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Matters 的「年度問卷」已成了必定會出現的一道寫作命題時,到了某時某刻,心坎裡已經就這份問卷,草擬了一些腹稿。這年頭還未走到一半的時候,已經可以預視到,這一年的問卷,也不會容易寫。Matters 站方正式釋出 2021 年的問卷題目前,把部份去年的精選答覆重新推送,小弟的答卷居然排在第一順位,也獲得一些新讀者的按讚。受寵若驚之餘,這或多或少,也讓自己書寫今年的問卷的時候,增添了一些無形的壓力,因為在回看去年的答覆時,也覺得有些東西,一年後的今天,已變了很多,亦未必再寫得出來。

本來這份答卷,還是可以早一點「公諸於世」的,但當時有其他的題目想先行書寫,再加上極權在年結之時,又在香港人身上狠狠的劃了一道傷疤,故此在這個清年假的下午,才能抽空答題。


1. 寫下一件今年發生的,你想永久紀錄下來的事情。

這某程度上,其實是一道偽命題,因為只要你在 Matters 遞交這份答卷的話,選擇寫下甚麼內容,就已經是被永久紀錄下來了。

比起這一年在香港發生的種種大事,自己的經歷,雖然不值一提也說不上要永久紀錄下來,但作為一次個人的年度回顧,還是得說一說自身的東西吧。這一年「負碌」地成功轉換新的工作,也算是自身較大的轉變。坦白說,自己面試時的表現不算特別好,履歷表上亦沒有甚麼出類拔萃的專長和技能,所以面試後翌日就已經收到現職的 offer,由開始尋覓新的工作到獲聘,中間只花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比起四年前花了半年左右才成功離開第一間公司,這也是來得比自己想像中快。

在舊公司待了三年多的時間,面對著瞬息萬變的世界,也有擔心過自己的 skill set 是否能夠應付新的工作形態。換到新的工作,也許算是換來了一點的 security,但因為種種原因暫停了網上學習的進展,對前路的顧慮,兩三年過後,或許又會再次重現。

但還是那一句,這一年在香港的種種大事件,極權要肆意抹去的歷史,才是更值得去永久紀錄的東西。

2. 整整兩年過去了,疫情仍在繼續。相比起兩年前,疫情如何改變了你的生活?你認為還能恢復原狀嗎?

是不會回復原狀的了。極權不斷借疫情為由,層壓式地增添壓在市民身上的監控措施,由要求食肆(及其他處所)必須展示「安心出殯」QR code、到光顧食肆時需要使用「安心出殯」或填表登記,現在就連填表登記也不接受了,還在放風說要打針才能進入,凡此種種,都是在剝削市民的人身自由,掌握行蹤達致監控的目的。

以前去餐廳、到戲院、參觀博物館等地,是一件很隨心、隱密的事情,如今卻添上了不少的限制,或需要滿足一些前設,才有條件去做。食肆需強制使用「安心出殯」後,自己重新投向買外賣去「野餐」的操作,人為的限制令不少人無法好好坐下來吃飯,絕對是一件反智的事情。

極權一直有意把社會信用制度複製至香港,如今靠著武肺,全面被合理化加速推進。日後就算疫情真的「消失」了(其實,是不會消失的,某些政權拒絕跟武肺共存,也是很無稽的堅持),這些「非常」時期的措施,也沒有太多撤回的可能了。

3. 2021 年,你(終於)在哪些地方躺平了?

對社會的參與,變得更加少了。現在已失卻了追看議會文件、政策報告的動力,及在各種(名義上的)公眾諮詢遞交意見的意欲。儘管,自身的工作狀況和閒暇時資訊接收的選取,對促成這個局面,也有著一定的「貢獻」。

認識一位知天命之年的朋友,為了守護自己的家園,抗衡現時可能已成為明日黃花的發展大計,努力查找相關的專業資料,鑽研各種規則制度內的空子以尋找最大的發聲空間。以一個門外漢的層次,他絕對是魄力十足,也很好的反襯了自己的「不務正業」。

政治社會類的文章,雖然心坎裡仍然覺得需要寫,但有些時候又想不到要寫甚麼,或覺得寫來寫去都是那三幅被的時候,新的文章,就這樣無疾而終,也任由寫作平台的 profile 上長出一些蜘蛛網。就算是在 MeWe 分享長文,只留下一個 emoji 而非一段讀後感的情況,也越來越常見。年尾之時反常地一星期寫了四篇文章,已是「爆燈」的了。

如果要說沒有「躺平」的部份,我想就只有在幣圈上的投入,BSC、Polygon、cosmos 等區塊鏈生態都是在 2021 年才有較多的參與,也使自己持有的非法幣資產數量急增。

4. 2021 年,什麼事情讓你獲得最深的意義感或給你最大的力量感?

從略,因為想不到,也可能真的沒有

5. 2021 年,你經歷的一場告別或一次相遇

既然今年經歷過「轉工」的過程,告別舊公司的同事,和遇見新公司的同事,也是理所當然。跟舊公司裡個別關係較好的同事仍然有聯絡,只望「人走茶涼」的定律不會降臨得太快吧。現職公司的不少同事也很友善和願意教導我等入世未深的晚輩,對於 pick up 現在的工作,或了解商場上的一些潛規則,亦是獲益良多的。

可是昨天才獲悉,其中一位前輩下月頭就要離開公司了。2022 年的伊始,又要迎來一場告別。

大離散潮下,如果說自己接觸到的圈子沒有人移民,也是一種奇芭了。有最少兩個中學同學,這一年都選擇了離開香港,其中一位有幸在他離開前數天,在一次講座上相見,算是可以無憾地來一次告別;但在社交媒體上隱身多時的我,相信還是會錯過了更多的離別。而萍水相逢的文友、政圈及公民社會上未必認識但也有聽過的名字,這一年裡,也發現有不少人已經不在香港,亦難免有惋惜的感覺。

雖然前文說過自己在社會參與上近乎「躺平」,但針對個別潛水多時但如今仍然存在的公民團體,自己反而多了參與,也認識到一些仍有志於民間研究的新人,儘管自己也比以前多做了一點付出和貢獻,但也及不上這些新人了。

年尾的時候迎來久違了的 LikeCoin 社群線下聚會,也成功籌組了 Medium 文友線下聚會,同時膽粗粗地邀約了在 liker.social 蠻聊得來的文友遠足,在這個越來越需要圍爐取暖的年代,這些有點基礎的遇見,同樣是少少的慰藉。

6. 相比去年,你與身體的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你有更喜歡現在自己的身體嗎?

身體狀況應該是比去年差了。在舊公司的時候,自覺平日的運動量不算高,所以還會趁一些空檔在辦公室裡做一下 7-min workout;現職公司的辦公室沒有這個空間,加上下班後為了爭取更多時間讀文而繼續久坐,就算會抽空落街散步,還是覺得運動量無復以前的舊觀。

7. 跟我們分享你在 2021 年相遇的一本好書、一部好電影或一首好歌

雖然今年讀過的書籍比起去年也是有所減少,如果要選一本來推介,自己會選重新出版的哈維爾《無權勢者的力量》中譯本,在這個紅線當道、空間不斷壓縮的世界下,如何繼續做好自己,活得真誠,這本不知會否被禁的書,是一道重要的提醒。這一年儘管也看過好些優秀的本地電影,但最想推介的,卻還是無法在香港可以欣賞到的那幾套。

8. 用一張照片分享 2021 年對你有重大意義的時刻。

公民社會傾瀉式倒下的其中一個觸發點,也展現了在極權的魔掌下,太多太多看似牢固的東西,也可以不堪一擊。這一份報紙,自己仍有保存下來。

9. 請填空:2021,__ matters

2021,not sure what really matters

10. (這題留給你,請向自己發出一個靈魂的提問,然後寫下你的回答)

也是需要從略的一部份,這一年因為腦袋裡的養分補充不多,也沒有甚麼胡思亂想的空間,心靈思緒沒有太多成長寸進的情況下,也就只能擱下這個需要好好探索內心的部份。這個,可能也是自己依然不知道要往何處去,的一種展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