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道路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不清楚现在的00后是否还有听过这首。经过四十几年的改开发展,深圳从经济数据上已经位居中国第三,在知乎这个求知网站上可以看到很多人认为深圳就是未来的中国第一城市。不过我不是这么看。
几年前到深圳下飞机的第一感受是,这里的天是真的蓝呀,云也白,空气比我从小长大的“北方”城市干净多了。得益于2015年柴静的《穹顶之下》的科普,我认识到雾霾是个确确实实能减少寿命的可怕灾难。身边人不以为然,我却被脏空气折磨得无法入睡,咳嗽一咳就是一个月。来了深圳这么多年,小病都没生几次,长时间的咳嗽也没有了。对我来说,这是深圳的一大优点,不过不是因为它有什么不同,只是地理位置隔绝了北方的脏空气。
来的那年,还没有武肺,川普也还没开启贸易战,一切似乎都在正规,如果没有后面的事,我认为深圳还能接着发展个十年左右才到顶峰。届时再前进一位成为中国第二城市也不是不可能。世事难料,在美国为首的众西方国家的围剿下,整个中国都陷入困境,深圳也不能幸免。
我十分不看好这样一个城市,它就像整个中国的缩影,当我批评起深圳的种种时,我听到的辩词和为中国弊端辩护的辩词如出一辙。就像我这篇的标题,我想说说深圳的道路,借此解释为什么我不看好深圳的未来。
在深圳生活过的人应该都享受过“咚咚咚”的修路声伺候,我刚来的第一年感受不深刻,修路嘛,我生活过的城市也是如此,一个城市要发展难免是要修修路的嘛。过了几年,这种现象不减反赠,唯一一段消停的时候就是武肺爆发的那段时间,路上连人都没几个,别提修路了。这修路的盛况怎么形容呢,我上班的5公里路中,有4公里的路是不健全的。你以为修完路就不修了,隔几个月又封起来接着修。
我骑一个小电动上下班,有一段路是用小砖头铺的。最初走的时候还算较为完整,一年多时间,渐渐有些小砖头被带偏松动,下雨天一踩能溅一身水那种。到后来就慢慢有些砖头脱离它的位置,有了一个缺口就由此扩散开,一条路到处都是坑。最可怕的是我骑车路过,砖块被车带动翘起,打到电动车底盘,整个车都被顶飞。幸好没有翻车,但也难免胆颤。这样的事就发生过两次,每次走过这段路都心惊胆战。有些路用大方转也被什么东西压的坑坑洼洼,砖块碎裂,露出底下的沙子。
有人可能好奇这一看就是人行道呀,为什么电动车要走这路。这就要说到深圳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神奇设定。很多人调侃深圳的领导是从来不走路的,所以马路能休多宽休多宽。我不想多说深圳的机动车道,有它的问题,不过我走的不多。就谈谈我们普通人经常走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严格来说深圳是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贴得很近,很多人把这所谓的非机动车道当跑道跑步用,在上面散步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对于电动车骑手来说,这两个道路没有什么区别。其实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如果不走机动车道的话,那走人行道更顺畅,走那个非机动车道十分麻烦。
我用window自带画图做了个示意图,开电动车时会遇到什么问题?首先是刚刚说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混合,有时候会有绿化带隔离开,但实际没有什么作用,要躲避行人,行人也要时刻注意前后飞行的电动车,有些外卖小哥飙车起来很吓人。其次是路口这个圆立柱,所有人行道入口都有这个柱子,主要目的大概就是防止有汽车开上去,实际效果在我看来是防止电动车载人的。坐我后面的乘客无数次被这个柱子撞到腿,(我不是送客的)不是我的技术不好,我开了几年的电动车,很少磕磕碰碰,这位乘客承包了大多数的磕碰,实在是两个圆柱之间的距离太窄。示意图的比例一点不夸张,只够一辆电动车通过。这还造成了另一个后果,等红绿灯的时候严重影响通行效率,因为根本没有电动车等候的区域,只能跟行人挤在一起,挤这个狭缝。最后,电动车想走这个非机动车道,就要不停走Z字型,各种90度角短转弯。转过来之后也不是畅行无阻,为什么要费这个事情。
本来就开电动车就如此不易,偶尔靠马路边走快一点,还有交警随机出现在各个路口。深圳的交警十分热衷于抓电动车违章这件事,50或200的罚款起警示作用。但是他们不能追电动车,所有就有外卖小哥和电动载客的四处穿行,交警无可奈何,只能对上下班通勤的电动车下“狠手”。
外卖小哥在那个城市都一样,不过电动车载客的现象好像还是深圳的一大特色。这批人完全无视任何交通规则,他们对交通秩序的影响比任何人都可怕。他们在道路中间肆意穿行,和汽车抢道,闯红灯,逆行,在经过路口时疯狂鸣笛揽客,深圳的交警却视而不见。让人费解的是,乘坐他们电动车的人九成都是女性,丝毫没有对自身安全的担忧。
除此以外,每个路口装了一个大喇叭,循环播放着反诈骗宣言。有穿着红马甲的“监督”行人闯红灯的志愿者,最近有又多了一批穿着绿马甲的交通协管,加上偶尔会有交警亲临便会出现一个路口,四个行人等候区平均有3个不同身份的交通指导员。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同监督行人电动车的行为。
另外有些道路设计时路不够宽,那就砍掉非机动车道,如果还不行,就让人行道也缩减,再不行就只设置单边人行道。更有甚者连接关内关外的道路完全不支持行人电动车通行。想通关除了自驾,就是坐地铁。
可以看出深圳的道路所有逻辑都是为机动车服务的,而不消耗汽油的绿色出行障碍重重。而被如此优待的机动车们就通行无阻了嘛?还是一样拥堵不堪。深圳的交通信号采用单向放行的方式,一次只亮一边的绿灯,所以错过了当前的绿灯,那就乖乖等另外三个方向的绿灯走完。而行人信号灯就更复杂了,每个路口有两个信号灯,大概是因为路面太宽了,怕行人一次走不过去,“贴心”地为行人在马路中间增加了一个等候区,多设一个红绿灯。有一些路口行人想过马路能等3-5分钟。
深圳还有个成文规定,路口要礼让行人。看着是给行人让路的福利,我却不认为这是什么好的规定。某些路口高峰期时人比车多,但是零零散散地过马路,驾驶员们看到只能等待。某些情况下能把转弯道堵很远。其实行人和车辆互相礼让一下反而能让交通更顺畅。
道路设计这么麻烦,效率没见提升多少,甚至不如那些在机动车道边上开辟非机动车道,不用特别增加转弯道,行人等候区。大家各自走在自己的路上互不干扰,不是更好?每每提到这些,某人就说深圳是的新城市,还在发展。就像有人骂中国时,就反驳说中国没有美国发展时间长,所以就可以牺牲某些东西求发展。发展和规划这两件事有冲突嘛,道路规划,城市规划,环保规划,都是可以在发展的同时一同推进的事情,为什么要牺牲掉中国“居民”的居住体验来谋求和这些居民毫无关系的“发展”。
深圳就是中国的缩影,什么事情都求快,什么来钱快就做什么。两湖两广的人闻名而来自愿做干电池,996,007地消耗着自己,在这座城市得到的还会如数奉还给这座城市,待到油尽灯枯,两手空空回到故土,回首间,发现这座城市没有一丝生气。
我也在知乎写了一篇对比广东和江苏的回答,语气比这还委婉一些,文章没被删,但是提示修改。考虑到薛定谔的违规,我还是放弃修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