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年以前,中国也是有圣诞节的。平安夜甚至相当热闹,年轻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共祝平安。在中国,很多商家会推出生日优惠活动,即生日当天持身份证半价,甚至免单。但这种优惠活动通常限定“非节日”,因为节日通常满座,商家收钱都来不及点还要免费招待你,他可能怕自己会翻白眼。朋友生日撞车平安夜,经常抱怨生不逢时。

甚至那时候,中国社会发展出独特的庆祝方式:送苹果。是真的苹果噢,不是乔布斯家的苹果。取“苹”字谐音,寓意平安。年轻人会在那天送苹果给亲友,饭馆也会准备苹果给客人。记得那时候圣诞前夕,市场上各种各样好看的苹果,裸着的,或者包装华丽的。

一直以为这方式和节日一样是泊来品,直到后来看别人的文章,才知道原来是圣诞节的在地化,不禁哑然失笑。对啊,“苹果”和“Christmas Eve”连一毛钱关系也没有,甚至和“Safe”也风马牛不及,它果然只和“平安”有关系啊!

那时候圣诞节,商家还有个通用的宣传口号:双旦(诞)同庆。

但记不清哪一年,风向突变,党媒下场批判洋节,声称中国人不应该过外国的节日,一众民粹应声而起,监督举报,排除异己。自此以后,圣诞节在中国,虽不能说销声匿迹,起码日渐式微了。

十二月以来,马特市大家都在喜迎圣诞的时候,我在自己的生活半径里,甚少感受到圣诞氛围。回想以前,很多商场早早就会挂出宣传横幅,门口可能还有圣诞老人接客,五光十色,高达丈余的的圣诞树就更不在话下。中国人有张灯结彩的传统,圣诞树一来立马风靡。

有天看到@winniex 发的照片,她们城市的商场里,早早似有圣诞气氛,有些出乎我的意料。简单讨论,得出的结论是我可能最近出门不多,所以没感受到成都的圣诞氛围。从那时起,我就想,要专门去附近的商场考察一下。

有一次,我在伊藤看见一个圣诞老人,像IFS那个爬楼的熊猫一样,挂在二楼走廊悬臂处,作势往上爬。那时候我在五楼,想着下到二楼正对着他背后拍张照片。结果我下楼太投入,直接下到了地下二层停车场。茫茫人海,就此擦肩而过。

要到12月22日,去另一家商场看电影,早到半个小时,决心要寻找一下圣诞痕迹。

商场的大门和中庭波澜不惊,没有任何关于圣诞的宣传和标志性装饰。但商场里的商家,大部分自己做了简单装饰。或者一个小小的圣诞树摆在门口,或者非常隐晦的红绿配色气球组装饰。我从一楼逛到五楼,只有一个商家在门口做出“Christmas ”图样,其它的所有店铺,均“秘而不宣”。还有一家店,我在门口拍她家的圣诞树,店家充满警惕地出来问我为什么拍照。我说看见圣诞装饰漂亮,随手拍一下,怎么?保密不让拍吗?她打量一下我,显然仍不放心。说,嗯,我们私人店铺,别拍。我说,哦,好的。

商场唯一的圣诞配色官宣,电子屏,隔几十秒出现一次
店家的气球装饰
迎宾的圣诞树
唯一指名道姓Christmas的商家
风平浪静

那天的寻找过程,给我一个强烈的感觉,便是圣诞节这件事,和中国的很多事一样,只能暗流涌动,而水面之上,风平浪静。疫情时代,我对大部分节日的期待,其实只剩放假了。那些不放假的节日,在我眼里都是耍流氓。我也不是基督徒,对基督教所知甚少,圣诞节在我的维度,可有可无。以前政治氛围还没这么糟糕,人们要不要过圣诞节可以自己选择的时代,我经常在心里冲狂热的年轻人翻白眼:圣诞节是啥意思搞清楚了吗就跟着人家学过圣诞节!我自己最多是碰巧约在那个时候的饭局上,举起酒杯的时候,说一声“圣诞快乐”。

如今想起来,当年那翻在心里的白眼,可能都被上帝看到了,上帝说“要没有圣诞节。于是便没了圣诞节”。

平安夜那天一早开门,发现门把手上,套了个红色的绒套,还附了一张心形的卡片,是物业写的:但愿这小小的礼物,帮您祛除冬日的寒冷,带给您家的温暖!

傍晚下楼打水,和圣诞老人不期而遇,他拿一个袋子,给院子里正在玩耍的小朋友们发糖。

我想起很多年前看过一部忘了名字的好莱坞动画片,里边有个牙仙,是个美丽的女孩形象。电影里,牙仙为了保护孩子们换牙时退下来的牙齿,奋勇和坏人搏斗,最终赢得胜利。我记得也已几十岁的我当时心头的震动:啊,原来在美国小朋友的世界里,有个牙仙那样温暖的守护神,好羡慕!

我家物业工作人员扮的圣诞老人有些不像,出没发礼物的时间也有些不对,但有什么关系呢?孩子们得到一根棒棒糖,开开心心地剥开往嘴里塞,嬉笑着散去。

我远远拍了一张主题有些不明确的照片,决心要把他放进我的文章。

找到圣诞老人

PS:这篇文章一文两用,一是参加社区活动,二是做为 #纽成一片系列中的圣诞篇。都是临时起意。本来觉得圣诞离我很远,没想过要参加活动,但昨天突然觉得远也有远的表达嘛,而且也做了功课,就压线写一篇。正在写的时候,看到@魔鬼小編 发了一篇纽约圣诞的文章,跟她商量,把我们这两篇都放进去。很合适,遂成。她的纽约圣诞不白色,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移步阅读。小编不在马特市发文,不过在“纽成一片”这个标签下是我们一城两写中我写的“成都”,每篇末尾都有小编对应的“纽约”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