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香港青年協會做了一項中學生壓力指數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中學生壓力創十年最高,11.8%學生屬輕度焦慮,4.7%學生達嚴重焦慮。

其中一個個案:

有中一學生適應網課已感困難,擔心跟不上進度,且朋輩關係建立較弱。升讀中二後,雖然成績已名列前茅,仍擔憂會退步,家長亦期望她維持小學時的高分成績。她對同學的目光感到有壓力,開始難以入睡,出現焦慮,但在同學面前強裝正常,亦不想家長知道自己的情況。

今年第一季香港小童群益會做了一項香港兒童快樂指數的調查,調查顯示香港兒童快樂指數降至近年近低

過去一年,接近四成兒童曾遇到重大困擾或情緒波動,他們主要遇到有關學習、社交及家庭方面的困難。有遇到重大困難的兒童當中,約三成半未有主動找人傾訴或幫助,亦有一成多的受訪兒童認為在重大困擾或情緒波動時,沒有可以傾訴或求助的對象。

在剛過去的一個多月內已發生了10宗學生輕生案,其中有1人重傷,另1人被及時阻止,其餘8人喪生,年紀最小只有8歲。

到底我們社會發生了什麼問題?我們的教育出現了什麼問題?

我相信導致一個學生感覺走頭無路,產生輕生念頭不會是只有單一因素。學業會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而由學業所引申出的其他生活壓力問題可以很多。

學生要承受學業壓力都不是他們想自取的,是我們社會扭曲了的價值觀給的。孩子由未出世父母已怕他們輸在起跑線,要他們蠃在起跑線的心態把孩子推進「人生競賽戰場」,甚至有人更極端地說:「要蠃在射精前」。

相信沒有一個父母是不想孩子好的,父母都是想自己的孩子好,希望他們有美好的前途、將來有美好的生活,期望他們有卓越的人生成就。但結果是弄巧成拙。孩子在學業的年日裡,不但要承受很多精神和情緒壓力,還要背負父母的期望,別人的眼光,漸漸孩子就失去了追求學問的興趣。因為這些壓力已把他們原本人類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都壓止了。

父母對孩子的所謂成功的期望,都是以經濟效益和社會階級地位為標準。問題是每個孩子的才能和興趣都不一樣,可是世界要他們達到同一個不知是誰定下的標準才叫做成功,不然你就是一個失敗者(loser),這是十分不公平和殘酷。難到一個公開試就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成與敗嗎?

我聽過一個有興的故事:有一天獅子王叫了森林裡所有的動物聚集,宣布要舉辦最有才能動物比賽,並定下了這場比賽規則,就是誰可以在最快時間內,站在森林中最高的樹頂,誰就是勝利者。你可以想像到誰會最興奮?誰會最失望?誰會在絕望中?

其實在這個世界還有很多種的教育模式可以選擇,人人都有不同的路可以走。只要做父母的我們願意改變對成功的觀念,站在孩子的需要多思考該如何扶助他們健康愉快成長,孩子們就可以自主學習,學他們有興趣的東西,做他們有熱忱的事。父母就做好自己的角色和責任,用愛心陪伴他們成長,在他們遇到困難時協助他們,在他們失敗時候鼓勵他們,做他們的聆聽者。父母是孩子生命的農夫,要按照他們的不同特質「栽種」才會健康成長。

邀請你閱讀《請放鬆一點》 是一篇對做父母很好提醒的分享。

******* 

歡迎您贊助「一杯咖啡」,支持我的創作,謝謝。 https://liker.land/bamhk18/civic

請按拍手👏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