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這個《漫步香港系列》時,並沒有想把鴨寮街這些地方包含在內,因為這個地方著實太眾所周知,所以再寫就會變得重重複複。

只不過,每一次在這幾條街上遊走,始終會有一個很強烈的感受:這個社區的生命力著實厲害,縱然社區舊樓多多,但是由商店、住戶、遊客構成的強烈化學反應,使這個地方的生命力碾壓其他社區。所以,還是寫一寫這幾條街道吧。

用貨品堆砌的景色,雖然毫無美感,但是很親近人,你怎樣挑選貨品,都不怕會破壞了這個景色。

鴨寮街,仔細品味,街名本身已經不能上大雅之堂。「鴨寮」,Duck coop。有什麼地方會拿這些名字做街道名字?

不過,這個地方和街名一致,草根味十足。

在這條街道上,擁有一堆排檔、一堆電子零件店、一堆舊物店。驟眼看,這些店舖賣的東西有些類似,總之很繁雜,但是細心觀察的話,不同店舖售賣的貨品,始終有些特點。

電子零件為主的店舖,就不賣電鑽;賣電鑽的,就有很多重型器械;賣電池的,就會有很多電筒選擇;賣很多貴價工具的,就很少淘寶等級螺絲批... ...

縱然間間門口都是寫五金用品,但是分流分細項,精細到業餘者如你和我,根本無法形容給店員究竟我要什麼。要自己親身進去這些店舖,一間又一間,真真實實的淘寶,終於在某間店舖找到一個最契合你需要的工具。

而這些店舖的分佈,其實也自然而然成為一個又一個的聚合(agglomeration)。街頭近西九龍中心的排檔,是釣魚人的天堂。隔幾檔,就是一些古物舊物的集散場。對面就是一連幾檔五金零件店,行過去地鐵站一邊,在這個十字路口,永遠是一些賣二手一手電話、機頂盒的店舖。也是售賣電話卡的聚集地。

再行過去就是各式電燈、LED燈條、無線電、音響、攝影器材、耳機,乃至是磁石的專賣店。

除了這些繁雜的店舖外,鴨寮街賣電話卡已經成為了一個商業模式,乃至幾間大公司也在鴨寮街設立街舖,甚至出現了一個以此為名的品牌「鴨聊佳」(粵語與「鴨寮街」同音)。

不得了。有幾多電訊公司,會為一個預付卡品牌名字下功夫?又會否有公司會用一個街道名字,用落一個電訊品牌?也許這是全球唯一。

一個社會,無論幾時,都有很多人年年考第一,毫不特別。

不過,全球唯一,就只有一個。呢啲就真係好巴閉(粵語「厲害」的意思)啦。

鴨寮街,你好嘢。

巴閉到,香港人會把這個地方擬人化,把鴨寮街,稱為「鴨記」。他不單是一個地方,他是一個能夠與你對話溝通互動的熟悉朋友。(與「麥記」、「老麥」有同工之效。)


鴨寮街其實不用太多筆墨,因為去到你就會感受到在人流的漩渦中,這個地方每一刻與你產生的複雜互動。

北河街和桂林街就是兩條平行街道,均與鴨寮街垂直。

這一幕,是尋寶圖。在桂林街附近的基隆街。更加是舊物天堂。

我自己聽到北河街,會自動加「街市」兩個字上去。固然北河街上真的有政府的「北河街街市」(哈哈,現在因為安心出行的緣故,街市內水靜鵝飛。)北河街本身就是一個大街市。

這兩條街都有一些排檔,而與鴨寮街不同的是,這兩條街有汽車行駛。在香港這個資本至上,貧富懸殊的社會,這個地區,可謂是難得低下階層能夠吊打有錢階層的地方。行在這個街道上的感覺,與行走在台北龍山寺旁邊的西昌街差不多,只不過規模、人流多幾倍而已。

「你揸車?好呀。名車?仲好啲添,慢慢塞車啦。你入得嚟呢度,就預計咗冇人讓你。」

兩條街上售賣各種生活用品、菜蔬、鮮肉、衣履鞋襪的人士,根本不會理睬那些開車經過的人,因為著實太多人在街上,群眾力量讓你感覺無須理會駕駛者。開車的人亦很識趣,慢慢碌車而過,連響號也不敢。

深水埗明明是一個老化社區,在這些街道上,主要是中年以上的人在購物、上班,他們的動作不算麻利,但是千千萬萬個動作堆疊起來,就有一個「秒秒鐘幾十萬上落」的感覺。

而且在這幾條街道上,更加有很多很多不同族裔的人士在購物,人數之多,大家面貌的平常,簡直讓我有在加德滿都 Indra Chowk 市場逛街的感覺!

種族融和,就是我不覺得你有什麼特別,你也不覺我有什麼特別。你買菜就俾錢,你賣菜就俾貨。


大南街,是近年一個很熱門的地點,開了很多「打卡小店」。Cafe / 環保店 / 手工藝作坊 / 鋼筆專門店等等,提升了這個地方的格調。這個地區以往是布匹、鈕扣、皮革的批發中心,當香港製衣業慢慢式微,這些店舖也逐漸萎縮時,這些地方逐漸改造成為工藝地區,是多麼美好的改變!

台灣有很多文創園區,外國有很多cultural hubs,很多都是由民間推動,政府支持而成。而目前大南街的面貌改變,卻純粹由民間推動,政府暫時未參與其中。

期望未來政府也不要插隻腳入來,多數政府支持的改造計劃,都成為了中產以上的文化地方,人流寥寥(旺丁不旺財那種),大家去打卡就走。(典型例子:PMQ / 大館 / 茂蘿街7號 / 和昌大押 / 西港城 / 中環街市 ...... 其實有成功的例子嗎?上海街618號是否成功?不知道,自己未去過。)

在混謬中找到珍寶,那種快樂可以很廉價,但是很真實。

老實說,這些地方好看不好住。作為區外人在此溜達,固然覺得其樂無窮。但是作為住戶,可能就是要面對著惡劣的居住環境:嘈吵、劏房、污染、品流複雜... ...

這些地方正在更新,譬如隔幾條街的海壇街已經有建成的「愛海頌」作為例子(真好笑呀,離開海邊800米還好意思說自己是Seaside。啊,不對不對,1977年之前,這個地區是海邊呀!現在是2021年呀!

與大角咀的改造一樣,改造完,新的店鋪基本上驅逐了所有原區人,多數變得死氣沉沉。

我難以想像鴨寮街這幾個街道社區,究竟會怎樣在時代的巨輪下被碾壓。不過,香港已經足夠多難以想像的事情了。在難以想像成為現實之前,去行一行,在腦海留下這個機能齊全、生機勃發的社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