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藏起自己是種自保,還是反而會讓自己受到傷害?
很典型一個缺乏自信的人的開場白吧。
相比以前的我,其實我已是算很接納自我了。
記得我曾因覺得自己的喜好與主流這麼的不同,而羞於讓任何人知道。這讓不會顯得自己奇怪,不會接收到任何負面的批評了。
我一直認為,這是保護著自己小心翼翼建立起來的世界的方法。
最明顯的,應該是把喜歡張國榮的這件事向生活中所有人隱藏了起碼整整四年吧。因為,我覺得這份愛慕太奇怪了。
更何況,他每次聽見他的同學或老師們提起他,不外乎也是對應這兩個標籤:
同性戀和自殺。
這倆可能是在一所教會中學裡,最大的禁忌。這份懼怕不被接納的恐懼,絕對是一個中學生認為這是一個該收在心底裡的秘密的充分條件。
不,這可是最親近的好朋友也不能知道的秘密。
即便我本來就在學校裡以奇怪見稱,敢於挑戰老師的權威。
即便他可是我開始思考生死,完美,意義,以至苦難等問題,以致在「人生充滿苦難,且了無意義。」這命題上越陷越深,卻竟然未曾想過自殺的源頭。
即便我竟因此而在,主動在明明已被各種人生難題痛苦折磨的時候,來為周圍的同學幾句話所透露出自殺的傾而奔波煩心。最後換來的卻只是發現別人在利用自己。
於是我在課堂上播放他的電影時,擺出滿不在乎的神色。
在旁人不經意哼起他的歌時,裝作沒聽過這些老歌。
甚至,在我向別人去解釋是什麼重要的原因令我對“阻止身邊的人自殺”這事有獨特的執念時,我會為了避免以他作為答案,而說謊作其他的事。
與其説是怕觸碰禁忌,不如是說不容得旁人對自己珍重的東西的半點批評。
於是就這樣直到大學,我才敢慢慢向我身邊的好友透露這個人是為我帶來了這麼大的影響。他可是我在13,4歲這建立人生價值的成長階段,對我最大的啓蒙。
裡面有令我努力讀書,建立對美的定義,又或對人生中美好的追求,這樣社會大眾普遍會定義為“好”的影響。當然也有令我對死亡極度恐懼,認為生命毫無意義的虛無,以及封閉部份自我帶來的自卑,這樣的“壞”影響。
我就這樣在內心中承受著這份可能比初戀更大的力量的影響,讓周圍的人只看到表面的冰山,而掩蓋底下推動它們移動的暗湧。
我也沒有後悔。因為我知道我的本性讓我認為:在這不太包容異類的群體下,隱藏自己才是最好的選擇。
即使我清楚自己大多是過慮了,我還是需要有充足的安全感下,才會透露些微內心的想法。例如,互聯網就是一個很好的平台,讓自己可以隱蔽地暢所欲言。
所以,故事早就完了,就算有過傷口,也早已結了疤。然後在某個夜晚我會想起讓我成為現在的我的某段經歷,把它放到網上,希望收穫到當初因躲起來而不能得到的共鳴。
驅動人類去作行動的,看來還是自私地滿足自我需求的渴望呀。
對吧,我早跟你説這故事沒何道理意義可言,要是有的話,就把當作以上這句好了。
你會看到現在,怕也是因為好奇吧。
好奇著別人是否跟你一樣,也有些秘密因羞於啟齒而藏在心裡。
如果這篇文能讓你少一點孤獨的話,那我也便能在這自私上多回一點點「社會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