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有關台灣戰爭的十個問答

圖片來源:Fpri

1. 台灣衝突從何而來?

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威脅要對該島進行軍事入侵。台灣和世界都習慣了這一點。因為這種困境自 1949 年以來一直持續。

北京是這樣看的:中國內戰後,台灣從中國其他地區分裂出來。該島是一個分離的省份,遲早會重新統一。中國國家元首習強調,目標是“完成國家統一”。在這方面,我們可以看到與德國歷史的相似之處。不過,習不排除出於統一目的使用武力,明確威脅要統一。

幾十年來,台灣也有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島嶼和大陸的政治分裂當然是內戰的結果。當時反共軍隊已經撤退到島上。他們的領導人蔣介石一直聲稱對整個中國擁有權力,直到他於 1975 年去世。

對於今天的台灣領導層來說,這是一種態度:我們可以和北京談,甚至是統一。但僅限於視野水平。在任何情況下,台灣都不會放棄自己的道路、自由和民主。

對於這種對大中國的勇敢態度,小台灣目前比往年得到了更多的同情:在美國,在歐洲,在整個亞洲。

圖片來源:CNN

2. 為何這麼久沒有動靜?

幾十年來,中國、台灣和世界其他地區都陷入了某種僵局。北京設法在國際組織中單獨代表中國發言。它還向世界其它地區提出了與北京或台北保持正式外交關係的選擇。

幾乎全世界的國家都令人嘆息地決定支持北京:代表14億人的政府比只代表2300萬人的政府更有分量。

但它一直很平靜。在台灣,自由與中國工業的結合造就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TSMC是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領導者,目前非常受歡迎。如果你看台灣的購買力和外匯儲備,其實你應該邀請它參加G20峰會,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業化國家之一。

台灣很快就成為了中國大陸的主要投資者。有時這讓人希望台灣衝突可能會在幾十年的中國自由化過程中消失。

圖片來源:Visualcapitalist

3. 目前的升級是如何產生的?

與此同時,所有針對中國的自由化幻想都已破滅。在江澤民(1993-2003)和胡錦濤(2003-2013)的時代,可能仍有跡象表示這一點。然而,自2013年以來擔任中國國家元首的習近平逐漸擺脫這種希望。

對習近平來說,現代化意味著大規模監視的現代化。他以越來越大的權威統治,甚至越來越多地推行一種奇異的個人崇拜,並對任何形式的質疑他的獨裁統治過敏:

  1. 新疆地區,習近平讓大量批評習政權的穆斯林失踪在再教育營中。他最近任命新疆集中營系統的一名設計師成為西藏地區的新教父,那裡的鎮壓現也在增加。
  2. 在曾經是一個自由的香港,以完全非暴力的方式舉起一張寫有“自由香港”字樣的海報,現在可能會導致長期監禁。

所有這一切相伴隨的是,中國現在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力量,也著眼於台灣。中國戰機今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頻繁地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而沒有表明自己的身份。 --->可參考美中競爭下印太和台灣安全情勢

僅在今年 10 月 4 日,就有 56 台中國軍機在台灣的防空識別區出現,其中包括重型轟炸機。從未有過如此龐大的中隊捲入這場神經戰。另一個新特點是台灣防空系統首次連續測試十天。

這些戰爭遊戲很快就會變得嚴肅起來嗎?西方政府和特務部門的專家認為,習近平確實有可能想要加強他在其任期內一再呼籲的中國統一:以武力——或以具體的武力威脅。

西方的一些分析說,習認為他必須盡快邁出這一步,因為中國現在強大了。在短短幾年內,由於經濟和人口危機的雙重影響,中國可能會再次從內部削弱。這解釋了美國總統喬·拜登和他的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目前在談論中國時的警戒語氣:他們的顧問在內部警告第三次世界大戰。

圖片來源:FT

4. 有美軍駐台嗎?

不,至少不是在德國或韓國等單位定期、永久駐紮的意義上。1979年美軍全部撤出該島。1972年,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鬆在他對世界政治的壯觀訪問期間,已經向中國領導人承諾了相應的協議。

但是,美國始終保留向台灣提供軍事援助的權利。顯然,這反應導致來自美國較小的、不斷變化的團隊出現在島上,例如出於訓練目的或引入新武器系統時。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採訪時,蔡英文首次正式確認了美國士兵在她的國家存在,但她強調“沒有想像的那麼多”。

5. 美國會幫助台灣嗎?

這仍然是不清楚——而這正是華盛頓幾十年來在政治上一直想要的不確定性。

就台灣而言,美國沒有義務在發生北約條約規定的攻擊時提供援助。干預或被動:兩者都將保持純粹的政治自由裁量決定。

華盛頓強調,最近以極其不尋常的姿態同時派遣兩艘航空母艦進入南海,所有選項都擺在桌面上,美國潛艇、戰鬥轟炸機和偵察機都在其周圍。

在 10 月 21 日接受 CNN 採訪時,美國總統喬·拜登 (Joe Biden) 出人意料地明確承諾,如果中國發動襲擊,美國將保衛台灣:“我們有義務這樣做。”

但緊接著,白宮發言人強調,美國對台戰略模糊的政策原則上沒有改變。

故意模糊應該是一石兩鳥。首先,要防止北京進攻台灣:也許美國最終會干預。其次,要讓台灣照顧好自己的防禦——不要對中國進行挑釁

即使拜登在當前階段的台灣問題上聽起來比歷屆美國總統都犀利,但美國對台政策的目標是將這種不明朗但互利的局面拖延越來越多時間。

如果中國認為侵略台灣付出的代價太高而不再這樣做,那麼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一切都很好。 --->可參考中美共識下的形式高峰會

圖片來源:SCSPI

6. 台灣能靠自己的力量給中國踩剎車嗎?

是的。誠然,從長遠來看,沒有人能阻止14億人口征服和占領一個擁有2300萬居民的島嶼。然而,中國為此必須做出的犧牲——在軍事和經濟上——可能是巨大的,並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陷入深刻的危機。

過去20年來,中國在兩棲攻擊技術和攻擊直升機上投入了大量資金。最近才在台灣海峽中國一側進行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登陸演習顯示中國軍隊在技術上取得了多大的進步。

然而,不管美國的干預如何,各種軍事上的不可估量的因素仍可能讓北京放慢腳步

台灣狹長的海灘和高山,使台灣易守難攻。台灣空軍是最新的,即使在海上,中國的攻擊者也可以期待台灣潛艇、導彈和無人機的毀滅性反擊。

與此同時,中國將不得不在其腹地為台灣網絡攻擊和電磁干擾演習做好準備,這可能導致其工業中心無法使用。結果將是經濟混亂,很快就會造成社會混亂。兩者都可能動搖習近平建立的監控國家,並破壞北京的核心承諾:穩定。

圖片來源:國防部

7. 中國的戰略會是什麼樣子?

幾千年來,中國一直被一種主張不戰而勝的思想流派所主導。早在公元前500年,將軍兼哲學家孫子就教導說:“不戰而屈人之兵。”

關於台灣,這可能意味著北京有朝一日會向台北政府遞交一份照會,在其中起草“和平統一”的條件,政府應在月底前簽署——否則台灣戰爭將開始。

北京希望在這種情況下,與俄羅斯一起,世界大部分民眾會建議台北放棄自由而不是和平,以防萬一。

蔡英文似乎已經預見到了這種多維場景。當習近平在 10 月再次談到統一時,她反駁說:“沒有人會強迫我們接受中國走的既沒有自由,也沒有民主的道路。”

圖片來源:兩岸經合

8. 日本在台灣衝突中如何定位?

在鄰近的日本,中國日益增長的闊腿行為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防衛大臣岸信夫在 9 月中旬接受CNN採訪時表示,“台灣發生的事情與日本直接相關”。

顯然,許多日本人擔心,在可能入侵台灣之後,他們可能成為下一個民主島嶼社會的存在可能受到威脅的人。10 月下旬,中國和俄羅斯軍艦在一次不尋常的聯合海軍演習中環繞日本時,這種印象更加強烈。

最近對日本的威脅被軍事戰略家視為自己的戰略目標。東京防衛大臣岸現在正以一種世界上任何地方都無法超越的不信任來看待北京。

岸信夫希望將日本的軍備支出增加一倍,包括用於導彈、雷達無法檢測到的戰鬥機以及其他新型高科技武器。日本未來的軍購不再只是近距離防禦。

中國的運氣不好:岸信在東京就任防衛大臣之前,就與台灣總統蔡英文有著非常好的私人關係。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防衛省

9. 歐洲人如何自我區分?

近年來,即將卸任的默克爾總理一直在幕後警告她的同行們不要捲入日益加劇的美中衝突。然而,現在每週都變得越來越困難——未來的總理奧拉夫·舒爾茨也會從第一天開始感受到這一點。

不再屬於歐盟的英國最近在新成立的 Aukus 聯盟(澳大利亞、英國、美國)中與美國和澳大利亞一起走自己的路:這三個大國讓北京知道他們將在與中國發生衝突,並希望受到習近平的任何壓力——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這三個國家現在都在以前所未有的數十億支出對其海軍進行現代化改造。

歐盟尚未找到路線。最近,歐盟小國表現出對中國的反叛。例如,捷克共和國不顧北京的強烈抗議,接待了一個來自台灣的大型代表團。

立陶宛主張其台灣代表處也應稱為台灣代表處——在包括柏林在內的所有其他歐盟國家中,出於對中國憤怒的恐懼,台灣代表處只允許以“台北”代表形式出現。北京已經以經濟處罰威脅布拉格和維爾紐斯的政府。

與此同時,歐洲議會正在努力比以往更明確地普遍支持民主台灣。綠黨在他們的中國問題專家萊因哈德·比蒂科夫 (Reinhard Bütikofer) 的領導下,支持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 (Antony Blinken) 將台灣帶回整個國際舞台的擔憂。

布林肯最近呼籲聯合國成員“支持台灣積極、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系統和國際社會”。台灣是一個“民主成功的故事”。

圖片來源:Pewresearch

10. 台灣真的民主嗎?

是的。根據經濟學人智庫最新的民主指數,台灣甚至是亞洲最民主的國家,因此比日本和韓國要好。例如,在全球範圍內,台灣在三位數名單中排名第 11,將東歐遠遠甩在後面。

即使是德國(第 14 位)也稍低一些。不受審查的互聯網、示威和新聞自由,以及台灣 LGBTQ 運動的自由在全世界都是無與倫比的。

台灣證明,身為中國人與身為自由主義者並不矛盾。這正是獨裁習近平無法忍受台灣的原因。

台灣組合在世界各地展出的越多,北京就越能在社會文化上處於守勢。為此,台灣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花更多的錢——並且正在與北京支持的孔子學院競爭新的“漢語中心”。

10 月份在德國展現孔子學院的開放程度。由於受到中國的影響,原計劃在漢諾威和杜伊斯堡孔子學院舉行的兩場閱讀會被取消。前《明鏡周刊》老闆斯特凡·奧斯特和長期擔任中國記者的阿德里安·蓋格斯想在這些場所宣傳他們的書《習近平——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但不可能,在德國,同樣適用:任何批評習近平無所不能的人,都會感受到這種壓力。

圖片來源:The Economist

資料來源:RND
翻譯來源:李忠憲

———延伸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