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奧羽毛球摘銅 陳浩源嘆欠固定訓練場 促公平對待殘疾運動員
在東京殘奧勇奪輪椅羽毛球單打銅牌的陳浩源,昨日(4 日)回到母校浸會大學出席傳媒分享會。現年 36 歲的他透露仍在掙扎是否出戰 3 年後的巴黎殘奧,但指在缺乏體院固定訓練場地下,訓練配套是否足夠成為重要考慮因素之一,「如果你俾到啲嘢我哋,我係會盡 120% 的努力去俾返啲嘢(成績)大家。」
康文署場地需花 15 分鐘推輪椅進內
他笑言,自己並非一個「唔聽話、無病呻吟」的運動員,但參與多次大型比賽後,特別亞殘運奪銀及殘奧摘銅後,非常清楚需要加強現時的訓練配套,才能令他順利出征下屆殘奧,並有機會爭奪取另一面不同顏色的獎牌。3 年後的巴黎殘奧,陳浩源將屆 39 歲的「高齡」,「即係好彩嘅話可以做到 19 歲日本球手嘅 daddy,會係 39 歲同 19 歲的極限體力拼搏」,他指假如能維持到今日水平已經是一個進步,但明言絕不滿足於此,希望能以更佳態參賽,所以認為硬件配套對接下來亞殘奧和殘奧的備戰尤其重要。
平日一星期六天的練習, 其中兩天會在體院舉行,另外四天,陳浩源需要帶上訓練用的輪椅,自行駕駛到康文署的羽毛球場訓練。不過,由於康文署場地車位有限,他不時需花長時間輪候車位,之後更要從泊車地點花上 15 分鐘才能推輪椅到場內。陳浩源提到,體院 16 個羽毛球場,健全運動員都能用作固定訓練,但殘疾運動員就沒有這個「福利」,批評資源分配不理想、不合理。他強調,並非要爭取「特別待遇」,僅盼望能獲得相同、公平的對特。
假如能夠全程在體院訓練,陳浩源就能「輕裝上裝」,每次更心無旁騖地專注於訓練,他又指,即使練習期間受傷,亦能在體院內及時治療,不會影響日後表現。
一面殘奧銅牌代表甚麼?
今屆殘奧首度新增殘疾羽毛球項目,陳浩源成功奪獎而回,被問到這塊歷史性的銅牌,能否為他們帶來更多資源,他毫不猶豫地笑說,「想、希望係咁樣」,形容殘疾羽毛球本來就是小眾活動,但不代表就應不受重視,否則變相直接剝奪他們在最高舞台追夢的權利。今屆殘奧港隊未如往屆成績出色,陳浩源指菁黃不接是不爭的事實,還有一點,「其他國家發展殘疾(運動)的速度、力量和金錢係犀利好多」。
陳浩源說,有人曾分別指「只要他們亞運有成績、羽毛球成為殘奧項目,就會有場地」,但他一一用行動實現,並在最高世界舞台摘下一面銅牌,「要達到嘅又已經做到喇」,質疑能否如願獲到更多配套支援,亦成未知知數。
感激浸大配合比賽訓練日程
2016 年陳浩源放棄全職工作,同年入讀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背上學生身分約兩年後,於 2018 年初暫時休學,主力備戰殘奧。在旁的體育學系教授鐘伯光表示,一眾教授平日盡力配合陳浩源的訓練及比賽日程,認同學校應彈性地為學生運動員制立相應的學習計劃,「無話一定要 4 年讀完,攤開 10 年讀都得!」
鐘伯光認同,運動員處於「黃金時期」理應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他同時不希望他們放棄學業,因此總會盡力提供協助,包括教授會錄製課堂內容,讓他能在空閑時間重溫。他又舉例,平日學生不能在校內泊車,但得悉 陳浩源平日上課前後都要駕車回體院訓練,因此特意為他向校方爭取車位,讓他更易於拿捏校園和運動員的生活。
對於陳應否出戰 3 年後的巴黎殘奧,鐘伯光與一眾浸大教授都大力支持,陳浩源透露,現時身邊的人都全力持正面態度,他將再與教練仔細商討,預料一至兩周內會下決定,但無論結果如何,他都希望在合適的時間完成餘下約兩年的學業。
至於對將來的計劃,「推廣殘疾運動將會是我終身的職業」,陳浩源如是說,盼望成為殘疾人士和運動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