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看到有人寫文探討台灣能否拍出韓國大熱電視劇【魷魚遊戲】,再者不久前我拍了一個關於爛片是如何產生的視頻,就一直想寫一下個人想法。

在這之前,先和各位說個「小故事」。

大家都知道影視圈騙子特別多,不僅多,還很敢。

一來是大陸地大物博,行騙的對像和地方都不缺,二來是有些名人給「吃豆腐」了也不會特別去說什麼。

例如我們對於收到的影視策劃書上面寫的班底(導演主演等)有疑問,即使我們去求證,得到了對方是吹牛的結論,我們也不會說什麼,再也不理就是了。

被拿來行騙的導演等人亦然,也不會特別去澄清,除非擺上枱面,引起名譽利益的嚴重損害了,否則一般都懶得理會。

看多了騙子+行業經驗,有時不用去聯繫求證也能知其真假。

早幾年如果有人給你個策劃,說徐克導演有意向執導,都不用去問了,九成九是假的。

其中一個原因是,徐克導演多部電影的合作攝影指導都是蔡崇輝,如果你都不知道要兩人都有檔期才成立,你告訴我說你和徐克導演談過?這不是說笑是什麼?其他看穿騙子的方式這裡先不討論。

我為什麼提這個「小故事」?

電影是一個團隊協作,缺東少西的話,做出好電影的機率自然下降。

如果不熟悉這種配套概念,自然就不會注意到這些人的班底,於是就天真的以為策劃書上寫上導演或誰誰誰的名字就能行騙天下了。

好萊塢也有這個情況,通路公司導演演員甚至於有些編劇都有圈,或者說卦,不同卦的人不會隨便湊在一起做個戲。

所以用這個概念去思考,台灣如果想做出魷魚遊戲這樣的劇,需要的配套是什麼?

☎️第一是品味

不信?

你把魷魚遊戲一模一樣的劇本交給台灣導演來拍,甚至是交給日本導演來拍,你看畫風會不會一變,會不會有一種說不出的土味?我認為很有可能,而這種土味會不會影響整個劇的質感?影響這個劇的敍事風格?

當然我並不是說台灣導演日本導演都如何如何,我講的是一個概率,希望不要有人亂作文章。

大家可以去參考一下日本電影,賭博末世路。

其概念和魷魚有點像,如果有人說魷魚的導演得到了這部電影的啓發我也完全相信,但日本的賭博末世路卻拍出了濃濃的土味,你一點都不會覺得很酷,這就是韓國影視劇在劇情之外厲害的地方。

雖然賭博末世路是2009年的電影,拿來和十年後的韓國影視劇比較好像不大公平,但我認為就算日本是現在才拍,也不會新穎到哪兒去。

這也是為何如果你去看外國人對魷魚遊戲的評論,很多人認為art director 功不可沒。

特效也需要有品味來支撐。

好萊塢知名特效公司之一 Hydraulx (現已破產)的特效指導曾經給我看兩個玻璃瓶被打碎,玻璃碎片濺了一地的畫面。

兩個片段拍的幾乎一模一樣,取材自廣告,一個是美國的廣告,一個是法國的廣告(法國抄襲了美國的廣告片,但這裡先不討論抄襲的事)。

特效指導問我這兩個玻璃碎片的畫面有什麼不同?

我搖頭,我完全看不出來有什麼不同,即使我已經看了好幾次。

他說細緻度和反光,小屏幕看不出來,但上了大屏幕你就知道了。

所以大陸的電影因為一直缺乏專業的特效制片人,他們就和我一樣,看到次等的也覺得沒什麼問題因為……

沒看過美,又如何分美醜?

🌠為什麼我把品味擺在第一?

因為品味貫穿整部影視劇製作。

從取材(創意發想),到包裝(如何說故事),到選角(演員),到拍攝(美術攝影服化道等),到後期(特效聲效剪輯等),平台(投資方)的品味等要能跟上制片人,制片人的品味要能跟上導演,導演的品味要能跟上編劇,所有的人都能品味在線,才能呈現質感兩個字。

有了品味,你才懂得如何花錢。

所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影視製作來說,答案是也不是。

我看過一些預算很緊的導演拍出令人贊嘆的短片,youtube 上也很多例子。

反之前幾年大陸的電影大預算很多,但拍砸的也很多,有些人的如意算盤是,我搞個三億人民幣,一億放口袋,兩億找大卡司和好萊塢特效,我自然就能做出奧斯卡級的佳片,結果呢?

🌠我要借用大陸的一個影評來描述這些電影🎬.......

                      一坨五彩斑斕的屎🍁

可見預算對於上乘的影視作品來說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甚至不是必要的。

如果品味是決定好劇與否的關鍵之一,我們該如何提升?

這裡我只能以大陸影視圈的經驗為例。

▶️ 透過和國際影人合作 例如合拍片。

早幾年大陸非常流行合拍片,中美合拍,中法合拍,中印合拍等等,當然合拍片各種難度,所以成事的極少,不過藉由合拍片所帶來的兩地影人合作卻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 提升選角的品味

先不論演技,演員會影響劇的質感嗎?

當然會!

有一回一個製片人給我看他們即將release 的預告片,看完後我和他說,預告片有一個女生如果不是女主的話,有她的鏡頭最好少一點,也不要用特寫,因為她的臉太僵硬,氣質也差(非應劇情需要之故),會把整個預告片的質感降低,結果原來那個女生是他女朋友😂......還好就事論事,大家還是同意。

演員就是要有演員的樣子,明星就該有星味,那和美醜胖瘦無關,就是質感。

我認為一個演員的架子氣場味道魅力通通沒有的話,就不適合演出太重要的角色。

有些網紅即使修圖都沒品味,把自己修的和來自地獄的阿修羅一樣,想想就那個德性,那副尊容出現在魷魚遊戲裡,會不會降低質感?

製片人有沒有勇氣不去迎合大眾的審美,不以臉蛋先行呢?

以前大陸很多製片人會被小鮮肉綁架,適不適合都得加進戲裡去,但人民的名義出來後,戰狼出來後,大家開始相信沒有小鮮肉小鮮花片子也能賣,如果你去看美劇英劇,我相信更證明了這一點。

不是說不能用小鮮肉小鮮花,是不要本未倒置,被不適合的演員綁架選角。

這個說到底也是要製片人的專業水平夠高,專業足了,底氣夠了,自然就能做出適合的選擇。

▶️ 特效技術的交流

大陸的電影特效不管花多少錢仍經常被觀眾罵的滿頭包,除卻專業的特效製片人和製作流程缺乏,或者說沒有這種分工概念的原因外,還有就是上述所說的審美。

大陸地大物博,怎麼會沒法培養人才?但培養人才的其中一環是大家使不上力的,就是人才沒有機會參與到國際大片,於是不止是審美,乃至技術上,你都沒見過,也不需要,自然沒有相應的「人才」出現。

以前我曾經嚐試和國外的特效公司合作實習計劃,在大陸徵選特效人員派去美國的特效公司三個月,參與美國大片的特效製作,除了提供住的地方,每個月還支付一千美金的報酬。

結果呢?

來面試的特效人員很多,但碰到了末想到的困難:

  1. 語言:大部份的人英語能力不佳,但派過去不是只有工作,還有生活,如果工作上有較難的部份需要溝通,總不能還另請一個翻譯 24小時跟著吧。
  2. 簽證:大部份的人拿不到美簽,甚至連辦護照都很麻煩。

台灣的話除了語言我不確定外,簽證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所以這是一個台灣影視業可以考慮的方向。

除了品味,還有制度,我叫它遊戲規則,因為它包含了明規則和潛規則(和「睡覺」無關)。

下一篇我們就來談談遊戲規則的建立。

一部好劇的誕生,枱面上是導演演員劇本等大家可以想像得到的原因,但真正能落實這一切的一定是其優秀的行業遊戲規則,我認為這是韓國影視業環環相扣,發展的愈來愈好的主要原因。

希望在不久後的將來,我們能看到台灣的「魷魚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