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喜欢白色的板鞋,但是小时候买不起名牌,普通牌子的,质量又出奇的差。大概02年左右,我妈买了一双板鞋给我,花了60元,那个时候的60元有多值钱,03年我到老城区读书,一个星期吃饭只需要15元。一碗面1.5元,一笼包子1.5,一个烧饼0.5元。60元,几乎能吃大半个月吧。但这双 60 元的鞋子,什么质量呢?我上脚一个早上,鞋面就皱的不像话了。然后就是鞋面慢慢的开始有裂纹,裂纹逐渐变大变宽,最后整个鞋面直接断掉。不是一双鞋这样,也不是我的鞋这样,班里同学的鞋子都是这个质量。也许耐克阿迪质量很好,但是我们应该买不起,关键是,也没地方买。

我经常拿这件事情当作例子反驳”过去的东西就是皮实“这句话。每次别人说这个,我都会讲鞋子的故事。过去花那么大的代价,买的鞋子质量那么差。现在买的鞋子,又耐用,又便宜。可见”过去的东西就是皮实“本来就是错的。过去的东西不一定皮实,反而可能很糟糕。经历过的那个时代的人,比如我,是很有感触的。

“过去的东西更皮实”这句话,可能更适合那些比较依赖个人技艺的传统行业。比如,补车胎,修房子的。这些行业,倚重的是老师傅的技术,已经摸索千百年形成的规矩,在这方面,中国人已经很专业了,自然很少出岔子。比如92年左右家里修的平房,请的都是爷爷辈的老师傅。这座房子现在状态呢?从没漏水,也从没出现墙面涂料掉落(这两个好像是相关的,我不懂),甚至楼顶用水泥砌的雕花镂空的护栏还依然健在并且坚固。作为对比,2001年左右,叔伯辈的师傅们修的第二座房子,质量就大大不如了。建成一年多,开始漏水,裂缝,涂层剥落。至于现在的商品房,防水竟然精心到只做某几个关键部位。我真的很想跟那些爷爷甚至太爷爷辈的老师傅聊聊这些啊,可是他们大多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

房子质量变差了,是因为,建房子仍旧在很多方面依赖个人技艺,但是现在的工人师傅们已经不像他们的前辈们那样有时间有意愿去磨练自己的技艺,或是说,他们即便有这样的技艺,也不容易施展。随便一两个KPI就能逼得你加快速度放弃质量上的要求。我虽然不建房子,但是做软件,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时间紧,自然就要加快速度,速度太快,那还顾得上质量吗?好在现在的商人都非常精明,就连房子这样的大物件,也会跟买家约定个位数的质保日期。过了这个日期,损失自负。我们买的房子,室内装修部分就只有5年质保。今年是第五年,质保期一过,各种东西纷纷寿终正寝,然后我陆续更换了窗子,电源总承,各处灯具,修复墙体。按照协议,商人们自然是无责的,但是我毕竟是经历过那些老爷爷服务的人啊,真的天上地下。

而鞋子的生产则完全是另一种模式。现在的鞋子完全是机器自动化,人工的影响微乎其微。而机器是打哪来的呢?首先肯定是引进国外的,然后仿制,最后国产化。详细的过程不用多说,但是结果如何已经很明了了。至少在基础鞋市场上,国产鞋已经能够满足需求了,而且价格便宜。现在买鞋,已经不用太关注品牌,正规的店家买到的鞋,穿个一两年完全没有问题,闭着眼睛选就可以了。我自己就这样随便买了7,8双,穿着扔着,完全穿不坏。13年买的鞋,冬天几乎天天穿着,也就稍微有些磨损。跟现在鞋子闭起来,02年老妈花60元买的板鞋,简直就是垃圾中的垃圾。但是这垃圾,02年的时候值60元。

所以能得到什么结论呢?当然,“过去的东西就是皮实”这句话是不对的。那正确的是什么?我觉得是这样的。那些依赖工厂流水线生产的,过去的不如现在,因为现在的工业比过去发达。那些依赖工人个人技艺的,现在的不如过去,因为现在的技艺不如过去。我这里还是要说,现在的工人未必不如过去的好,很有可能是没有机会好好做技术。但是表现在产出上,就是技艺不如过去,这没什么好说的。就像,我可以接受说叔伯辈的工人们技术不差但是工头催的太狠了,没时间精心雕琢。这有可能是事实。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上次回家,登上那平房,抚着雕花镂空的护栏。护栏最初还有璀璨的颜色,孔雀的彩色羽毛,仙鹤的白色脖颈儿红色头冠,但是现在只剩下水泥暗淡的黑灰色。我站在护栏边上,意识到这个护栏已经只能到我腰部了。05年的时候爷爷为我和妹妹拍了一张照片,背后就是这个护栏,那时候,我的肩膀才到护栏,而妹妹,还没有护栏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