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一下各位讀者:我想看老電影,請問哪兒可以租VHS錄影帶?你說,有無搞錯,連DVD光碟都淘汰了,連下載也不用,看串流或Video on Demand就可以了!若你是收藏家的話,最少也是看Blu-ray吧!

《低清老翻王》(王牌自拍秀,Be Kind Rewind) 的導演卻偏偏把焦點定在一爿租貸VHS的小店鋪;大樓也不是玻璃幕牆高清反光製造「熱島效應」的現代建築,殘殘破破的,被政府部門下令「清拆僭建物或逼遷」。

社會一味追趕風潮,技術不斷革新,這全然是好事嗎?

我只知道,收藏多年的卡式帶、CD、VCD、DVD……都漸漸因為技術問題而成為廢物,只要沒有合適的機器,就無法看到裡面的內容。

兩位男主角呢,也是「過時」的---- 像有三十歲身軀的十三歲頑童,專做「低能嘢」。我們童年時身邊總會有一個肥仔,而主角Jerry肯定是姓「死」的那一種,天天在另一主角Mike工作的租帶鋪「搞搞震,冇幫襯」,又強迫Mike和他一起去破壞「發出電波影響我們腦袋」的發電廠(而Mike竟真的跟著去!),令自己被磁化,更把Mike的所有錄像帶清洗掉。

怎麼辦?有客人來光顧,讓他們看甚麼?怎樣向錄像帶的老闆Mr. Fletcher交待?

Jerry和Mike想出一個方法:自己按錄像帶背面的劇情大綱和記憶中的場面重拍一次。

「不是這麼低能罷?!」是的,不只低能,更是低技術、低成本、低質素,總的來說就是「爛」。但這些「低清老翻爛片」竟然大受歡迎,街坊拍隊等租帶,Jerry成了小鎮中的明星,從「死肥仔」變成「得戚的死肥仔」。

土炮自製《鐵甲威龍》(RoboCop)


電影的喜劇元素就集中在此。但「低」片卻不止以「低能仔做低能嘢」引起觀眾發笑,更想引起觀眾反思---- 「低」的東西,除了被耻笑、被看扁,就沒有價值嗎?

為甚麼要發展?一定要舊的換走、新的換來?Mr. Fletcher不能在限期前自費清除僭建部份,就要搬走,小樓也要被拆掉。但服務小鎮街坊多年,累積成的鄰舍關係,豈能簡單地以「清拆 -重建」的思維來處理?老主顧Miss Falewicz喜歡看過時但又未成經典的電影,與Mr. Fletcher之間微妙的感情,不是在門面光鮮、效率高的連鎖租碟店能建立的,只有小店鋪的格局才容許那種社區的人情醞釀。

為甚麼要不斷向前?忘記過去,努力面前?Fletcher多年來一直告訴Mike,租帶鋪是爵士樂手Fats Waller的故居,卻原來是大話!為甚麼那樣做?因為他想Mike對這店鋪有歸屬感,投入工作。最後小鎮很多街坊杜撰劇情,不再老翻,創作一段虛構的Fats Waller的「傳記」短片,當然不是為了紀錄歷史,而是要一起創作、經歷。短片的內容是虛構的,但他們的共同經歷和感情是真實的。

已消失的錄影帶店


為甚麼科技一定要「高」的才好?錄影帶的畫面質素遠低於影碟;Jerry和Mark找來幾個伙伴「土法煉鋼」式重拍荷里活大製作,就是因為技術差勁才吸引人,最精采的地方在於,他們如何利用小鎮的既有環境和日常生活的物品來「再創作」,拍攝「有鬼」、「捉鬼」、「高空墮樓」等特技場面。

《低清老翻王》中的美國,一點都不像很多人心目中的美國,那個(曾是)全世界最強的國家,在經濟、軍事、文化上皆在全球前列的超級大國。導演讓看慣荷里活高科技大場面的觀眾反思,爆炸場面和電腦特效都不是讓一齣電影成為「好電影」的關鍵,創作人的心思和深刻的感情才是吸引人、感動人心的重點。

你可看出這在山寨哪齣電影?


導演也不只說「電影」,也反思「社會發展」所為何事。其實這電影的主角不是人物,而是空間;不是自製「低清老翻」的兩個主角,而是那小鎮,和那僭建舊樓角落的舊式錄像帶租貨店。在這「未發展」的空間中,人際間的距離卻很接近,居民可能很「低能」,但純樸沒有詭詐。

笑聲落下,猶在思索,我們的文化往何處去?生活往何處去?社會往何處去?是不假思索地向「高」、「快」、「前」發展,還是珍惜人情和關係?



 (原載於中學生雜誌Catch#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