚台列嶼(日稱「尖閣諸島」)在內的「南西諸島」的安全,因此認為「台灣有事」並非「隔岸之火」。

其二,將危及日本的「生命線」,因為台灣海峽是日本所需石油以及大量日本出入口物資的必經之地,因此如果「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安保關聯法》上的「存立危機事態」。剛卸任日本副首相的麻生太郎(現任自民黨副總裁)就是持如此立場。

然而,倘若台海戰事一旦爆發,日本將如何「介入」或加以防範,就現階段而言,仍在討論階段,主要思路則有:一、如何依據日本現行法規,以「協助」美國作戰的方式進行後方支援;二、進一步強化對「南西諸島」的防衛。後者早在安倍時期已開始着手部署,並為菅義偉及岸田文雄兩屆政府所繼承。

根據2021年出版的日本《防衛白皮書》所披露的內容,為了強化「南西諸島」的防衛體制,在空中防衛方面,日本先是於2016年1月成立了第9空中聯隊,又於2017年7月設立西南防空部隊;在陸地防衛方面,則是陸上自衛隊於2016年3月在琉球群島南部、離台灣最近的與那國島新設立了沿岸監視隊;到了2018年3月陸上自衛隊還成立了水陸兩棲作戰部隊;時至2019年3月,日本在琉球群島北部的奄美大島及南部的宮古島分別部署了警備部隊;2020年3月更在宮古島部署了地對空導彈部隊及地對艦導彈部隊。

「南西諸島」在「台海戰事」上的作用

就日本強化「南西諸島」的一系列部署,近期值得關注的,是據報日本已確定在2023年於石垣島部署射程400公里的地對艦12型SSM反艦導彈。如此規劃一旦落實,意味着始於安倍時代的日本在「南西諸島」部署導彈部隊的一系列計劃大抵告成。

值得關注的是,即將部署於石垣島的「12型反艦導彈」是車載型掠海飛行的巡航導彈,具快速、機動、隱蔽等多種優異特性,由日本三菱重工研發製造。重點是「12型反艦導彈」所及範圍涵蓋西太平洋主要海域,當然涵括釣魚台列嶼及台灣周邊海域。

僅以「12型反艦導彈」在石垣島的部署對台海戰事的影響而言,就不難窺視出日本強化對「南西諸島」的防衛,如何在「協防台灣」方面所起到的「積極」作用了。

不妨作如下的沙盤推演。

除了台灣南部與菲律賓之間的巴士海峽,近年來解放軍軍艦「衝出第一島鏈」而進入太平洋,主要是從東海穿過沖繩本島和宮古島之間的宮古海峽。在大陸快速大量造艦以及第二艘航母成軍的情勢下,未來大陸武力攻台的基本思路之一,將是由部分艦隊穿過宮古海峽,繞到台灣東部,與從西部台灣海峽方面直接進攻的軍力,對台灣本島造成兩面夾擊的態勢。

然而,日本一旦在石垣島落實了「12型反艦導彈」的部署,就有可能與台灣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雄三」)聯手,反而對駛入的解放軍軍艦形成「鉗形攻勢」,予以夾擊。如此,將對中國大陸海軍經由東海、穿過宮古海峽,繞到台灣東部的部署,起到牽制的作用,降低了解放軍東西「包抄」以封鎖台灣本島的可能性。

當然,眾所周知,「台海戰爭」一旦爆發,「協防台灣」主力不會是日本,而是美軍。事實上,當下美軍已正在積極考慮在連結沖繩與菲律賓的「第一島鏈」上,部署中程導彈網絡。只是,日本強化其對「南西諸島」的防衛,本身確實已形成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台海戰爭」中對美軍的支援力量,卻是明白不過又不容小覷的道理。

「先島群島」在歷史上的特殊性

所謂「南西諸島」,指的是日本本土最南端的鹿兒島縣南部與台灣之間的東海島嶼區塊,大致上屬於原琉球國(1429-1879)的範圍。琉球群島整體分中琉球、北琉球與南琉球。中琉球以現在的沖繩本島為主,也是原琉球國的主島;北琉球則以奄美群島為主,於1609年薩摩藩(鹿兒島)入侵琉球時被強制割讓給薩摩,不過1945年美軍攻佔沖繩,則把奄美群島納入美軍統治的「琉球」(美軍廢「沖繩」,改「琉球」)範圍,直至1953年「歸還」日本;南琉球則主要包括宮古群島和八重山群島,但不包括釣魚台列嶼。近代以降,日本將該兩個群島又稱作「先島群島」。

歷史是弔詭的。琉球國原為中國的屬國,兩者締結了「宗藩關係」或稱「封貢關係」,長達5個世紀(1372-1879)。明治日本於1879年強行併吞琉球,經清廷抗議後,中日之間展開了就琉球歸屬問題長達一年多的談判。當時已佔領全琉球的日本之所以願意與清廷談判,是為了從清朝那裏獲得與西方列強同等的最惠國待遇。經過多番折衷,中日就簽訂「分島改約」達成協議。根據協議內容,南琉球(宮古群島和八重山群島)歸中國,以北的中琉球和南琉球則歸日本,並約定於1881年2月完成移交手續 。

不過,清廷最後因諸多內外因素而拒絕簽署「分島條約」。倘若當時簽署了,南琉球就可能成為中國的領土了。後來日本於1895年1月通過「內閣會議」將離石垣島90海里的釣魚台列嶼「編入」日本領土。換言之,日本是在併吞琉球的基礎上獲取後來所稱的「尖閣諸島」的。

時過境遷,中國已經從清朝蛻變為之後的中華民國,又再易幟為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歷了1949年後台灣海峽兩岸的長期分裂,今天迎來了「中國崛起」與「中美新冷戰」的年代。在中國「以武促統」呼聲日盛的當下,擁有特殊歷史的宮古群島和八重山群島,如今卻成為日本「協防台灣」、牽制中國大陸攻台的最前線,恐怕無論是誰都無法預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