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襲擊的索羅門群島唐人街。(Photo: Georgina Kekea)

最近有個國際新聞雖然不太起眼,卻跟台灣糾葛非常深:2019 年和台灣斷交的索羅門群島最近發生了暴亂,而被攻擊的對象,則是索國首都的「唐人街」。

其實這不是索國唐人街第一次被當地人攻擊──早在 2006 年索國國會大選剛結束時,新任首相被政敵指控收受華人資金,就曾導致唐人街變成選民洩憤攻擊的對象。

這幾天索國唐人街房舍被燒、被砸搶的畫面,簡直就是 2006 年那場暴亂的復刻翻版。

不過話說回來,索羅門的唐人街也不是近年中國崛起之後才出現的: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有不少廣東移民,跟著英國殖民者前來投入了索羅門的熱帶栽培業、在索國首都聚居──索羅門群島至今仍流傳一首情歌,叫做「Walkabout Long Chinatown」,就是以 1960 年代的索國唐人街為主題,因為膾炙人口,至今仍被稱為「索羅門群島地下國歌」。

今天早上跟朋友討論了一下,覺得整體來說,索羅門群島近期動態的背景驅力,和我 2019 年去索羅門採訪的時候並沒有太大變化,而現任總理也仍是當年決定和北京建交的 Sogavare。

毫不意外地,Sogavare 和其他親北京的索國政治人物,這兩天也開始暗示「這場針對華人的暴亂,就是某些西方勢力為了報復索羅門和台灣斷交、和北京走得太近,而策劃的陰謀」;外媒也普遍都將這起暴亂事件,放在國際地緣政治角力的框架中分析。

但我和朋友都認為,這起事件真正深層次的原因,還是索國內部的地方政治和歷史遺緒,以及地方居民對於資源分配的不滿情緒。

為什麼這樣說呢?

即使和台灣斷交後,索國依然可以看見當地民眾自發舉著台灣的中華民國國旗(photo: 李易安/端傳媒)

顧名思義,索羅門群島是一個由許多島嶼組成的國家,而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島,分別就是人口最多的「馬來塔島」,以及首都所在的「瓜達康納爾島」。

一般來說,馬島人都認為自己比其他島的人民還要「勤奮精明」、人口也最多,只是因為索國的中央政府和首都,一直不設在馬島,所以導致馬島人必須離開自己的家鄉,前往首都和其他島嶼謀生。

長期下來,許多馬島人對於中央政府主導的財政資源分配,也累積了不少怨氣──而這次攻擊唐人街、製造騷亂的「暴民」,據說主要便都是這些馬來塔人。

2019 年索國和台灣斷交時,馬來塔省也是最反對和北京建交的地方政府,甚至曾經揚言如果不和台灣復交,就要脫離索羅門中央政府、獨立建國。此外,馬省也持續和台灣政府密切互動;去年肺炎疫情爆發時,台灣政府還捐了防疫物資,指名要送給馬來塔省。

上面講的這個「馬島和瓜島」的「瑜亮情結」,就是一般媒體在分析索羅門群島政局時,比較容易忽略的軸線──不過更常被忽略的另一個因素,其實就是當地的「華人社群」。

所羅門群島唐人街。(photo: 李易安/端傳媒)

今日住在索羅門群島的華人,是個內部組成非常多元的群體:

除了一百多年前就移民過去的廣東裔「老華僑」之外,從 1980 年代開始,也有許多馬來西亞的華人木商(主要來自東馬的沙巴、沙勞越),開始前往索羅門群島砍伐雨林,而這些華人木商今日就是索羅門群島的經濟命脈──不只掌控整個索國出口貿易(木材就是索國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佔出口額六成以上,而且幾乎全數銷往中國),首都裡的房地產項目,也都掌握在這些大馬華人木商手中。

此外,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很多索國的廣東老華僑,也拉了好多廣東老鄉移民過來,再加上 2000 年左右湧入的福建移民(主要是福清人),這些「新華人」則掌控了索國的零售產業──首都馬路上的雜貨店、小吃店(Kai Bar),幾乎都是這些「新華人」經營的。

換言之,華人之所以會成為被攻擊的對象,其實一點都不令人意外,因為不論是馬來西亞的華人木商、或是近年湧入的中國新移民,這些華人都掌控著索國經濟,而對資源分配感到不滿的馬來塔人(以及其他索羅門人),便很容易認為這些華人在「掠奪索國資源」(也因此經常被外界解讀為「把矛頭對準北京」)。

從整體來看,索羅門群島的社會,呈現的就是下面這樣一個弔詭的現象:政治人物為了擺脫「西方勢力」、增加外交籌碼而轉向中國,但人民卻每天目睹著華人對土地和經濟的掌控,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巨大的貧富差距。

關於這幾個層次的動態,端傳媒曾經前往索羅門群島、做過四篇現場報導,現在回看也依然具有分析力,歡迎大家參考指教:

索羅門群島發生「反對與台灣斷交」遊行後,我們飛去與當地人聊了聊

索羅門群島和台灣斷交後,我們與當地華人再次「漫步唐人街」

與台灣斷交七日內,我在索羅門群島遇見的四個故事

疫情中的太平洋島國:大國的角力破口與公衛風險

*關於台灣如何在斷交之後,仍然和馬萊塔省繼續「互通款曲」,可以參考這篇政府新聞稿:〈斷交情仍在 台贈索羅門馬萊塔省防疫物資

**關於索羅門經濟有多依賴木材出口和中國市場,可以參考索國最新的貿易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