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友說期待我講謝雪紅。實際上我對謝雪紅知道得很少。七十年代一些台籍人士去大陸訪問,經香港時跟我談到他們關心謝雪紅的下落。訪中時問大陸的「陪同」,沒有回應。我在北京也問過台籍幹部,有的不作聲,有的說她去世了,有說她生前在台盟內部搞分裂,也有說她過去社會關係複雜,有歷史問題。

那時候我才知道謝雪紅其人。我將台灣人的關切向北京反映。後來才陸續傳出謝雪紅的有關訊息。

1986年9月,中共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了「謝雪紅同志骨灰移放儀式」。這位一生追隨共產黨的台灣革命女兒,在中共建政不久,即被誣陷、打擊、鬥爭,1957年被打成右派,文革中被拳腳交加地批鬥,1970年11月5日逝世。死時的名義是「未摘帽的右派分子」,工資遭凍結,財物被抄走。1979年所有右派都平反了,無人提到謝雪紅。若不是海外台籍人士多人表達關注,謝雪紅會不會平反及骨灰移送革命公墓,還真是天曉得!

2010年香港出版了一本書《統戰秘辛》,作者是已退休的中共統戰部副局長胡治安。書中主要講一些統戰人物的事跡。所謂「統戰人物」,就是中共要團結爭取的名人,即使是中共黨員,也不是核心人物,不被視為「自己人」。這些人在中國大陸,多是先被禮遇,繼而鬥爭,被鬥倒鬥垮鬥臭以至鬥死之後,又平反昭雪,其中內情,外界多不知。胡治安長期在統戰部,負責落實統戰人物的政策,省視大量有關文件資料,起草提出平反的報告,寫有關統戰人物的傳略,給高層領導定奪。他經過詳細的調查研究,看了所有關於謝雪紅的檔案資料,向高層遞交「謝雪紅生平傳略」,提出對謝平反。《統戰秘辛》書中關於謝雪紅的篇章約五萬字,題為「不該遺忘的台灣女英雄謝雪紅」,他寫此文參讀了幾百萬字與謝有關的文章、書籍,包括台灣研究謝雪紅的專家王瓊華教授的《女革命者謝雪紅的「真理之旅」》。

謝雪紅1901年出生於臺灣,年輕時就從事反日本殖民、爭回歸中國的運動,1925年來到大陸,在集會和報章提出「收回臺灣」的主張,並在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其後被中共派往蘇聯學習。兩年後回臺灣發展共產黨組織和從事反日活動,一度被捕和受刑。戰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謝雪紅獲中共指示在台進行反國民黨活動,1947年二二八事變,謝是台中起義部隊的領袖。起義失敗後到香港,是中共「香港工作組」負責人。1948年她在香港成立「臺灣民主自治同盟」,提出解放臺灣,實行台人治台、高度自治的口號,這組織和口號是中共高層指示下的設計。 1949年謝雪紅離開香港到北平參加中共建政活動,以臺盟主席的名義在開國典禮主席團中排第32位。

1950年,謝雪紅提出幾點對台灣政策的建議,她指出,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人是日本國民,在法律上有日本國民的義務,在中日交戰狀態中,不能將台灣人盡國民義務就指是「漢奸」,因為那時台灣人的身份不是「漢」。這個被批判為「台灣無漢奸論」的說法,點中了台灣人在大陸受歧視的要害。謝建議的另一個要點,是指出台灣300多年一直受外來政權統治,因此有強烈的自主要求。中共對此要求必須予以滿足。

中共掌權者在觀念上無法接受謝的建議,台灣人在抗戰期間幫日本人做事怎麼

「不是漢奸」?而「視權如命」的特性,也不能接受台灣真正自治。謝雪紅在鳴放時期說:「黨不瞭解臺灣,台灣人民不瞭解共產黨」,於是在反右運動中被指為鼓吹「臺灣特殊論」,指她提出「臺灣人心態」、「臺灣意識」等概念,和「台人治台、高度自治」的口號,都是「台獨觀點」。謝從1957年反右到文革,一直沒有停過被批鬥。在批鬥大會上她從不屈服,自詡為「踩不死的野花」。1970年終不堪虐待羞辱折磨而死.。

謝雪紅臨終留下三句遺言:我不是右派,是共產黨員;我擁護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我犯過錯誤。這三句話,或有在那種處境下不得不「明志」之意,但證諸她的一生,追求社會主義理想是真誠的,甚至是頑固的。擁護共產黨也是真誠而頑固的。她的下場也同所有真誠而頑固地相信社會主義與共產黨的人士一樣,是悲慘的。只不過她的台灣本土意識,和壓不垮的意志,使她的下場更具悲劇性而已。

因為推動他人追求社會主義的掌權者,自己所追求所相信的只有權力。

感謝台灣研究謝雪紅的專家王瓊華留言。要深入了解謝雪紅,可以去讀王教授的書。至於她提出關於葉紀東在1949年反對台灣「自治」和對謝雪紅的批評,很大程度要從他的處境去理解。但在與我的私下談話中,我感覺他的台灣意識是很強的。

謝雪紅文革時被批鬥。

(原文發佈於10月25日)

《失敗者回憶錄》連載目錄(持續更新)

  1. 題記
  2. 闖關
  3. 圈內圈外
  4. 殺氣騰騰
  5. 煎熬
  6. 傷痛
  7. 動盪時代
  8. 抉擇
  9. 那個時代
  10. 扭曲的歷史
  11. 先知
  12. 自由派最後一擊
  13. 我的家世
  14. 淪陷區生活
  15. 汪政權下的樂土
  16. 淪陷區藝文
  17. 父親與淪陷區話劇
  18. 李伯伯的悲劇
  19. 逃難
  20. 愚者師經驗,智者師歷史
  21. 戰後,從上海到北平
  22. 古國風情
  23. 燕子來時
  24. 在左翼思潮下
  25. 1948樹倒猢猻散
  26. 豬公狗公烏龜公
  27. 《蘋果》的成功與失敗
  28. 怎能向一種精神道別?
  29. 自由時代的終章
  30. 清早走進城,看見狗咬人
  31. 確立左傾價值觀
  32. 「多災的信仰」
  33. 最可愛的人即最可笑的人
  34. 中學的青蔥歲月
  35. 被理想拋棄的日子
  36. 談談我的父親
  37. 父親一生的輾轉掙扎
  38. 父親的挫傷
  39. 近親繁殖的政治傳承
  40. 畢生受用的禮物
  41. 文化搖籃時期
  42. 情書——最早的寫作
  43. 那些年我讀的書
  44. 復活
  45. 不可缺的篇章
  46. 不可缺的篇章 之二
  47. 不可缺的篇章 之三
  48. 不可缺的篇章 之四
  49. 不可缺的篇章 最終篇
  50. 沒有最悲慘,只有更悲慘
  51. 歸處何方
  52. 劉賓雁的啟示
  53. 徐鑄成的半篇文章
  54.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人
  55. 通俗文化的記憶
  56. 左派的「社會化」時期
  57. 伴侶的時代
  58. 那些年的太平日子
  59. 香港歷史的轉捩點
  60. 福兮禍所伏
  61. 香港輝煌時代的開始
  62. 我們是甚麼人?我們往何處去?
  63. 二重生活的悲哀
  64. 《七十年代》創刊背景
  65. 脫穎而出
  66. 覺醒,誤知,連結
  67. 非常有用的白痴
  68. 有用則取,無用則棄(非常有用的白痴之二)
  69. 中調部與潘靜安
  70. 非蠢人合做蠢事
  71. 接近絕對權力的亢奮
  72. 無聊的極左干預
  73. 從釣運到統運
  74. 那年代的台灣朋友
  75. 統一是否一定好?
  76. 台灣問題的啟蒙
  77. 推動台灣民主的特殊角色
  78. 中共體制內的台籍人士
  79. 踩不死的野花
(《失敗者回憶錄》此前在《蘋果日報》連載,現正在Matters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