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一件今年發生的,你想永久紀錄下來的事情。

香港大學學生會被香港大學軀逐

因為港大學生會評議會一個動議,警方以「宣揚恐怖主義」為名拉人封艇,香港大學宣佈不再承認港大學生會,把會址收回。我唸大學本科的時候醉心於學生會屬會活動,港大學生會是我關注社會事務的啟蒙之一。香港大學學生會成立於1912年,以「團結一致,獨立自主」為宗旨,念茲在茲、莫失莫忘。

相關新聞:
港大不再承認學生會校內角色 (RTHK)

港大:不再承認學生會校內角色 (InMedia)

香港大學學生會評議會早前通過「對梁健輝逝世深表悲痛,感激他為香港作出的犧牲」的議案,之後即遭多方抨撃。評議會之後承認內容嚴重不當,撤回議案,幹事會亦立即辭職。港大今日下午再發聲明,宣佈不再承認港大學生會作為獨立註冊社團在校內的角色。

【清算學生會】港大校方清除學生會大樓、民主牆文宣 (立場新聞)

【清算學生會】港大停止代收會費、停「管數」服務 收回會室等設施管理權 (立場新聞)

2013年前的香港大學學生會會址,即徐朗星文娛中心,後來因港大百周年校園工程被拆遷


整整兩年過去了,疫情仍在繼續。相比起兩年前,疫情如何改變了你的生活?你認為還能恢復原狀嗎?

因為英國疫情嚴重,而政府反應遲鈍,很多國民也不喜歡各項防疫管制,我可以保護自己的方法就是躲在家不出門。作為研究生,只要家裡能上網便可以寫論文、開網上會議、查看電子文獻、靠網上訂食物送上門,用video call 見朋友,看網上串流的電影 (我以前是每周進幾次電影院的)。

這種往虛擬世界轉移/逃避現實世界的問題的趨勢大概是回不去了。

2021 年,你(終於)在哪些地方躺平了?

為了避開英國疫情,社交上是躺平了。2020-21年間我大約有一年時間幾乎沒有離開過學生宿舍範圍,只有三次例外。連鄰居也幾乎沒有交流。

國安法通過後,不少香港人僅僅轉發一個帖都被拘控。以前我天天在社交媒體分享時政新聞,現在基本上完全不碰,這方面也算躺平了。其實發不發也沒有甚麼分別,我又不是KOL。

2021 年,什麼事情讓你獲得最深的意義感或給你最大的力量感?

躲在家裡,感覺安全。很多好動的人在封城期間運動及社交活動大減,確實影響心理健康。但內向的宅宅在這特殊處境原來反而有比較好的抗逆力。

2021 年,你經歷的一場告別或一次相遇

一個朋友的突然離逝,因為疫情及其他限制,只能在網上悼念

相比去年,你與身體的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你有更喜歡現在自己的身體嗎?

長期躲在家的壞處是缺乏運動,自己亂做又姿勢錯誤,只練得筋肌酸痛

跟我們分享你在 2021 年相遇的一本好書、一部好電影或一首好歌

非洲小國賴索托電影《這不是一場葬禮》( This is Not a Burial, It's a Resurrection ),從老人喪親到信仰失落,從殖民遺緒講到發展暴力,從按程序反對拆遷到存在主義式的反抗。請看這齣影評:

一無所有的老人,如何展現出最大的勇氣


用一張照片分享 2021 年對你有重大意義的時刻。

第一次在大學當客席講師,為倫敦大學學院(UCL)的學生介紹我對當代中國喜劇電影的研究,可說是三年研究生生涯的一小步,讓自己知道一直的努力不是完全乏人問津、沒有成果。


請填空:2021,__ matters

"Our health"
疫症時代提醒我們,身體健康最重要,不論虛擬世界發展到甚麼程度,在街上捱凍捱餓的露宿者、在醫院掛著呼吸機的人、因封城而無法與親人擁抱的大眾……都知道須珍惜這個沉重的肉身。

為甚麼還要寫作?

我長期受到「我寫的東西乏人問津」的困擾,即使不斷努力求學和磨練。缺乏回應與交流不斷讓我陷入自我懷疑。書寫是為了溝通,文字需要有讀者,但書寫又是我思考的過程、生存方式的一部份。我想知道Matters是否一個支持繼續我寫作的地方,希望得到正面的回應,我也可以更積極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