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完善」的立法會選舉,在提名期結束過後,街道上多少還是出現了很多「候選人」的橫額,以致大型宣傳廣告,而在巴士、小巴上看到的選舉廣告數量,也似乎比起以往的選舉為多。而且,有做這等操作的,也不止於地方選區,亦包括功能組別和選舉委員會的「候選人」。

但說實在,作為只有一張票的非特權階級,看著功能組別和選舉委員會的「候選人」的宣傳,總是覺得帶點諷刺。當大多數的市民,都沒有權投票給你的時候,你掛出這些廣告橫額,是有甚麼作用呢?是在攞景贈興幸災樂禍,還是要把精子射落海嗎?

而且,就算很多「有識之士」不斷強調這個經「完善」的立法會選舉並非攪「清一色」的,是有競爭的,而選出賢能是對社會長遠發展有所裨益的,但大多數香港人都明白,這被閹割至殘缺不全的、大幅倒退的、眾多人士被排拒在外的選舉制度,早已沒有參與的意義。縱然有人說,應該合力把那些被視為陪跑者的人送入議會,以圖打亂政權及保皇派的預算,但更多的人仍然覺得,參與這次投票,就等於 endorse 了這不公不義選舉制度。

所以,就算地方選區的「候選人」不停拉著粵語也說不好的助選團擺街站,又舉辦做勢大會,坊間的選舉氣氛,依然冷清,跟五年前會不斷呼籲市民不要浪費手上寶貴選票的說法,甚至自發協助素人之選舉工程,有著天淵之別。好些民調數據也顯示,不打算投票或投白票的民眾,比起以往任何一次選舉,都還要多。甚至是曾被政權「寄予厚望」,破例安排的中國關口票站,登記投票者亦遠低於預期。

不少坊間的論述說,政權對於低沉、冷淡的選舉氣氛,比起任何一方還要驚慌,因為這反映著經「完善」的選舉制度是矯狂過正了、香港人對前景沒有信心了(分明就是,否則為何會有那麼多人移民?),令天朝沒有面子面對國際社會對打壓香港的各種抨擊。

故此,政府也加重了火力,大曬金錢製作呼籲投票的文宣,包括報紙頭版、流動宣傳車等,又發信予不同的公營團體,要求向屬下的職工及成員作呼籲。就連近日食肆等表列處所也要強制使用「安心出行」的時候,投票站倒又不設這項規定。

政權也煞有介事的強詞奪理,一時又說低投票率代表市民對政府的信任程度高,一時又稱要把不同界別的投票率作加權和合併計算,以「塑造」更好看的數字。此外,政權又抹黑西方的民主制度並不切合香港實際的社會需要、恫嚇鼓吹投白票的人和媒體,務求「多管齊下」消除所有不利投票率的可能。


最新的一招,更是前所未見。星期五下午,政府宣佈,為「便利」市民投票,於投票日當天,巴士、電車、地鐵將提供免費乘車。

可是,一般市民獲安排的投票站,通常都設在登記住址附近,並不需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便可以投票,所以政府提出的理由,絕對是站不住腳。而且,政府並不會資助交通公司有關當天的車費收入,營運商可透過車費回饋基金的結餘中扣除,變相乘客日後獲得持續車費優惠的可能會減少了,市民還是要「硬食」。

有些交通迷已識趣地說,既然要我無端白事的「開善堂」,我是巴士公司管理層的話,當天就乾脆只提供有限度服務了,你們這些鹹魚上不了車,就是你的事。

可以預料,下星期日,開始多人的地方,並不會是投票站,而是一眾郊遊、打卡勝地,也可以準備一堆花生,看看各區交通大亂的情況。

逆民意的操作,無論如何用旁門左道催谷,終歸還是無法力挽狂欄、使人信服的。

不過,有些心照不宣的事,還是值得在當天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