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隨筆】滾滾紅塵,大江東去。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西元1990年12月,第二十七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空前入圍12項,最後成功奪下包含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與最佳女配角在內等8項大獎的《滾滾紅塵》(Red Dust),毫無懸念地,是當年的最大贏家,僅在最佳電影插曲的部分,以些微飲恨之姿,惜敗給黃霑的《笑傲江湖》。無獨有偶的是,隔海之遙,香港第10屆電影金像獎(西元1991年4月)也將最佳電影歌曲的桂冠頒給了《笑傲江湖》裡的《滄海一聲笑》…是的,正是「啦…啦…啦…啦…啦…」那首。
Red Dust,紅色的塵埃(或塵土),不論是一個半小時的影片內容亦或是片名,暗暗呼應著千載年前東坡居士筆下的《赤壁賦》,Red Cliffs,眼下既是絕世美景的懸崖,更是左右歷史轉捩的峭壁。三十年前的《滾滾紅塵》,編劇三毛正悄悄迎來人生最後一個冬天,劇中男、女主角章能才與沈韶華兩人的愛恨交織,也隱約影射近代中國名作家張愛玲(當時已定居在美國加州)與胡蘭成(除了被冠上難以洗刷的「漢奸」惡名之外,他其實也是名作家)。生於抗戰時期的重慶,於國共內戰後舉家遷往台北的三毛,藉由男歡女愛的劇本,生死兩隔,徹底批判了國民黨、共產黨兩個政權在動亂時代下的不堪或醜陋形象…
伴隨著前一年北京「天安門事件」的血腥鎮壓,以及台北「野百合學運」的年輕世代奮起,在往昔寶島社會尚未解除動員戡亂的噤言時代,三毛特立獨行的大膽落筆,著實惹來不少主流報刊或輿論的非議,同情漢奸?歌頌反動?
但經過數位修復版的再次回顧,對照今日國、共兩黨的把酒言歡,一搭一唱,如同電影裡所敘述,沈韶華小說裡戲中人「白玉蘭」感覺到夫婿已然於烽火中亡故,Red Dust,赭紅色的鮮血緩緩於母親土地上流盡,物換星移加上角色錯亂,人(觀者)除了無奈,也還是剩下無奈,畢竟紅塵滾滾,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過客。
「來易來、去難去,數十載的人世游」
44歲的秦漢、36歲的林青霞和26歲的張曼玉,再加上音樂才子羅大佑,當時的《滾滾紅塵》,香港電影的流金歲月,帶給了台灣院線如此地金碧輝煌…嗯,應該是光彩絢爛的視覺和聽覺饗宴。無法光明生存於世,但最後得以僥倖偷生的男人,為愛放逐自我,死於動亂卻留下精彩文字的女人,還有為自由信念拋頭顱、灑熱血的女孩,「來易來、去難去,數十載的人世游」,在極為有限的短暫相聚裡,聽著男人低吟的「小傻瓜」,第一次可能是幸福,但第二次,則是無比的惘然…
「分易分、聚難聚,愛與恨的千古愁」
「分易分、聚難聚,愛與恨的千古愁」,西元1949年以降,海峽兩岸的武裝對壘,無數家族從親密血脈中應聲斬斷,愛恨之間,是惆悵,還是悔恨?看著公安好心交付的《白玉蘭》一書,老邁的章能才,內心糾結,觀眾的心自然也跟著糾結起來⋯
還記得白先勇老師的《一把青》,癡情少女朱青對飛官夫婿郭軫無以復加的愛(恨),「他知道什麼?他跌得粉身碎骨那裏還有知覺?他倒好,轟地一下便沒了。我也死了,可是我卻還有知覺呢。」,章能才是否也曾痴痴望著台灣海峽,憶起跟沈韶華的點點滴滴,他甚至不知道,隔岸的沈韶華,此刻是生是死?這可比撫著一紙訃聞還更加難過…
希望?希望!希望,正是這世上最可惡的騙子。
「他知道什麼?他跌得粉身碎骨那裏還有知覺?他倒好,轟地一下便沒了。我也死了,可是我卻還有知覺呢。」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以美酒灑地,仕途不順的東坡居士,在赤鼻磯前祭奠史冊紀載裡的諸多英靈。爾今,三十多年後,站在大時代的浪頭,「不願走的妳,要告別已不見的我。」,有股悵然的憂傷,淚水自兩頰滑落,靜靜滴在杯中,漣漪竟也是茫然。
「不願走的妳,要告別已不見的我。
至今世間仍有隱約的耳語,跟隨我倆的傳說。
滾滾紅塵裡有隱約的耳語,跟隨我倆的傳說。」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827/369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