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書店 每周一書】地產,城市,理想生活
中國恒大集團債務危機持續,外界關注恒大危機會否擴大至類似 2008 年雷曼兄弟的金融海嘯。同系恒大物業(6666)今日宣告停牌,未交代原因。
恒大危機震動地產業界,相關政策方向亦似有修正先兆,甚至可能影響香港產業結構。《路透社》早前引述消息指,中國官員在一場閉門會議中向香港發展商表明,不再容忍壟斷行為,要求香港的地產商幫助解決土地問題。香港媒體跟進時引述消息又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個內部會議明言,「地產商左右香港情況的做法已經一去不復返」。恒指一度急瀉,其中地產股跌幅逾 3%。
2005 年,潘慧嫻出版《地產霸權》一書,總結地產商壟斷香港社會各個層面的情勢。如今再談香港地產與香港社會,貳叄書房和序言書室不約而同地想起手民出版社剛剛完成翻譯的《為何你買不起房子?》,揭出置業難的根本原因。
地產建房構成城市面貌,七份一書店兩店店主同樣從城市發展角度切入回應,重提社區的力量。大南街店店主之一市井書人推薦周綺薇《推土機前種花》,而東南樓店店主之一的羊雜則帶來楚思、瑞玲、阿彬合編的《光榮結業:告別土瓜灣小店》。從地產到城市,城市到生活。城市結構規範生活,所以解憂舊書店借陳冠中《活出時代的矛盾》一書,討論沒有樓的人如何安身立命。
買樓不只是買磚頭。它影響城市景觀,也影響個人生活。《地產霸權》出版至今將近廿年,地產霸權問題一直未解決,還不如田園書屋的推介最直接——陳滅詩集,《市場,去死吧》。
貳叄書房:約書‧萊恩—柯林斯《為何你買不起房子?》
說起香港地產問題,不得不提房屋供應問題。香港的房屋問題不但是課本上所指的地少人多,我們不夠錢這些原因……背後更多的是政府的房屋政策、地產商虛構的房屋需要等等。
眾所周知的是,香港的樓價高到冠絕全球,但大家有沒有思考過房價的貴,是順道收割勞動階層大半生的努力成果。這本書雖然不長不厚,卻處處捉住地產商、銀行家最不願說出的真相,尖銳而有力。
序言書室:約書‧萊恩—柯林斯《為何你買不起房子?》
多年以前,天窗出版譯出潘慧嫻的《地產霸權》,讓香港讀者更深入審視地產發展商的問題,但畢竟,那是剖析壟斷集團如何左右公共政策,使其向地產發展商傾斜。最近,手民出版翻譯了約書‧萊恩—柯林斯的《為何你買不起房子﹖》,就循著經濟學角度,瞭解自九十年代席捲全球發達國家,以致香港的新自由經濟走勢,如何衝擊自置物業房產,令每個想要有自置物業的人,越發難以實現置業夢想。書中從古典經濟學概念開始,對土地特性作出了解釋,並對比西方英語國家及其他發達國家的自置物業發展,並說明戴卓爾與列根所崇尚的政策,如減稅、放寬按揭信貸、減低補貼及租賃管制等,如何迅速令房屋與金融活動掛鉤,其結果就是想要買樓的人買不到樓。本書一點也不厚,但作者以簡單的文字,讓讀者思考土地與一般經濟生產因素或一般商品不同的地方,以及在現今土地、房產高度金融商品化的時代,政府應如何遏制這一現象的過度發展。
七份一書店@大南街(市井書人):周綺薇《推土機前種花》
提及反對重建舊區的社會行動,必定提及灣仔利東街,較少人知道隔岸的「深水埗K20-23」重建項目。本書的作者周綺薇成長於這個社區,長大後搬了出去,重回老家之時卻收到政府宣布清拆重建的消息;於是連同老街坊們,展開了一場推土機前種花的美麗運動。
由舉辦社區展覽細說社區故事,到邀請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到來吃飯聽街坊的民間方案,街坊和關注組義工一起走過許多路,這些珍貴的片段都被記錄於此書中。《推土機前種花》也集結了一眾街坊的故事,例如傳到第三代的樓梯報紙檔、擁有百年歷史的醬園、茶葉老字號、匿藏於閣樓的花牌師傅等等。
閲讀本書,我們能認識舊區中的社區網絡如何為街坊帶來無形的社會資本 (social capital),令居住其中的人受惠於自發的社區服務和互助文化。原本需要政府撥公帑去解決的問題都迎刃而解,同時也降低了街坊的生活成本。然而,這些社會資本在地產霸權之下已不復見。此書亦提醒了我們,推土機式的重建不僅影響當區居民,對於整個香港社會,也是空間、文化和情感的剝奪。
七份一書店@東南樓(羊雜):楚思、瑞玲、阿彬(編)《光榮結業:告別土瓜灣小店》
「為何土瓜灣有這樣多小店?可能要先問:為何香港這麼多連鎖店?在香港四處都被大型商場和連鎖店攻佔的時代,社區小店反倒變成稀奇事。」書中寫了這句喆問。
此書記錄了32間土瓜灣店舖故事,他們或因重建而被光榮結業或要另覓舖位。書中沒有著墨在控訴重建對小商戶影響,反而主力記錄了小店的情與義和在地回憶:茶記用舊式潮州爐焗飯,每次只可焗一碟但因火力集中而格外美味;荳品店用傳統石磨作業,加上每天在舖後明火炒黃豆,所以荳品有與別不同的荳香;士多像間社區酒吧,每晚有群麻甩佬熟客在門前喝著啤酒聊天,遇上對嘴的街坊,一句「我請客」,士多老闆便會替他們賒數;粉麵店老闆惦記著老街坊不願大幅加價,每天新鮮製造的上海麵只售五元……這就是這個重建區原有的社區面貌。當租金以幾倍起跳,當所有店家要為地產商營役打工,這種鄰里故事有多少可以延續呢?而重建,是為誰而建?
解憂舊書店:陳冠中《活出時代的矛盾》
「地產霸權」曾令香港人十分痛恨,地產商被描述為魔鬼,龐一鳴更曾實驗一年不幫襯地產商去抗衡。但隨著近年中共收緊香港的自由,地產商低調回應,現在更有可能成為受害者,這些多少挽回了一點民心。有評論認為中共把市民反抗的責任落在地產商是錯焦點。舊政府培育了地產霸權;新政府壓制地產商,香港就是如此曖昧身世,矛盾的地方總是難以說清。今日的地產商與香港社會的關係可能要請潘慧嫻或相關作者再作研究。有樓冇樓的普羅大眾反而可以思考一下如何活在這個矛盾的時代。陳冠中的《活出時代的矛盾》提供了一些心得(作者以同樣題目作過多次不同的講座),書是由一系列的散文組成,以哲學理論與探索本地智慧,來構建「好社會」的參數。「活在這個矛盾的時代,要活得真實,別無選擇,唯有努力克服世局的荒謬,挑戰可詛咒的制宰,真正在今生今世活出時代的矛盾。」當中各人的利益與社會正義在現實中如何取捨是停不了的命題。
田園書屋: 陳滅《市場,去死吧》
在香港這個被稱作文化沙漠的城市裡,居然有一本詩集能夠賣斷市,而且在9年之後還有增訂版,這絕對是一個異數,而且在文化底蘊十分豐厚的台灣,這本詩集照樣贏得不少口碑, 甚至有人用「讓人驚艷」來形容。
今天我們討論香港地產霸權這個話題時,應該再讀一遍這本詩集,正如書名那樣:巿場,去死吧!因為地產的背後有太多的有形或無形的手,特別是香港豪宅成為中國富豪的洗錢手段之一,以及不受控制的單程證簽發,還有丁屋背後的政治原因……種種原因,令房屋問題更加惡化。
《市場,去死吧》2008年底出版,詩集中滿佈沉鬱而狂放的濃郁意緒,引起社會普遍共鳴。香港主權移交二十年之際,(增訂版)面世,收入新作十首,以及洛楓的導讀長文。寫及七一、六四、皇后碼頭、反世貿、巿區重建、旅遊經濟等反抗主題,復與懷舊流行曲、貝拉塔爾等經典電影、 經典文學作品作文本互涉,將晚期資本主義、都市士紳化時期的荒謬語言重鑄再造,以虛無點燃反抗的意志,背後是人文主義與知識份子,在香港這個城市裡的哀歌,既孤零,又普遍。
現在香港與中國一樣,在中共領導下,快步走向「共同富裕」之路。打土豪、分田地,是未來港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今再談香港地產與香港社會的矛盾,挑動群眾鬥群眾,正是消滅香港資本主義市場,溶入大灣區的最佳時機。
再說一遍:市場,去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