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影評 / 我的灣仔記憶:《月滿軒尼詩》
每當看到電影中的莊士敦道和軒尼詩道,我就會想起從前在灣仔工作的種種。這兩條街,是電影裡連繫兩位主角──張學友和湯唯──的主要幹道,也是灣仔的主要幹道,更是當年我工作常經過的馬路。
我還記得那時做翻譯中介時(下稱A公司),一星期總要跑幾天步。起點是位近灣仔合和中心、座落皇后大道中的A公司,首先過一條短短的馬路,抵達大王東街,再向下跑,往修頓球場位置狂奔,見到球場就轉右,沿著莊士敦道向地鐵站出口繼續狂奔,為的是趕及在午飯時間前跑到灣仔地鐵站旁的民政事務總署灣仔諮詢服務中心。
我在中心辦的事千篇一律,都是把在港外國人的個人文件,如身份證、出世紙、駕駛執照等文件的原文,加上英文翻譯,拿到中心蓋印,令翻譯文件成為所謂的「港府認可」的翻譯,讓客人拿著它去做他們需要的在香港的一些申請或登記。
為什麼一定要趕在午飯時間前做完?不趕時間就不用跑。原因是,要求這些翻譯認證服務的客戶通常都很趕時間,所以全部都被列為急件,加上多是午飯時間前發來的order,加上我下午排山倒海的工作量,所以唯一方法就是盡快把到中心蓋印,才能騰空應付下午的工作。
那時,我曾跑經過大王東街別緻的西餐廳,餐廳前方就是莊士敦道,會跑經一家涼茶店,店前有一間自由行最愛的「SASA莎莎」(藥妝店),再前面一點就是那個小小的街頭報紙檔。然後,待紅燈轉眼變成綠燈後,橫過電車路,再前行少許就到了。
那個服務中心附近有一棟私人樓,那時心想,如果住在那裡就好了,就算OT晚回家也不怕。因為那大廈很接近公司,走10分鐘就到了。可惜,我現在也未敢貿然搬出來住,更何況那時才剛大學畢業?(哪有錢)
說來我跟港島真的有緣,從我成年起,我就與這片香港南方的土地結下不解之緣。
大學畢業前夕找實習,我沒有在學校裡找,因為與學校合作的公司提供的薪水太低,甚至沒有,只有每月一兩千元的車馬費,而且沒錢但又要求高。我才不會上當!我在外面找了一份,像正常全職工作一樣,但是實習性質,要求不高又有全額薪金,不過,唯一缺點就是工作地點偏遠,要我這個新界人每天早上到港島上班:那是鰂魚涌的一家出版社。
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全職工作就是灣仔的A公司,晚晚OT到十點,幾近想死。結束一年非人生活後,找的第二份全職工作又是在灣仔,灣仔果然是香港的商業重地,每年舉辦香港書展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簡稱會展)也在灣仔,同區還有一些政府的重要部門,如稅務局。在電影中,張學友就半開放笑,半認真地說:
「你儘管試著在街頭隨便抓個人問,電車和稅務局,他們比較喜歡哪一個呀!」
當然是喜歡電車呀!我的第二份工作就在灣仔的另一端、電車路的對面:駱克道。這份工作做了兩年,接近兩年多。辭職後,報讀了一年法文課程,學校是灣仔的法國文化協會,位於電影中的另一條主要幹道:軒尼詩道。
在灣仔,我渡過了最青春的20-23歲。現在,我也是在港島工作。
可是,在灣仔出沒了三年,我也不太懂得搭電車。電影中,張學友說,「電車的叮叮聲,是會連剛睡醒的人也會被催眠到能再倒頭大睡。」我反倒不覺得電車的聲音很催眠,只覺得挺動聽!叮叮— 叮叮— 是時候準備上下車了!
現在,工作不再需要我在街上四處奔走(就算是,也是我的助手去吧),我反而會常常在下班後搭電車,往天后方向找吃的。有時會到銅鑼灣,有時無意中去了跑馬地;有時只是走到很累,搭兩個電車站就下車,以之代步,反正電車很便宜,成人只需港幣「兩個六」(2.6元,約台幣9元)。
在電影中,張學友住海華苑,剛剛看Google,發現這屋苑靠近金鐘,就是我去A公司上班會行經的皇后大道中的上方啊!這部電影在2010年上映。11年前,我還未工作呢!
這不禁令我覺得,電影真的很奇妙,像錄下一個電視節目,過後,幾年,或者幾十年,你再看,就會發現原來那時和一些什麼擦身而過,或那時有些什麼還未見識過。例如,清拆前的利東街(又稱喜帖街),我就未去過。
良久之前,香港政府喜歡把一些帶有歷史痕跡的東西,左拆右拆,取而代之的是新穎的建設。灣仔本身就是新舊林立的一區,有商業味濃的落地玻璃商廈建築,又有舊式商廈,這種大廈比較陳舊,大廈大堂昏暗狹窄,只有一個保安,升降機只有1-2部,每部最多不可容納超過十人。舊的一方,還有市井味濃的街邊鋪,多是地鋪或綠色鐵皮小鋪,除了食肆,就是賣玩具、文具、頭飾髮夾,或內衣內褲。與之對比的,就是冷氣強勁的簇新的大小商場,大有商場、QRE或合和中心都是這一種,而它們的上層都是商廈。
電影中的利東街,是未清拆前的利東街,是我未見過的利東街。就是在電影中,安志杰現身把張學友拳打腳踢的那條街。電影鏡頭裡,隨著張學友向電車路走去,鏡頭隨他一步一步向前移,全程拍著他的側面上半身,在他身後,就是一排工程圍板,密不透風地圍住當時正進行清拆的工地。圍板上貼有很流行給公眾看的概念圖,紅的白的,都是當時想像中的「未來」。
現在,我倒不覺得新的利東街跟概念圖有多像。更多的只是一個過時過節大眾會來打卡的地方,一排天價私人樓宇和一堆貴價零售店,比鄰近太原街平民區貴出幾十個價位的商場式零售店和貴到令人咋舌的餐廳,光顧的人多是遊客、附近的中產上班族或在附近生活的外國人,無論怎樣,乍看之下也不像是一條「採購婚嫁用品的囍帖街」。說好的保育呢?起碼保留一個紀念館,讓下一代知道這裡曾經是幫助了幾多對新人的婚嫁習俗街也好吧?但是,紀念館賺不到錢。
大學前,我幾乎不踏足港島,除了為了一年一度的書展之外。所以,利東街清拆前的抗議,我也沒親眼見過,只從電視上知道。利東街本是一條普通的街道,裡面就是中式傳統喜帖店和婚嫁用品店的聚集地,人稱「喜帖街」,就是謝安琪唱的《喜帖街》的那條喜帖街。
它憑空消失之後,我才搖身一變成港島上班族,差不多天天經過利東街,到它對面街的A公司上班。辭掉A公司的工作後,我也會偶爾經過新的利東街,拍拍中秋時掛在街中央、在半空懸著的假月亮,打打卡,聖誕時去湊湊熱鬧,逛一逛,順道看看取代傳統街道的私人樓盤「囍匯」。剛去地產網瞥了一眼,340 呎,800萬。好吧,這裡都是沒有我的事了,我去茶餐廳吃蛋撻吧,就去軒尼詩道的「檀島茶餐廳」。
電影中,這間茶餐廳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場景。有幾個交代兩位主角的關係發展的重要場口,都在這家小小的茶餐廳裡開展。
我第一次到檀島時,已看過這套電影一次,今晚是看第二次。那時剛在A公司上班,位近茶餐廳,所以有時也會來坐坐,順道看看電影中的場景,去除電影濾鏡後,是怎樣的模樣。
選了卡位(靠邊四人座),一坐下,就看見座位前貼著電影的海報,就像其他香港有明星到訪過的地方一樣,都會有一幀幀店主和明星的合照,或如拍過電影的檀島茶餐廳裡,貼有湯唯和張學友坐在卡位的電影海報一樣。即使那個明星已經不那麼紅了,或不那麼活躍幕前了,甚或已經轉行,沒當明星了,照片仍然會完好無缺地貼在玻璃窗上。在香港,你一天當過明星,一輩子也是明星。
檀島茶餐廳的蛋撻皮薄香脆,吃到我滿嘴巴都是酥皮餅屑,滋味無窮,熱咖啡熱奶茶都香甜提神,有濃郁茶香,淡淡奶味和撲鼻的咖啡香,配合穿著白色、有點工作污漬的侍應服的侍應招待,那份香港獨有的「茶記味」(茶餐廳風味),自動為本來已經10/10 分的咖啡加到100/100 分!
我最愛吃的「沙嗲牛麵」,在檀島,是用一個淺口膠盤子裝著的,不同其他茶記只用普通的碗。捧著它的侍應一定要投巧高超,因為是淺口,一不小心拿不穩,麵湯定會溢出,濺在身上。所以,我吃的時候,也要比用碗吃小心。
近來,我家附近都開了不少茶餐廳,它們都在九龍港島「撈到風生水起」才來我們這些新界「鄉村地方」開店,都是連鎖的茶記(茶餐廳),但講風味,絕對及不上檀島。
可能是因為沒有那張電影海報。
改天就去檀島吃個沙嗲牛麵和蛋撻(照片會放在 liker social )!慶幸它還沒因經濟困難而倒閉,如果只能在電影中回味,就未免太唏噓了!
Liker.social: shirleyleung0716
個人專頁 | Shirley Leung 的創作空間
個人 IG 攝影集 | @ shirleyphotographycorner
方格子 | Shirley Leung 梁雪莉
Medium | Shirley L
訂閱我的電子報 Shirley的最新作品 | 散文 詩 小說
getrevue.co/profile/shirleyl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