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應重新檢視工業邨發展策略,配合最新發展形勢
【文:張嘉晉(公共事務顧問)】
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可謂未來港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港要推動創科發展,土地資源運用是一個老掉牙的問題,早前科技園董事局主席查毅超,就提出工業邨「用地不足」之說,然而三個工業邨的 217 公頃土地其實未用盡,河套區港深創科園 87 公頃設施亦未運作,在喊出「唔夠地」之前,先善用現有的資源是最基本要做的事。港府實在有需要重新檢視有數十年歷史的工業邨未來發展策略,並制訂優次,將資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才能充分把握未來的發展機遇。
近年中國在創科上面發展迅速,深圳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這一河之隔的城市二十年來不斷改進,創科產業一日千里,值得港府反思現行的政策能否跟上這個「創科拍檔」步伐。查毅超早前受訪時,指出在政府近年大年推動再工業化下,吸引不少企業進駐,擔心如不及早規劃工業邨用地,將來會供不應求,言下之意就是希望港府提供更多土地發展工業。查主席另一個身份是工業總會新任主席,此建議可為業界爭取更大發展空間,先不用講他這提法會否惹來利益衝突之嫌,單看香港的土地資源珍貴,港府正決心解決住屋問題,增加工業邨的土地供應,是否就能夠解決問題?提供廉價工業地是否支持創科的最佳方法?
本港現時位於大埔、元朗及將軍澳的工業邨,分別佔地 60 多至 70 多公頃,由科技園管理。全部均有頗嚴重的空置用地,翻查網上資料,將軍澳多達 90 萬平方呎,空置率超逾一成達 12.5%、元朗及大埔空置率亦分別為 7.8% 及 3.8%。三個工業邨多年來仍以舊經濟產業為主,近年終於開始有些新產業加入,不過科技園的管理仍不時引來爭議,在處理將軍澳工業邨數據中心分租、違反地契規定問題上沒完沒了。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與時並進,適時檢討十分重要。以數據中心這行業為例,在 2000 年代開始發展的時候,港府提供了多項優惠措施,對行業發展大有幫助,至今行業發展數已趨成熟,數據中心已有足夠程度的市場運作,港府是否可以釋出數據中心的用地作其他規劃,重新優化產業布局呢?
就此,本港需要重新聚焦未來具優勢的產業,壯大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產業之餘,也應該加大在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創新的發展。其實在生物醫藥、科技方面,香港具有發展優勢,既有大量科研人才,同時亦擁有與國際機構接軌的認證經驗和行之有效的臨牀測試技術及機制,實在值得港府大力發展。
新加坡最近就成功邀請到新冠疫苗的德國製藥廠 BioNTech 在當地興建生產「傳訊核糖核酸(mRNA)」的疫苗廠,並以此為東南亞區域總部,香港又是否可以吸引到更多具質素的國際藥廠落戶呢?工業邨或馬料水的科學園,甚至河套港深創科園地方其實不少,要吸引名牌科研企業進駐,在擴大廠房土地面積之前,科技園提升管理質素及相關配套,創科局設法吸引專才來港,可能更為重要。
新冠疫情令全球經濟格局正急速改變,各界也在重新規劃未來,香港也需要適時檢視現行的政策、資源運用,確保能夠用得其所,這樣的話香港的創科政策才能走得更前、香港未來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