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天由【原獨讀報】為大家摘要上週要聞,同時不忘記向冬天倒數:距離冬至還有15天。

Source: Rani Zerafa/Getty Images

今年稍早為大家報導過藍色自然聯盟」成立的消息。這是新成立的保育組織,主要成員是六個全球性的慈善機構,另有十數個聯盟夥伴,都是與海洋保育有關的專業組織。他們的目標是要在 2030 年達到將全球海洋 30% 的面積納入保護範圍,他們稱這為「30 by 30」計畫。

然而今年 7 月發表在《海洋科學前線》期刊的一篇論文指出,海洋保育能否奏效,很大程度上與兩個人群有關,那就是原住民族和保育區的當地居民。然而許多海洋保育計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其保育計畫往往傷害這兩個人群,保育結果造成他們的糧食危機,讓他們生計陷入困難。

這篇論文指出,若真心期望海洋保育不流於地圖上畫幾道線,那就得承認原住民族的權利,正視原住民族的傳統知識。

Source: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保育人士關注海洋,能源開發人士也關注海洋,畢竟有大量財富以能源的形式貯存在大海。近年來海床採礦愈來愈流行,對海洋生態造成衝擊,當然也影響倚賴海洋的原住民。

海床採礦就跟陸地上的露天採礦一樣,在海底鑽鑿開挖,移除大片海床以汲取礦物,甚至可能剷平整座海底山,造成的生態擾動比原油開採更加嚴重。

澳洲北領地的原住民面對這樣的威脅已經很久了,今年 8 月終於迎來一個對他們有利的政策決定——北領地政府永久禁止海床採礦活動。北領地海域生態豐富,全球七種海龜物種當中有六種以此為家,鯨魚遷徙會在此逗留,幾乎已是瀕危物種的澳洲短平鼻海豚、脆弱的儒艮、鋸鰩都居住在這裡。

▼鋸鰩(Pristidae)是魚類的一個科,吻部有如鋸齒,是北領地海域禁止採礦的受益者之一。
Source: Dr David Wachenfeld Auscape/Pew

美屬波多黎各同樣擁抱溫暖的海域,最近也展開新的海岸地區強化計畫。根據皮尤研究所(Pew)的概略描述,波多黎各海岸地區共有 240 萬人口,作為觀光旅遊地區而頗具經濟生產力,創造出 70 萬個就業機會,每年收益 200 億美元,因此維護濱海環境不只是維護生活環境,還是維護生財工具。

波多黎各在 1978 年加入美國國會設立、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主責的「國家海岸地區管理計畫」,但這「管理」或「保育」成果令人懷疑。波多黎各致力於發展觀光業,創造「綠色經濟」,將碧海藍天提供給度假旅客,度假旅館等各種設施緊鄰重要的棕櫚海洋保護區(Tres Palmas Marine Reserve),對海洋生物造成一定的威脅,今年更新的管理計畫是否能夠有所矯正還不清楚。

除了造成生態問題,觀光業本身並沒能真的解決波多黎各低收入社群的困境,當然更沒能協助當地的原住民——因為當地的原住民泰伊諾人(Taino)已經在四個世紀之前滅絕了。

▼麋角珊瑚(Acropora palmata)是極度瀕危物種。圖為波多黎各棕櫚海洋保護區的麋角珊瑚,是整個加勒比海地區最健康的麋角珊瑚群。
Source: Olapi Creative/Latino Rebels

▍參考資料

海洋科學前線|有效的海洋保育能夠提升社會平等,在竭盡土地資源以求經濟利益的開發中國家最能收效。

保育國際|海洋保育與原住民族傳統知識可以攜手合作。

皮尤研究所|澳洲北領地永久禁止海床採礦,這是海與人的雙贏。

皮尤研究所|波多黎各更新海洋地區管理計畫。

▍參考資料

前期原獨要聞|四世紀前的種族滅絕之後,泰伊諾人現在何方?


▍讀報公告

今年 10 月 1 日起,【原獨讀報】開始在「Alian 96.3」原住民族廣播電台「我們的麥克風」為大家讀報,每期播出後也會上架廣播連結,歡迎大家早起收聽廣播版的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