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ablo Heimplatz @ unsplash

(編按:作者於網上分享正念與教練學的反思及心得,並結集成書出版。感謝作者讓立場新聞轉載部分文章。)

 

許多人混淆「想法」和「信念」:「想法」只是一瞬間浮起的念頭,「信念」才是我們潛意識中的確信。成敗的關鍵,不是頭腦想法,而是潛意識的深層信念。

信念創造實相。我們的一切經歷,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我們就像一塊大磁石,不斷發出訊號。發出甚麼,就收回甚麼。有怎樣的信念,就有怎樣的思想﹔有怎樣的思想,就有怎樣的行為﹔有怎樣的行為,就有怎樣的結果。持續的結果,就成為我們的習慣,最終就創造我們的命運。所以,要改變命運,先要改變信念。

一個錯誤信念,足以傷害一生。如果一個男人,相信女人都是索取者,他便會發現許多「客觀事實」,證明身邊的女人都只會索取。直到一天,他的信念改變,就忽然發現,許多女人善良寬容。男人同樣索取,只是形式不同,男女都有自私索取的部份。

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麻醉醫師Henery Beecher在戰場上為傷兵止痛,當時缺乏嗎啡,便改為注射鹽水。士兵看到痲醉師打針,自然相信有效,結果成功止痛。Beecher整理大量個案,在1955提出Placebo Effect安慰劑效應,指出大腦的念頭會製造出多巴胺等令我們快樂的化學物質。從此,美國政府FDA規定,所有藥物都要通過安慰劑測試。美國醫生Arif Khan 在2002年研究了19000位抑鬱病人,發現使用安慰劑的病人的自殺率,下降了30%。大腦是全世界最出色的藥廠;我們每一個念頭,都會引發化學反應。大腦不懂得區分真假,只要相信,便會出現對應效果。

 

練習﹕

1、教練邀請案主找出自己想突破的範疇,譬如努力賺錢卻長期負債、想結婚卻不斷觸礁。然後,案主誠實寫出負面信念,譬如「金錢令人煩惱」、「男人都是自私」。 

2、首先感謝舊有信念的價值,就是對應自己過去的需要。然後問自己:這個信念,真的絕對正確嗎?就會發現,舊有信念,並非絕對,值得改寫,切合嶄新挑戰。

3、改寫信念,將焦點由外在環境,回歸到內在選擇。譬如:「男人自私。」改為「有些男人自私,有些成熟善良。自私無分男女。我有能力分辨,會先做好自己,從而吸引適合我的人。」

4、把新的信念寫在漂亮的紙上,放在錢包、桌面,用心讀出。譬如:「我值得被愛,我值得擁有幸福人生」。從「我不值得」到「我值得」,關鍵就是信念的轉換。

5、經常唸誦適合自己的信念,譬如「我永遠都有選擇」、「我善用每個當下」、「我愛我」。任何時候覺得煩惱,馬上反問自己:「是什麼信念,讓我創造這個煩惱?」

 

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