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調查記者同盟 (ICIJ) 又爆新料,數以千萬計密件,揭露全球政經領袖名人離岸戶口與財技,前特首梁振英榜上有名,七年前UGL事件有新發展。

我倒有興趣,香港媒體如何跟進報道。

ICIJ所得密件,由於數量繁多,又需多番查證,過往一直由各地新聞傳媒的調查報道記者分工合作,追蹤本地資料,互相印證,然後同時刊出。聽說香港叫自己做國際都會,亦好像有新聞言論自由,過往幾次密件泄露,多家媒體有記者參與,總算不畏強權,往日參與國際調查的有中英文報章,甚至略親建制的媒體亦曾是當中一分子。今次「潘朵拉文件」,香港只剩立場新聞參與這個國際合作的調查報道。

是香港媒體調查報道人手不足?還是要規避風險免觸碰地雷紅線?

香港媒體報道或不報道,也大開眼界。

ICIJ的「潘朵拉文件」,事涉俄羅斯、捷克、英國、巴西等現任或前任政要重要人物,細節以前未聽聞,涉政治人物誠信,無論用什麼標準,是非對錯,都是值得關注的新聞。香港眾多傳媒縱使沒有親自參與調查,但ICIJ發布調查報道後,各大小傳媒可自行引述、跟進、評論、追訪。

香港的傳統媒體在做什麼?

不少傳媒「正路」跟進報道,引述文件、指控、梁振英回應、第三者評論等,不贅。

也有不少奇葩。

粗略搜尋新聞資料庫,例如某憲報型媒體,引述梁振英回應兩大段,而未有詳細寫出具體指控,如果沒有留意這宗新聞的讀者,會一頭霧水。

又有媒體,只報道其他ICIJ踢爆的國際名人報道,自己是香港媒體,反而不提梁振英。

某經濟新聞掛帥的媒體,不提梁振英,連ICIJ踢爆其他國際政經名人的財技也不提。

某些電子媒體,網絡的版本完全無視 ICIJ 的調查,無論梁振英或其他國家地區醜聞,一概不提。

至於黨媒,亦同樣所有有關ICIJ的調查都沒有報道,靜如深海。

(但值得一提,《東方日報》頭版大字標題批評梁振英做法,亦為奇觀。)

ICIJ 「潘朵拉文件」,好歹都是國際關注的新聞,正常的編採判斷,必然在今天報章上或多或少佔一些版面。連ICIJ無關香港的國際調查都不報道,是什麼新聞判斷?

也許是因為不想提及梁振英,就連其他ICIJ的調查都不報道,避免說不通準則、遭人議論?也許,難道有人會認為ICIJ是「外國代理人」,是「敵對組織」,於是不談不提不引述?

又有媒體行文用字,以國際調查記者同盟「宣稱」得到密件等字眼。「宣稱」寫在稿裡,在新聞寫作慣例屬「特大頭盔」類,暗示編輯僅引述、未親自查證、未必可信;本來今時今日寫新聞謹慎一點,也無可厚非,雖然密件有全球知名媒體查證,甚至當事人亦不否認,但旁人難言所有細節百分百確定為真,不過這種「謹慎」,應一視同仁,不宜雙重標準,採用同樣準則的話,凡政府高官講話,或外交部談新疆問題之類,亦應寫作「某某宣稱」,因為記者同樣難以即時證實他們的說法為百分百真確。

往日的調查報道,一家媒體爆料,其他媒體會用自己的方式繼續跟進,集體關注,話題會發酵,調查更深入,廣泛傳到每一階層。現在?恐怕視而不見者居多,奢望了。

 

(本文原刊於明報專欄《2047夜》,此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

獨裁者的廚師

眾多傳媒做乜煞有介事講「投票率」高?

 

原刊於作者博客